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教学中汉语的渗透和参与近年来,中学英语教法上先后推行听说法(结构法)、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等,这些新方法推动了英 语教改的进展,但另一方面它总是以欧式的教学法为轴心,我们只是被动地围绕着这个轴心作些适应性的变革 。因而不禁要疑惑:中国人教英语,汉语言和汉文化该怎样参与和渗透?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其“通行”的特点,而民族语言又体现着民族特点。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 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不论从教学过程,还是交际功能讲,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汉语言修养和汉文化修养。 初、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初中
2、阶段是学英语年龄段的“学话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尽 量摆脱汉语束缚,尽可能地创设英语环境,让学生感知、亲近英语。高中阶段,学生对外界的看法逐渐形成观 点,他们从理论上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要求探讨英语领域里更深层次的内容和规律,如语法的复杂变 化关系、使用英语国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英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干扰,学生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 ,又充分利用母语的知识迁移?这就需要英语老师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用汉 语语法套用英语语法的例子。倒如英语中的“代替”一词,学生容易混淆。汉语里“代替”是动词,在英语
3、里 “代替”的词性不固定。它既可以是动性的:take the place of;也可以是介词:“instead of(in place of ):或副词:instead. 在“谁来代替史密斯先生去那里呢?”用Who take the place of Mr. Smith?用Who will go there instead of Mr. Smith?在“谁来代替史密斯先生去那里呢?” 而“史密斯先生病了,谁代替他去那儿呢?”用Mr. Smith is ill. Who will go there instead? 遇到这些问题,英语老师就要指出英、汉语词法的区别,英语词性要活一些,汉语词性相对
4、稳定。不要用汉语习惯套用英语。以消除学生疑虑。英语老师如果缺乏汉语言知识,遇到这类问题时,只能说“英语”而搪塞学生。 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应用英语的能力有了提高,汉语水平也有了相当的基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汉语和英语相比各有哪些特点;同样的内容汉语怎样阐述,英语怎样表达;交际时各自怎样表达才算得体,它们之间有无共同规律可寻,可否变通。对这些问题学生总是想找到明确的答案。这 个答案只能在英语教师里,课堂上要讲清,要点破。这样学生学的是活的语言而不是教条。 There stands a big tree on the hill. 学生脑子里会很快出现另一个动词:(The
5、re is)。那么,紧接着就会问:为什么用There stands不用There is.老师可以举出一个同样的用汉语表达的例子:“山上矗立着一棵大树”。“矗立”和“站”表达的目的是 相同的,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再如:“孩子病了母亲要给医生打电话,请求给孩子看病”。可以问: 1. Will you examine my son, doctor? 2. Would you please examine my son, doctor? 3. I wonder if you can examine my son, doctor. 这三种问法都是一个目
6、的、都很礼貌。但第三种问法更得体。它既礼貌,又表达了母亲焦急、渴望、急于 知道结果的迫切心情。找准这个“得体”问题的答案,离不开汉语知识,这是确定无疑的。汉语是一种特别具c有表现的语言,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富于韵律感。英语的特点是准确、具体。英、汉语的交流可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如英语教材中盲人摸象里有一个描写第四个盲人的动作的句子:The fourth blind man opened his arms and closed them round one of the elephants legs.它具体、准确地写了动作的全过程,给人一 种立体感但用汉语表示总不能说成“第四个盲人张开双臂围绕着
7、大象的一条腿靠拢双臂”。这是由英语本身的 特点决定的,因此不能直译。鲁迅的药里有一句话:“灯光照着他的脚,一前一后地走”这句话不论从句 式结构(状语后置)上,还是语义表达上都类似英语语法。同样给人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的感觉。 英汉语之间的这种差异、变通的现象在课堂上是司空见惯的。把握住这些内容,较自如地进行课堂教学能 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变枯燥的语法课为新鲜的活的语言运用课,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过去英语教学往往把一篇课文裁成几片,几段讲授,各自独立,如同把一件完美的衣服撕成碎片,课堂成 了教堂。讲语法也只是涉及皮毛,生硬地把“格式”塞给学生,让学生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学生往往是知 其然
