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儿童新闻”视阈下博物馆幼龄观众社教模式方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7551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新闻”视阈下博物馆幼龄观众社教模式方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儿童新闻”视阈下博物馆幼龄观众社教模式方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儿童新闻”视阈下博物馆幼龄观众社教模式方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日益凸显,博物馆正由“藏品中心”向“公众中心”转化。从这一层面来说,博物馆同新闻频道一样,履行着对公众的教育职能。然而,儿童观众有其自身特点: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强;注意力不稳定,意志力差;易兴奋,易疲劳;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因此,常规的宣教工作收效甚微。欧美的新闻频道为此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儿童新闻”,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将结合“儿童新闻”的成功之处,探索博物馆对幼龄观众的社教模式。【关键词】儿童新闻;博物馆;儿童观众;讲解技巧引言2023年,全国迎来博物馆热。尤其随着3 月份以来“淄博烧烤”的火爆出圈,淄博市的各所博物馆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截至8

2、 月底,在淄博市博物总馆共计181万人次的参观量中(其中,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133.1万,淄博市博物馆2 5.2 万、蒲松龄纪念馆2 2.7万),41.6 万人次是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占比高达23%。在面对儿童观众时,常规的博物馆社教工作往往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儿童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特殊。在研究儿童对待新闻频道的态度时,学者们发现他们与其说是“有目的地、聚精会神地收看(purposefuland concentrated)”,不如说是“心不在焉地偶尔看看(accidental and distracted)”。K a t z 认为:“儿童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偏向于在做其他活动时获取信息碎片。(chi

3、ldren may be more inclined to absorbinformation“on the fly”in fragments during thecourse of other activities)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是儿童是“麻木的(apathetic)”,而因他们是“被剥夺权力的(d i s e n f r a n c h i s e d)”3。L e mi s h 和Gtz发现,儿童对于周遭的世界并非是“幼稚的(naive)”“憎懂的(i g n o r a n t)”“漠不关心的(indifferent)”,实际上,他们对于在大千世界中发生的事件有着强烈的好奇

4、,他们渴望了解新闻,并渴望别人能够倾听和接纳自已对事件的观点(Theyhavegreatcuriosityaboutthe major events taking places in the wilder world,are highly motivated to be better informed,and areeager for their views to be heard and considered.)。Carter,D a v i e s 和Mendes认为,儿童那种被“排斥在外(e x c l u s i o n)”和“无能为力(powerlessness)”的感受主要来源于他

5、们无处表达自已的观点和新闻并不能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他们最关心的事件(Theyare rarely given a space to voice their opinionsand the news dose not speak in a language they canunderstand on the issue they care most.)(ai.。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专为儿童量身定制了“儿童新闻”。许多家长反馈“儿童新闻”让孩子们喜欢上了新闻,思想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幼稚”了。同样作为知识传播的渠道,博物馆与正统新闻频道的教育职能异曲同工,在教育儿童方面也“同病相怜”。下文

6、将结合“儿童新闻”的成功之处,探索博物馆的低龄幼儿社教模式。一、亲切的角色定位与充分的交流感“儿童新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NickNews”和“Newsround”。它们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儿童当做儿童(addressing about“kidsas kids”)”“让他们自已建设童年(letkidsconstructtheir ownchildhood)”6)。对比正统的新闻节目,儿童新闻更“非正式(casual)”,并富有“教育意味(e d u c a t i o n a l)”【7。身着牛仔裤和球鞋的Nick News主持人Ellerbee和一群不同肤色的孩子盘腿而坐,对电视机前全国的孩

7、子们讲述新闻事实。参观博物馆的移动性决定了讲解员不可能如Ellerbee一样与孩子们席地而坐,但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在面对儿童团体时,讲解员应转变思维方式,用孩子们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他们的思维理解问题,将自已的角色定位成“他们中的一员”,又是“和噶可亲的老师”。在孩子们刚走进博物馆时,讲解员可以这样致开场白:“欢迎我们的小观众走进博物馆,在这里存放着几百年甚至几万年前的宝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了解它们吧!”这样的方式,能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使他们有倾听的欲望。语言表达上,应加强交流感。交流感不仅指表意上的对话交流,更是指语言、语气上的对象感,针对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讲解员的语

8、言应口语化、简单易懂;语气要“绘声绘色”“童声童气”,让儿童感到讲解员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在和“我”交流。还要注重语言“节奏”,一成不变的语调往往让孩子们疲劳厌倦,所以应适时地改变节奏,荡起波澜。当然,这种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讲解形式往往意味着信息量的缩减,但并不意味着“失真”。语言的表达技巧必须建立在内容官宣教文创科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宣教、古代陶瓷与琉璃。034CERAMICSSCIENCE&ART探讨准确的基础上。二、巧用“提问式讲解”与“顺应式讲解”儿童有一定表现欲,愿意回答自己知道的问题,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才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策略性的提问至关重

