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学习日志农村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发布者:姚擎宇 发布时间: 3/5/2012 PM 12:49:13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理论背景:目前,“素质教育”、“减负增效”一直是热门话题。把减负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素质这看似两个矛盾体统一起来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深知,要真的使二者协调起来,必须要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尤其是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做文章。在现有条件下,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达到“轻负担,高质量”比城里学校难度要大,尤其数学这门学科。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尤为重要。预习是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十分重要而有效的环节
2、,是学生个体独立的一种探索活动,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要在有效的一节课上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社会背景: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还没有被大多数老师和校领导重视。也没有规范的资料精心设计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这样数学预习作业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传统的预习方法只是让学生看看新课内容,尝试的做一做习题,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结论,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教师对“预习”的研究不够,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影响了学生预习的效果,以至于师生对“预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预习作业设计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采的
3、。目前:本课题在分析当前数学预习作业设计倍受冷落的现象的原因后,研究如何设计好的预习作业来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数学预习,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布置数学预习作业是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的有效途径,我校教研组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1.研究价值:农村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在目前教学理论界对该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很多学者进行了数学课前预习的研究,但是没有细化到“预习作业怎么设计”“不同类型课的预习作业该不同设计”等研究。我们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理论,并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实证性的资料。2.实践价值:这一
4、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素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利用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可以精心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对学生而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尽管预习的题目是教师设计的,但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还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就有“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所有学生尽可能发掘自主学习潜能,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水准,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做到高质量、轻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二. 国
5、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些善于总结经验的教师写出了高质量的相关论文,如高洪亮,李秀华发表于“山东教育”2001年29期的数学教学应重视课前预习,匡斌在2007年03期华章(教学探索)发表的注重数学阅读 提高教学实效,张晓华的重视课前预习 搞好数学教学等等,目前数学教学界对于作业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关优化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理论研究就更少。虽然目前有一些教师进行了设计新型作业形式的尝试,但只属于局部、零散的研究,尚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学生对待新型作业的态度又重新回到传统的作业态度观中。许多教师对于作业尚未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作业设计的整个流程缺乏整体的认知。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的经验
6、。我课题组认为现在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已经关注到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我课题组将着重探究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欧美等国家对课前预习作业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国内对数学课前预习作业的细化研究还是很薄弱。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研究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理论:布置“预习”作业并未加重学生负担,相反却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乘风翱翔,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具有效率。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为掌握新知
7、识做好了心理方面的准备。2.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存在高耗低效现象的原因,探索改善预习作业的设计,提出实施低耗高效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策略、方式及途径。3.优化预习作业主体的研究:根据学生内心需求,设计提升性作业。根据学生现存知识,设计差异性作业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趣味性作业。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根据新授课设计不同类型的预习作业。根据不同类型的课设计预习作业,分为新授课预习作业的设计,复习课预习作业的设计,专题课预习作业的设计,讲评课预习作业的设计,活动课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8、进行预习课作业的设计,分为优等生预习作业设计,中等生预习作业设计,学困生预习作业的设计。4.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 : 为了扩大预习的具体内容,各自形成一套系统的预习方法。本着 “少而有效”的原则,改变目前量多质低的现状,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七年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设计实践型作业。八年级: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过程,设计迁移型作业。九年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内心需求过程,设计创新型作业。5.优化作业评价的研究。 (1)预习作业的评价之一,是看学生自学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教师指导下,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9、,是自学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2)教师的评价方式可以用短语评价取代等级或分数评价。教师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元参与评价取代单一的教师评价。评价应该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取代单纯的检查式评价。检查评估作业的方式应是多元的,除了检查型以外,还可以如展示型的、汇报型的、交流型的等等。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可以使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更有效,更有利于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典型的低耗高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并为教师提供“高质量
10、,轻负担”的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案例。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掌握怎样的课前预习作业才更能适合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为同行们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依据。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最终形成一套课前预习作业集,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和借鉴。四、课题研究的措施1.行动研究法: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到教学实践中验证,以撰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形式反思改进教学行为。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分析研究,组织教师学习理论,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优化作业设计的意识。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收集、了解教师、学生在作业设
11、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具有利用价值的策略,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4.经验总结法:对教师开发利用预习作业设计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步骤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分工(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形成农村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3).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0月)
12、。(1).设计编制调查问卷,进行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共设计三种调查问卷,分别是教师、家长、学生调查问卷。学生的问卷,从学生的作业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体验及态度上设计。家长问卷侧重于课业负担、孩子对语文作业的喜爱程度上设计。教师问卷侧重于教师设计作业的形式、内容,孩子做作业的兴趣、效率上设计。(2).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研究当前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探讨出优化作业的策略。(4).进行课题成果汇取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利用教师例会时间,定期进行优秀论文、案例、作业设计形式的交流,通过交流,试图使不同学段的教师有所启迪,
13、都能结合教材进行实施探索,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预习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5).进行新授课不同类型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实践,进行不同类型课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实践,进行不同学生不同预习作业设计的实践教学试验,分不同年级分头进行实践教学。(6).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评比 、进行一次优秀作业展。(7).设计编制调查问卷,验证研究成果。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五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组长:陆艳娇老师负责执笔,负责形成课题实验方案和撰写各阶段的研究报告。课题人员分工:张晓晔老师实施新课前设计不同类型预习作业的操作方案试验,宋满辉老师撰写本校课前预习作业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杨兴明老师实施课前预习作业教学的效果评估方案,倪春凤老师负责不同课型的预习作业的研究方案试验,曾发树老师整理相关的教学论文和案例设计。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课题组各成员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基础,另外学校各部门在教学设备上的支持,是在教学资源上的保证,学校教科研经费的支持,是本课题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