8、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对喜欢提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八股”再世。学生学到的也只能是机械的、公式化 的语言。整体化教学弥补了这一缺点。但英语教师如没有较高的汉语言修养,也只能是分分段,概括一下段意而已。在听、说、读、写方面,过去是“哑巴”英语。因为不重视写,在修改学生书面表达的作文时,常发现 学生语句组织得生硬、别扭,语言前后不够连贯,语意不明晰等现象。比较典型的问题是学生用汉语的框子装 英语的词汇,搞得不伦不类。 例如:“我们通过实践来学习英语”这句话,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写成We through practice to study English可见,学生在书写、翻译方面受汉语干扰较为严重。排除这些
9、干扰是老师的教学目的所在。它要求英语 老师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地把握英、汉语的异同,突出英语的自身特点。对汉语言知之甚少而不能很好地排 除汉语的干扰把英语独立出来;或者不能居高临下地看语言的相通性而把英语搞成一种套子,这是造成英语教 学模式化、简单化的原因之一。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语言集中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点,文化素质的高低又制约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语言教学永远不能离开这根准绳。学习外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西方为中心的教学法忽视了我们学 生生长的土壤,对学生学习的环境重视得还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英语是生硬地被迫地接受。激发学 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好的老师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广
10、泛涉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都会 涉及,如:行为礼节、道德规范、文学、史学、军事、天文地理等。学生除了从其它的课堂学到这些知识外, 还希望英语老师给他们创设一个更丰富的课堂。因此,英语教师对民族文化要有广泛的涉猎。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同是得到别人赞美后要说的一句话,美国人会说:“听了您的赞美我非常高兴,谢谢!”;而中国人则说 :“其实我也很一般”。如果是美国人赞美我们,我们这样回答,他们会感到惊讶,会认为对方不友好,显出 一副不理解的神情。因此,了解外民族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 本民族文化素质,那他无论如何也不可
11、能学好外语;同样道理,英语老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修养,他也只能是一个传声筒。 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我们都是为延续、创造人类文明而努力着。语言教学要求学用结合,要面对世界, 面对未来。国际交流的扩大,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使得外语教学渗透文化内容日益重要。单纯 的英语语言水平是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的。要求英语老师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如能到达这一高度,相信英语教学会达到更高更新的境界。颇具特色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 、宽松的科研氛围中,这种追求造就了一附中科研工作的骨干队伍,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和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实 践和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已在研究过程中的
12、阶段性成果。本刊现将张思中、刘定一等5位老师的研究成果呈献给 大家, 为探索如何在学科领域中实施素质教育打开一条通道。 在中小学诸学科教学中,外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多、收效少的情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外语学科的 教学改革无疑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 华东师大一附中外语特级教师张思中老师历经40多年的悉心研究,根据“心理优势理论”,创造了“适当 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的16字外语教学法,这就是被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界所推崇的“张思 中外语教学法”(以下简称“张法”)。 “张法”的教改成果一直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各级领导所关注和扶助,特别受到国家最高层领导人的重视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于1
13、996年6月在中南海接见了张思中同志并对“张法”予以肯定, 指出:“张思中外语 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 的经验。”1998年9 月李岚清再次在上海接见张思中老师。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也先后两次在上海接见张思 中老师并详细了解“张法”的发展和推广情况。 中小学外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推广“张法”,应是当务之急。因而记者不揣冒昧,就16字的张思中外语 教学法进行了专访。 适当集中 “适当集中”的集中教学,就是集中内容、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强化的环境 气氛和条件,以达到调动师生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使他们在学
