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区位分析1 蓉城自然地理区位特征 :青阳县位于皖南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界处。“七山一水二分田”,山青水秀的自然地理特征。佛教名山、旅游胜地九华山位于县境西南。是两山一湖( 九华山、黄山、太平湖 )旅游区的北门户。2 蓉城历史文化区位特征 :佛教文化发源地。 徽州文化的历史性见证空间所在。3 地段区位特征 : 位于青阳县县城中心地段。 紧邻城市主干道,城市重要的景观界面组成部分。 文物保护单位协调区。二、 基地概况:本规划位于青阳县城中心地段,占地约3公顷,东邻城市主干道天柱路,南北均有城市干道穿过,交通便利。基地内部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建筑两座(天主教堂、神父
2、楼),地势较为平坦,高差约一米左右。三、 现状基地环境分析1 基地内含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青阳天主堂及神父楼。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造型及特色对广场的空间肌理起了决定性的影响。2 基地地处徽州区,受徽文化影响显著,直接决定了基地内建筑肌理和特征。3 城区内目前只有一主题广场,尚无任何供市民休憩娱乐的场所空间。4 是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部服务基地,县城本身缺少有特色的场所空间。结论:广场须是以徽州文化为母题,反映中国文化特色且是供市民休憩娱乐的开敞性文化娱乐场所。四、 建筑历史价值认定。教堂本身具有很高的历史遗存保存价值。教堂始建于1881年。 现有至今的只有教堂东立面入口与两侧的钟塔,整个立面比例恰当,
3、为经典古典主义中横三竖五的构图方式。基本可确立为与折衷主义时期建筑系相类似。其中运用了各种折衷主义建筑特有的符号,如圆券、密檐、线脚、山花、雉堞。建筑本身还受到当时西方正在盛行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追求乡土性,符号简化,简单大方,并没有受到一般折衷主义风格建筑装饰繁缛的影响。 教堂本身最大的价值在于欧式建筑与徽派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使其具有了植根于本地乡土的生命力。不被原有城市空间肌理所排斥。比如,在传统砖砌工艺上的使用,这不仅影响了建筑本身柱式的变化(方柱、线脚、柱头)。而且,就本身工艺水平而言,也继承徽派建筑中青砖使用的很高的造诣,对转整齐、勾缝均匀。 从整体看,东立面具有很高的保护价
4、值。但后面加建建筑无很大保护意义。神父楼虽然受欧式影响甚微,仅在窗罩、线脚有一定的形式符号。但整栋建筑比例一如欧洲传统古典主义建筑严谨。并且,其砖砌工艺与天主教堂一脉相承,同样具有修复保护价值。从其宗教文化的传播来看,此天主教堂属于芜湖教区,建筑形制与靠近长江口岸的芜湖的中的砖砌建筑具有源流的关系。可以说体现了皖南这一片欧式建筑与徽派传统建筑的融合。此意义上看,神父楼同样具有不可多得的保护价值。五、 历史价值文物的保护范围确定。 绝对保护区天主教堂及神父楼本身建筑基地作为绝对保护区相对保护区天主教堂及神父楼周边米范围作为相对保护区 风貌协调区天主教堂及神父楼周边米范围作为风貌协调区注:绝对保护
5、区内只允许对建筑本身加以的修复和维护,其原则应注意“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保护原则;相对保护区内不允许开发其他任何形式的建筑物,应以绿化为宜;风貌协调区内应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不得超过天主教堂本身的高度,建筑形式和肌理宜反映地方建筑特色,建筑色彩应与天主教堂相协调。 六、 设计构思分析核心问题:1 建筑肌理能否处理好与天主堂之间的关系,并反映地方特色。2 场所空间的塑造能否满足市民休憩娱乐的要求,空间肌理能否与周边环境融合。设计特点:1 以“山水、生态”为主题,塑造开敞的人文活动场所空间。2 以“融合”而不是“突出”的态度来处理天主教堂和广场的关系。3 空间建筑景观构筑上吸收中西方建筑元素,更具
