资源描述
美术教育也需要“下乡进城”
江苏省通州市通州小学 陈钱军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又到了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时候了。乡村的美景是孩子们最向往的!我们学校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组织学生走进田野进行社会实践。有的班组织学生野炊、有的班组织学生远足。我是五(3)班的副班主任,今年我给正班主任提了个小建议:让我们的学生背起画板,带上点干粮一起去乡村写生。班主任听了兴奋极了,同学们也是激动不已。果真这次活动成功极了,回来后我还给这次活动举办了个画展,学校里也引起一阵轰动。同学们都有强烈的成就感,学校领导也给于充分的肯定。经过这次活动我备受启发,我认为校外美术教育和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美术教育也需要下乡进城,让“下乡进城”成为美术教育的措施的有力补充。
一、 建立交流体制,形成学校美术教育特色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美术教育在大多数的学校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其中由于社会的重视程度,传统的培养方式和教育模式等原因的束缚,美术教育仍处在启蒙阶段。尤其在城乡美术教育中,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依然较大,要使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都得到平衡的发展,就要尽快建立城乡学校学生间各个学科的交流平台。让城里的学生到乡村去,接受乡土美术文化的熏陶;让农村的孩子到城里来感受现代美术文化的氛围。让这种交流体制成为当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
二、 提高教师水平,鼓励“下乡进城”
美术教师也需要“下乡进城”吗?答案是肯定的。由于城乡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就差强人意。很多农村美术教师除了手边仅有的教科书和两盒彩色粉笔外,没有辅助教学设备、图片资料等,上课只能像讲故事一样。学生们总认为老师只说不做,无真才实学,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烦,从而对美术课失去信心。教师本身也没有了教学的激情。正如在很多美术竞赛活动中城市里的教师水平就会显的高些。其实真的是农村教师一开始就不如城里教师吗?我并不这么认为,这里的原因除了学校本身的管理理念有差别以外,关键还是在我们农村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高造成的。说了这么多农村美术教师的特殊性,难道城里的教师就十全十美吗?不见得。我记得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碰到过城里的美术教师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出现错误。比如把小麦说成是韭菜等,让人苦笑不得。所以说加强城乡美术教师教学上的切磋是迫在眉睫。只有多交流,相互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美术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我们的美术教师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教材中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做到课时少,质量好,教学效果高。
三、 推行“下乡进城”,给学生更广阔的美术空间
不否认农村的美术教育并没有城市先进,但是其具有独特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有着城市所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是一些乡土美术文化就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孩子们,比如山里孩子都会编竹篮,陕北的娃儿们都会剪窗花,我们南通的孩子会扎风筝等。所以乡村的学生在手工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是广大农村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很多,就我们南通而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有:如皋的盆景、如东的农民画、还有通州刘桥风筝、红木家具还有蓝印花布的作坊等。我想这些足可以令城里的孩子们羡慕不已。这也让我们农村的美术课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她让学生走出严肃沉闷的课堂,走近生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亦即生活。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学习而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试举一例,在《画风筝》一课,书中列举出很多的风筝图片。如果让学生跑到郊外和风筝老艺人一起扎风筝放风筝,这样再回到教室画风筝的话,学生对风筝的感受会更深!从这里不难看出乡村孩子们的美术课堂是生动活泼的!那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美术课堂一样也可以别开生面。城里的游乐场、博物馆、大卖场、现代化的建筑群等同样吸引着农村的孩子们!比如说上《游乐场》这一课,城里的学生就比农村的学生基础要好的多。所以说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中多推行“下乡进城”,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广阔的美术空间里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来发展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真正让城乡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中自由的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