14、习中做到有意识记忆。集中教学的内容,就外语 知识的集中教学而言,有语言集中教学、词汇集中教学、语法集中教学、课文集中教学等;就外语技能的集中 训练而言,有口语训练、听说训练和俩俩分级对话训练、听力训练、阅读原著训练、书写训练、翻译训练等。 对适当集中的问题,难免有教师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一下子教许多单词、语法等,学生“吃”得下吗?现 在按教科书教不多的单词、语法,学生还学得挺累的。在采访中,记者感到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是因为目 前流行的传统外语单词语法教学方法自有它的弊端:分散教单词语法,看似学生负担不重,然而,因为单词、 语法之间互不联系,学生必然死记硬背,由此记忆单词的负担更重。而“张法”
15、采用集中的方法教单词、语法 ,这种集中是按单词的发音、词性、意义、结构,按语法内容相互间的密切联系有规律地加以集中的。这样教 单词和语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那么,怎样进行集中教学呢? 集中教学,按时间顺序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是“超前集中”,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前先将单词和语法 粗教一下,使学生有一个粗略的印象。第二步是“随机集中”,就是针对教材,对词汇、语法和其它语言现象 进行较“超前集中”更为详尽、完整的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和运用的要求。第三步是综合集中,就是对课文 中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总结性、复习性的教学,同时进行补缺补差,重现再认。 集中教学,按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集中,就是单
16、项知识点的教学,如听力训练、阅读训练、时 态教学、语态教学等。二是横向集中,就是多项知识点的教学。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集中教学也是相对的。集中是因人、因地不同而宜的。记者注意到在集中 教学前,“张法”冠以“适当”二字,从而体现了集中教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如何做到适当集中呢?“张法 ”提醒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包括学校、班级的各种具体情况,这样才能确定集中的“度”。 其次,要考虑时间的长短和学习时机的选择。如此,才能发挥集中教学的最大优势。第三,要顾及内容的难易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的难易情况,控制教学的快慢节奏。 反复循环 在外语教学中,遗忘率高是令教师和学生苦恼的问题。这
17、也是外语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重要症结之一。 因此“张法”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这就是将语言学习融化在活的语言中,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语境中 反复循环。这是颇有见地的。 反复循环,在教学中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法,第二个层面是运用多种循环方式。 “张法”形成了一套科学规律记忆法。1.“集中突击,分步要求”记忆法:把单词的读、背、默、用按“ 四会”要求分步进行。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2.循环记忆法:将要学的单词制成卡片,分组配对进行记 忆,在连续的循环中将短时记忆化为持久记忆。3.卡片记忆法:将单词制成卡片,先用筛选的方法记单词,再 用循环记忆的方法记单词,直至全部掌握。4
18、.排列组合记忆法:利用单词间的关系,如语音、词性、词义拼写 等,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5.分析结构记忆法:按构词规律记忆单词,要求学生掌握词根、前缀、后缀。6.形 象化识记法:用形象性的事物,如实物、动作、图表、故事、儿歌等帮助记忆。 在运用科学记忆法的同时,“张法”还创造了一整套课堂训练的方法,以强化学生的记忆。1.俩俩分级对 话记忆法:每堂课前进行俩俩对话活动,在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习惯时,强化学生的记忆。如采用1 分钟俩俩 对话,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寒暄话。又如采用小情景对话,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小情 景,让学生选择一情景表演。再如采用创作对话,让学生在掌握已有对话的基础上
19、进行一些变换。2.听力训练 记忆法:在听力训练中不但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且强化学生的记忆。听力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有词、词 组、句子、短文;也有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材料。听力训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听后说、听后写等。3.大量 阅读原著记忆法:在阅读中强调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视读与诵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 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一查(词典等工具书)、二猜(根据上下文、词的结构、逻辑 推理等)、三议(小组研讨)、四问(请教老师),注意让学生学习一些翻译常识。4.背颂训练记忆法:通过 背颂单词、句子、课文,训练学生的科学记忆方法、记忆容量、记忆深度和广度。5.交