9、要。比如,在讲解陶瓷之前,可以先问孩子们:“有谁上过陶艺课?”“谁知道陶瓷是怎么做的?”从贴近生活的小问题入手远比单刀直入“庙堂之上”的文物更能引发共鸣,往往这时,正东张西望的孩子们会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讲解员身上来,讲解员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引入讲解主题。当然,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要以他们的兴趣和学习为主。超出认知范围的问题会适得其反,抑制他们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应巧用“顺应式”讲解。儿童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跟在讲解员身边,亦步亦趋地聆听讲解几乎不现实。在蒲松龄纪念馆的彩塑展厅中,儿童面对玻璃窗内栩栩如生的彩塑作品时,几乎是率性观展。大部分男孩一进门便立即跑去作品连锁前窥视,因其有王生

10、拉满弓箭射杀厉鬼的形象。而中学课本的必学文章促织,本是这一展厅的讲解重点,却鲜少问津。在淄博市博物馆的齐王墓展厅中,铅弹丸常会首先吸引孩子驻足,原因是他们觉得子弹像糖豆。由此可见,儿童对展览内容有自己的心理需要,要想使讲解事半功倍,就必须要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甄选出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内容优先讲解。讲解员在开讲前告知孩子们本次讲解内容并征求意见。根据他们的兴趣选择几个展厅或几个讲解点深入精讲。这一“顺应性”原则也应贯穿在整个讲解过程中,遇物而、相机而教,适当放权。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讲解员可以优先讲解他们感兴趣的展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后,再回归到讲解顺序上。三、加强故事性与升华精神讲解内容

11、是支撑技巧的基石。讲解员应撰写专门的儿童讲解稿,要侧重增强内容的故事性,提炼升华精神主旨。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保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十分奏效。相较于通史性的讲解,讲一个能够代表相应历史年代的故事,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加深印象。这就意味着要突破常规讲解逻辑,适当调整讲解顺序。比如在讲解“鼎”的意义变迁时,常规讲解逻辑是:先点明其在新石器时代作为烹煮食物的饪食器而被制造,后介绍其至夏禹时变为传国重器,被赋予王权的象征。讲解侧重点是“夏禹”这一“绝对年代”在为儿童讲解时,就可以由“大禹治水”这一故事引入,提出由于禹藐业业地治理国家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九州的人们进献黄金,他用此铸造大鼎,祷告

12、上天,此后鼎就变成了国富民强的象征。再提出对比,告知孩子们在此之前鼎的作用只是最原始的“火锅”。适当调整讲解逻辑,先讲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引发共鸣,突出“绝对年代”的侧重点,再引入“意义变迁”的讲解点,孩子们往往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一些儿童较难理解的文物,故事的穿插还意味着讲解侧重点的转变和讲解内容的删繁就简。比如“齐国树木双骑纹瓦当”。孩子们阅历浅,只有少部分孩子真正了解瓦房。瓦是什么,他们少有概念,装饰品瓦当则更为抽象。与其这时长篇大论地描述其嗨涩作用,不如直接从纹饰切入,带孩子们观察“双骑纹”。马的形象加之齐国的文物,自然要从“田忌赛马”讲起。最后再简单介绍瓦当的作用。对比常规讲解来看,给

13、孩子们重在讲“纹饰”背后的故事,精简了其“作用”、“形制”。如此,一片小小瓦当就可以引领孩子们感受齐国多姿多彩的娱乐生活,潜移默化地教海他们齐国经济之繁荣,国力之强盛。由此可见,故事的穿插要求讲解员注意典故的搜集和运用,把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巧妙地与讲解对象融合,使讲解通俗有趣,寓教于乐。除此之外,讲解内容还应注重升华精神,使讲解既有知识性的宣教,更有精神上的熏陶。尤其在涉及沉痛的历史题材时,讲解员应有意识地转化讲解侧重点,宣扬正能量。儿童新闻在报道恐怖事件时,主持人刻意弱化了死伤报道,反而展示出一连串救助伤者、无偿献血及人群在国旗下拥抱的图片,暴力场面被“民族精神”所代替,不仅巧妙地化解了新闻

14、中的暴力因素,更使孩子们增强了国家荣誉感。(Ellerbee narrates amlange of images showing people helping victimsoftheattacks,givingblood,ffirefightersvolunteering,people embracing around nationalimages such as flags,candles,and other icons.)8 在讲解红色文物时,难离抗战历史。讲解员不应过多地染战斗的惨烈,而应着重突出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精神。在红色精神中,让孩子们体悟抗战的艰辛不易,以及先烈们留下的珍贵精