6、时代性。七、 景观分析构思关于园林景观、柱廊的区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空间设计命题的解读1 设计思路: 基于民俗文化广场这一特定区位条件下的审视进而选择并抽取的建筑符号元素,力求既体现地域特有建筑文化又反映本地块建筑自身文化价值。运用双重隐喻的手法完成对地块文脉特色延续和场所感受的解读。 青阳地区特有的既具有传统徽派特色又体现地方建筑特点的方石柱与柱头、柱础处理。 本地块上极具特色的中西融合的天主教堂亦是设计上不得不兼顾的主要文脉片段。2 设计手法:配合已有天主教堂西方古典复兴时期的建筑特点与体量特点,营造特定场所感受,母题以采用希腊爱奥尼柱式的比例关系,确定其基本形态。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及构造方式
7、进行对传统徽派建筑建筑符号的反映,体现建筑时代性。 柱式主体采用方柱抹圆角既为反映地方传统建筑特色,又为兼顾西方古典柱式的形制,创造秀丽的柱式形态。母题组合上,以山石林木为背景,以自身秀丽形态融入中国江南传统园林的广场总体设计思想中,并形成与天主教堂体量与形态上的和谐对比。八、 总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认真分析基地环境的文化特质和形态构成特色,充分发掘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场所空间特质;突出“自然、生态、开敞”的设计原则。 坚持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突出其历史文化艺术的历史信息可读性。 保护历史建筑历史空间品质,坚持其外部空间环境“徽州传统民居地域文化”城市设计文化艺术感知。编制依据:中华人
8、民共和国城市规化法青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九、 方案功能空间组织和安排:“写意山水”满足市民文化休憩娱乐要求的高品质自然环境景观,相对开敞的空间和连续完整的景观界面,让人在广场上真正有了对“山”的感知,而不是“只缘身在此山之中”。景观廊架基于民俗文化广场这一特定区位条件下的审视进而选择并抽取的建筑符号元素,力求既体现地域特有建筑文化又反映本地块建筑自身文化价值。运用双重隐喻的手法完成对地块文脉特色延续和场所感受的解读。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及构造方式进行对传统徽派建筑建筑符号的反映,体现建筑时代性。母题组合上,以山石林木为背景,以自身秀丽形态
9、融入中国江南传统园林的广场总体设计思想中,并形成与天主教堂体量与形态上的和谐对比。天主教堂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别具一格的融中西方建筑语汇于一体的建筑不仅仅是划定保护范围加以保护,更是广场空间的“借景”之一。十、 整体空间城市设计指引: 整体空间品质定位于区域分异:广场空间品质定位:突出自然山水格局,强化城市生态文化格局的可读性。通过绿化与场地的变化形成开放开敞的城市空间。广场本身追求高雅简洁的艺术空间形态。功能区域分异:广场本身功能动静结合,动态区由硬地、廊架、露天舞台、文化浮雕墙组成;静态区域由教堂、绿地、坡地构成。商业居住功能用房沿用地周边布置。并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变化。 历史建筑的保护空间
10、设计要求:沿历史建筑周边地面均以青石铺设,以界定其历史文化价值空间;并使得天主教堂与神父楼在空间上相整合。历史建筑只能对其进行修复,并且不能改变其原有风貌。 商业建筑的设计要求。色彩与表面肌理与天主教堂相协调,并且高度要严格控制,沿天主教堂的第一届面的建筑高度控制在层以内(米),广场内部建筑不得高于米。(详见商业建筑立面效果图与城市设计指引) 园林空间的城市设计指引突出广场空间的开敞与围合要求。在植物配置的同时考虑,乔木与灌木相间,植物的高度沿东向西逐渐增高。以突出空间界面围合效果。 广场整体底面色彩铺装要求。广场的底面铺装应设大尺度广场砖(),色彩淡雅为宜。十一、 广场空间的实施建议: 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开发保护两者同等重要,开发的前提是要保护好历史建筑空间形态。保护的同时考虑开发的需要,有效地利用城市中心土地。达到经济和谐的目的。 分期实施。第一期:拆除教堂周边建筑,整治教堂周边环境。第二期:内部环境开发商住楼,整理基地内部环境。第三期:拆除基地内部剩余旧住宅建设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