20、际应用记忆法:在交际 应用中加强记忆。如组织学生同外国学生通信;为工厂、公司、机关翻译外文材料;邀请外国留学生、旅游者 与学生见面交谈。 多种循环方式是“张法”的第二个层面。在教学实践中,“张法”形成了四种循环方式。1.圆周式循环: 即将教过的知识反反复复、周而复始地呈现给学生,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圆周循环又可分为整体循环、局部 循环、单项循环、多项循环、综合循环等。2.螺旋式循环:即每循环一次或几次,就提高一层要求。如教单词 从会读到会用;教语法从粗懂到全面掌握;教课文从理解到复述、改写。3.逆循环:即倒循环,倒过来复习巩 固。4.渗透式循环:各种循环方式交叉渗透、综合运用。 阅读原著 学以
21、致用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阅读原著是学生外语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张法”将阅读原 著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对阅读原著的教学,“张法”提出了如下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原著,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 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程度的浅易和内容的趣味性。 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教师最好应选择中外文对照的读物,这对学生是非常适合的。 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教师可组织跨学科的兴趣小组,让学生阅读外国中小学原版教科书,这样一举二得, 既学到了外语,又提高了其它学科的水平。 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教师还可组织学生阅读、翻译外国的书报杂志。翻译时要求忠实原文,并反复修
22、改译 文。对好的译文,则加以推荐发表。 因材施教 各学科的教学似乎都呈现出这样的规律: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年级的升高,学生间的成绩差距也就相应 地拉大,这种窘境使教学陷于困境:教学只能面向一般学生,而差生和优等生永远不能获得足够的关照。这种 情况在外语教学中尤为突出。 为了使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张法”提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包括个体差异处理法和群体 差异处理法。 个体差异,指的是处于两头的学生。为了使好学生“吃饱”,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朗读、唱歌、演小 话剧、翻译等活动;为了使差生迎头赶上,可以组织课外“辅导小组”,给予必要的帮助。 群体差异,指的是学生以群落的现象出现的差异。处
23、理群体差异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复式教学。将班级分 成快慢不等的小组,其间教学要求、教材、进度、考试均不相同。复式教学可分可合,如复习时可合,做练习 时可分;上语法可合,阅读课文可分。一动一静,一讲一练则是复式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 说到复式教学,“张法”有两个生动的比喻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这是说对不同 的学生在学习要求上不强求一致。“退一步,进二步”,这是说教学要实事求是,面对实际,才能求得实效。 这两个比喻,对外语教学如何因材施教是颇有启迪的。 张思中老师为改进和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他首创了中学生达到一门外语过关 ,中学生出版自己的译作,为学有余力的
24、学生开设第二外语等。他妥善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外语教学的几对 矛盾:记忆与遗忘,环境条件和运用,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等,使教与学、师与生得到和谐的发展。他敢于摆 脱“应试教育”,提高师生素质。“张法”已成为当今国内颇有影响的外语教学法一大流派。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学习和实践体会,谈谈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注意的几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一、充分
25、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
26、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
27、。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姻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
28、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
29、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
30、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矗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
31、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 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