15、神财富。比如马耀南日记中有几段尤为令人动容,也是常规的讲解重点:“上海的炮火异常凶猛,全国血战状态,自顾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自即日起应特别振奋,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此世间CERAMICSSCIENCE&ART035PROBINGINTO探讨现在起振奋精神,组织民众起来和帝国主义干。”“时而想及19 6 7 年之学校何日可成?心不禁惕然而忧,时而思及日本如是逼我,不以岳飞痛恨金朝之心为心以雪此莫大之辱,何足以作现在中国之青年乎?”“宇宙一战场,人生一恶斗耳,一息尚存,绝无逃遁苟安之余地,一生要做硬汉,绝不发一无聊吟语,咬紧牙关与困难作殊死战,一直向前迈进,便是

16、轰轰烈烈的人生。”第一段描述了战时状态,二三段表露了马耀南奋勇抗战的决心与胆气。在为儿童讲解时,宜侧重讲二三段,让孩子们了解以马耀南为代表的中国青年在国土沦丧时弃笔从戎的壮举,以及他们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一时代主题自然更能春风化雨地滋润他们的心田。既别建党百年,又迎党的二十大,正是向儿童宣扬红色精神的契机。讲解员应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把握住“减少惨烈描述”“弱化民族矛盾”的原则,积极向孩子们宣扬民族团结、顽强斗争的精神,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二课堂”。四、探索“博物馆+”新课程形态专门的儿童讲稿仅限于馆内宣教使用,而设计一套针对儿童的

17、“博物馆+”新课程,则是新时期对博物馆社教工作的要求。2020年9 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从“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三方面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这一理念对低龄幼儿的宣教方法更为行之有效。相较于中学生、小学及学龄前儿童尚处于启蒙阶段,更迫切地需要一套针对性的博物馆宣教课程启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儿童新闻”的制作团队会每天在网站留言板(MessageBoard)上询问孩子们的新闻观点以及接下来想收看的新闻(.asks young people eve

18、ry day fortheir views about stories that were reported,howthey were covered,what should be on the newsagenda,a n d s o o n),让他们自己决定收看的内容(letting them choose what they want))。博物馆讲解员也可效法此举,将文化资源统筹公开,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版块和内容,精心设计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社教内容,开发博物馆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的“博物馆+”课程。课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博物馆讲解员应尝试利用官网、微信小程序等开展

19、体验式、项目式“网课”,让它像动画片一样轻松有趣,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线下可以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社教活动,更可以馆校联动,联合小学或幼儿园在下午3 点半或4点的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让博物馆资源走出博物馆,走进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孩子们来到博物馆时,有专业的讲解员引领他们畅游历史的海洋,当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时,讲解员也会以妙趣横生,被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博物馆+”的新课程形态陪伴着他们,构筑起专属于他们的文化童年。结束语近年来,博物馆已成为学生研学实践的重要载体,而如何行而有效地为低龄儿童进行社教是博物馆长期探索的一大难题。在面对儿童观众时,讲解员在进行富有爱心、耐心、细心

20、的讲解同时,还应掌握讲解技巧,拓宽社教渠道。本文结合“儿童新闻”的成功之处,为探索博物馆针对幼龄观众的社教模式抛砖引玉。【参考文献】1Buckingham,D,The Making of Citizens:Young People,News,and Politics M.London:Routledge,2000,p9.2Katz,1993,cited in Buckingham,D,The Making of Citizens:YoungPeople,News,and PoliticsMl.London:Routledge,2000,p9.3Banet-Weiser,S,2 0 0 4,W

21、e Ple d g e d A lle g ia n c e t oKids:Nickelodeon and Citizenship,In:Hendershot,H(ed),NickelodeonNation,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9-237,p222.4Lemish,D,Gotz,M,2007,Introduction:StudyinggChildrenandMediaatTimesofWarandConflict,In:Lemish,D,Gotz,M(eds),Children and Media in Times ofWar and C

22、onflict,Creskill:Hampton Press,1-12,p7.5Carter,C,Davies,M,Mendes,K,2010,Young Citizensand News,In:Allan,S(ed),Routledge Companion toNews and Journalism,London:Routledge,450-459,p450.6Banet-Weiser,S,2004,We Pledged Allegiance to Kids:Nickelodeonand Citizenship,In:Hendershot,H(ed),Nickelodeon Nation,N

23、ew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9-237,p223,p216.7Banet-Weiser,S,2004,We Pledged Allegiance toKids:Nickelodeon and Citizenship,In:Hendershot,H(ed),NickelodeonNation,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9-237,p218.8Banet-Weiser,S,2 0 0 4,W e Ple d g e d A lle g ia n c e t o Kids:Nickelodeon and Cit

24、izenship,In:Hendershot,H(ed),NickelodeonNation,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9-237,p219.9Cater,C,2007,TakingaboutMyGeneration:ACriticalExaminationofChildren sBBCNewsroundWebSiteDiscussion about War,Conflict and Terrorism,In:Lemish,Dand Gotz,M(eds),Children and Media in Times of War andConflict,Creskill:Hampton Press,121-142,p127.10Banet-Weiser,S,2004,WePledgedAllegiancetoKids:Nickelodeon and Citizenship,In:Hendershot,H(ed),NickelodeonNation,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9-237,p2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