32、养能力。浅谈归纳法在英语复习中的运用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高三年级的教学要求是:“在本学年的教学中,要 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已学语言基础知识,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自 学能力。”学生到了高三年时,需要把过去五年多所学的语言知识来个综合归纳、比较,以便加深理解和实际 运用。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采用归纳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复习效果。 现就语音、词汇和语法复习的具体做法分述如下: 一、语音复习 按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则进行归纳。如:oo字母组合在单词里一般读u:或u。通过分类归纳,就能 准确地读出以下两类单词。 )oo在
33、重读音节中,其后为字母l、m、n、p、f和字母组合th及se,一般读u:,又在以oo结尾的词中 ,oo读u:。如:cool, fool, tool, foolish, school, afternoon, room, broom,soon, balloon, troop, roof, too the smooth, choose, loose, zoo, too, bamboo, etc. )oo在k之前,有时在t、d之前读u和在非重读音节中的m之前读u。如:took, cook, book, brook , look, good, wood, childhood, foot, footpri
34、nt, school room. workroom, etc. 用口诀或绕口令归纳。如复习动词词尾加-ed的读音时,可归纳以下口诀:ed发音t、d、id ,清辅音后要读t,浊辅音后要读d,元音之后也读d,td之后读id。还有个例外wre tched。又如区别、s、z的发音,可归纳成绕口令:She sells sea shells by the seashore.( 她在海滨卖海贝。) 把多音节词进行分类归纳:)作名词时重音在前,作动词时重音在后的多音节词,如:rebelrebl n.(造反者);ribelv.(造反)。按大纲的要求,可归纳多个这样的单词。)作形容词重音 在前,作动词时重音在后的
35、多音词,如:perfect adj.(完美的);v.(使完美),可归纳个这样的单词。 )有些单词改变词中某元音字母的读音,就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如:windwind(风,使通风);wind waind(弯曲前进)等,可归纳个这样的单词。 在复习语音的过程中采用归纳的方法,就可在短期内掌握语音知识,又可迅速扩大词汇量,激发学习兴趣 ,很受学生欢迎。 二、词汇复习 复习单词或词组时,根据音、形、义等方面的特点尽量将过去学过的单词、词组串联成“家族”,启发学 生寻找词汇间的共同之处,总结新旧词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一来,旧的记忆会激化新的忆记,而新的感知又 反过来深化了旧的印象。 同音词归纳。如:be-
36、bee, buy-by, dear-deer, eye-I, for-four, hare-hair, hear-here, hole-whole, know -no, etc. 词形的归纳。即词的相同结构归纳。如讲到friendly(友好的)这一形容词时,把大纲要求的-ly结 尾的形容词归纳起来,就有以下这些单词:lively(活泼的);lonely(荒凉的);lovely(可爱的);dead ly(致命的);ugly(丑的);silly(傻的);motherly(慈爱的);brotherly(兄弟般的);sickly(多 病的);likely(很可能的);kindly(热情的);etc.也
37、可利用绕口令的形式来归纳,如含有augh的词有: naughty, daughter, caught, taught, laugh。连成句子:The naughty daughter was caught and taught that on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调皮的女孩被捉住并认识到,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词义的归纳。主要有两类:)一词多义,如复习step的多义性:()v.走(walk);()v.举步 ,行走(move the foot, or one foot after the other );()v.踩(bring the foot do
38、wn);()n. 脚步;)n.步骤。)一义多词,如讲到say这一词,就可串联归纳tell, speak, talk等,又如讲到cost可把 spend, take, pay串联归纳一起,并讲解其用法,进行比较。 词类的归纳。当复习spear(矛)时,可引出bayonet, arrow, gun, knife, sword, stick等。又如讲到see时,把表示视觉的一类动词串联起来:see, look, watch, notice, observe, stare, glare等,并逐个分析比较其用法。有的也可编出易懂易记的口诀来背。如要记住eighth, ninth, fifth, twel
39、fth这四个序数词时,可编成:“八减t,九少e,五和十二是两兄弟。” 词组串联归纳。如复习bring up(养育,提出)时可串联归纳出bring down(降低),bring back(拿回 来),bring over(把带来),bring about(导致),bring in(引入),bring out(拿出)等。又如复习 call in(召集,招请)时,也可串联归纳出call on(访问:人),call at(访问:家,地方)call up(打 电话给,呼唤)等。 就试题来看,考查单词、词组的题目都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有必要作为重点复习。 三、语法复习 语音、词汇可以串联归纳记忆,语法也一样
40、。如某些动词的不定式做宾补时,不要带“to”,而变为被动 语态时,又必须加“to”,这是大纲要求的很重要的一个语法项目。因此,我就把它归纳为几句话:“make sb. do, do前不加to,变被动,切切要加to”,并归纳类似make的动词和词组有十个,即:feel(感觉), hear, listen to(耳听);let, make, have (使役);to see, watch, notice, observe(观看)。此外, 还有一个help(不定式作宾补有无均可)。e.g. The landlord made them work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主
41、动)They were made to work from morning till night.(被动) 又如在复习虚拟语气的惯用法方面,学生对哪些谓语动词引导的宾语从句,从句中should要省略,感到不 好记。针对这个问题,我把大纲里要求的十个动词归纳为一句口号,即“一个坚持(insist),两个命令 (command, order),三个建议(advise, propose, suggest),四个要求(ask, demand, require, request)引导 的宾语从句中should可省略”。e.g. The workers demanded that their wages
42、(should)be raised. 按照大纲的要求,有个动词后面可接动名词作宾语,即:mind, enjoy, miss, practise, imagine, consider, keep, stop, understand, permit, avoid suggest, advise, finish, excuse等。若使学生一个一个地去背 这些单词,时间和精力虽然花了很多,但其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的。假如告诉学生一句经过串连归纳的话:“Me m picks up a safe.”(麦姆拾起一个保险箱),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这些词的用法。原来,这句话的每一个字 母都代表一个单词,其顺序就按以上所
43、列。e.g.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Tom pretended to enjoy reading the book. 在复习英语的分数表达法时,可归纳成口诀:“分子基数词,分母序数词;分子大于一,分母加“s”。在 复习情态动词may, must用法时,可归纳成口诀:“May提问,肯定答词用may,否定答语用mustnt;Must提问 ,肯定答语用must,否定答语用neednt。” 总之,在高中英语总复习的过程中,把许许多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对比分析,并按 照题型配合一些专项练习,定期举行测试检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高三英语总复
44、习之我见近几年高考题题型特点可简单归纳为:知识覆盖面广,试题综合性和灵活性强,情景会话及交际英语比例 逐年加大,强化语言运用及能力要求。细察其测试目的,历年高考题无不围绕知识与能力两大主题。然而,不 少教师采用单一的复习模式,从初一到高二课本一册一册、甚至一课一课“过”。这种复习方式使学生原有的 知识依然孤立地存在下去,无法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明显的知识断层现象,知识的再现率极低。 这样就不可能顺利地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更不可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 笔者采用的是“立体式”复习方法。 这是指用归纳、综合、对比诸方法,初高中知识拉通,纵横交错、大跨度地复习旧知识,把学生过去支离 破碎、相互
45、孤立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采用讨论课、答疑课以及课堂限时适应性操练课。具体地说,还必须 针对命题特点设置与之相应的课型,即适时地开设:1语音课程,2语法课程,3语言课程,4 完形课程,5阅读课程,6表达课程,7改错课程。下面以语音课程及语法课程为例,简析其操作方法: 一、语言课程 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元音字母、辅音字母及字母组合读音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归纳英语中发音特殊 的单词。如: 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以下单词的读音,要倍加注意(切不可想当然地根据每组第一个读第二个) 。 (附图 图) (附图 图) (附图 图) 二、语法课程 可以分成词法课及句法课来复习、操练。 1.词法课 将要
46、求掌握的基本词汇按不同词类归类或对比复习,具体操作如下: 1)动词短语归类:将动词和副词、名词、介词等的搭配归纳起来,尤其是高考出现频率最高的动词,如look, come, go, have, let, take, make, get等。以make短语为例:make a speech, make a promise, make a remark, make a plan, make a change, make a journey (trip),make an offer, make friends with, make progress, make faces, make fun of, w
47、ake a fool of, make no difference, make choice of, make money, make use of, make an apology to, make up, make up of, make into, make of, make from, be made in, be made of (up of, from ,into),be made king (president, monitor.),etc. 2)以副词为中心。如out与动词的搭配: work out, send out, take out, look out, hand out, find out, go out, bring out, call out, get out, giv out, hold out, wear out, show out, help out, carry out, cry out, spit out, come out, break out, pick out ,speak out, let out, be out,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