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指导演讲稿 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 嘉宾:祁金利 讲演笔录: 由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全国青年“彩虹工程”实施指导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就业与职业规划高峰论坛于2009年10月30日在京举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处长祁金利发表了题为“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的精彩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感谢孙柱主任、向阳生涯的同事们创造这样一个共同提高、交流的机会。开始演讲前,我先说一下为什么叫“就业指导”。在咱们国家和教育部的文件中没有出现过职业辅导、职业生涯教育,实际上就业指导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考虑到大家已经接受了,在起草文件时沿用了这个说法。但是我们都知道
2、就业指导里既包含了就业指导也包含了就业辅导,甚至还包含了职业生涯教育。为了避免混乱,我暂且统称为“就业指导”。我在清华大学做了三年多的就业指导工作,很多思考是建立在狭隘、有限的实验基础上的,仅供大家参考。 一、近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去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其严峻程度前所未有。究其严峻形势造成的原因,我认为来自七个方面: 1、经济形势 就业速度跟经济发展吸纳的劳动力有正相关系,过去劳动部门测算,gdp每增加一百百分点可以带动一百万人就业,在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不一样、发展水平不一样,带动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现在一个百分点只能带动80万人就业。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态势比年初预计的要好、乐
3、观,但是即使如此,相对于过去两位数的增长来说仍然是打了折扣,这本身就对劳动力的吸纳提供了限制。 2、总量供应 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是552万人,2009年到611,明年到了632万,又增加了20来万,今后还会慢慢增加。一方面吸纳能力变小,另一方面总量供应交大了。 3、需求结构的矛盾 现在611万毕业生中按现在公布的数字,大约75%80%就业了,还剩20%,再加上过去积累下来的,还是很大的数。不同专业的供求比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工科还是供不应求的,理科是比较弱的、文科是比较难的,在有些地区这个现象更突出。现在毕业生中学文科的50万人,经济学的60万人,学管理的2
4、0万人,这三项加起来是130万。就业恰恰发生在这个就业群体的比较突出。如果这方面做了调整,就业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 4、就业政策 今年以来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国家出台就业政策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温总理讲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天大的事,要把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放到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只有两次,一次是在非典时期,一次是在今年。大学生创业要求必须先作事业登记,就像比尔盖茨不上学一样,人家不上学是因为学校满足不了他的成才需要,而不是他不学。反过来创业不是说无业可就了就去创业。要先作事业登记才能享受其他优惠政策。到中小企业要落户,学生要留在北京创业,大概北京是不会给你落户的,这些
5、政策本身也限制了学生的就业。 5、就业观念 我没有指责同学们愿意到企事业单位不对,不愿意去民营企业就落后。 6、职业能力也想就业,但是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求,就是用人单位招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 7、用人单位 毕业生不光属于某个具体学校,而是属于民族的、属于社会的。用人单位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如果按照资本的本性来说,资本是追求利润的,很多中小企业的用人单位也要发展,不能一味地抱怨毕业生职业能力不行、素质不行。现在的教育大学毕业只能说明这个人不是文盲,如果让他毕业后立刻与三五年的老手做得一样好那是不现实的,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希望毕业生自带生产干粮、自带生产工具,学雷锋才好。企业的用人理念天需要扭
6、转,用工不规范,用人观念落后,妨碍了毕业生的正常就业 二、就业指导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1、就业指导的含义前面解释过,在此不再复述 2、就业指导解决什么问题。就业指导解决什么问题,既然里面包括了就业指导、职业辅导、职业生涯教育等等,所以它解决的东西很多,还包括解决人们的观念、调整合理的工作预期、职业预期,提高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这个要把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3、找到工作 围绕找到工作来说,就业指导需要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从现有的工作中找到适合他的岗位。 4、适应工作 过去的就业指导就是找到工作就算结束了,但从职业规划来说、从职业生涯
7、规划来说,还得适应工作,也就是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维持和再发展的能力。 5、创造工作 这是我今天想重点说明的地方。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现在很多留学回国人员在做的是把过去在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成熟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以此来推动我国的发展,缩短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就业的观念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创造工作。做好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创造工作,而不是现行社会将100个学生安排到已经有的100个岗位上。当前是有100个岗位,却有120个学生需要就业,但是如果做好了就业指导,毕业生跟岗位之间可以形成互动,新岗位可以被创造。正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中小
8、企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第一代创业的人专业技能较强,许多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有专业背景的人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已经发生了经理革命,私营企业主可以作为出资人,但却不一定担当经理。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基本停留在家族企业的水平。这时他的眼光、见识、素养会限制他的发展。并不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工作就行,还要想怎样让他站稳脚根,帮他创造新岗位、设置新岗位。 我看到过一个现实例子,有一个学生到单位去问是否招人。单位说不招。他说,我来工作不要钱,给你帮忙,可不可以。单位说可以。实际上这是一个家族企业,只有国内市场,没有开拓国外市场。这个学生来前已经做过了前期调研,了解到其实可以开拓国外
9、市场。于是他通过网络从国外弄到了订单,接着给老板建议公司发展到今天需要开拓国外市场,设立国际市场部,老板尝到甜头就专门为他设立了国际市场部。这就是在创造岗位。只要老板有眼光,这样的人才是大量的。大学生可以利用知识及信息的优势去开拓新的岗位。 6、发展工作 创造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创业,这一点已经提到了党和国家的国策,提到了战略高度。 三、危机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展望 1、加快就业指导全覆盖步伐 多数学校都有了选修课,但必修课的面还很小,可能上海交大已经做到了全覆盖。扩招数量增加了,但如果每个学生的就业质量下降了,扩招了100%,下降了50%,这样就等于没有扩招,不仅没有扩招还对社会资源造成
10、了浪费。一方面是扩招,另一方面是要提高质量,重要的是加强职业辅导、职业培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2、着力推进创业创新教育 这也是教育部学生司下一步要重点推动的工作。目前来看,创业教育本身就不太足,现在开设创业课的学校比开就业指导的学校要得多。人人当老板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人有创新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国际上现在还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创业型大学,这个学校归根到底还是要紧密地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专业有所不同、学校特点有所不同,但是都可以依托自己的专业,从各自的角度,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这里既包括社会科学成果,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11、成果。有很多合作的中心,这在工科院校很多,有很多共同成立的机构,有专门的科研转化机构等等。作为一种方向,就要深化就业工作,一定要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非常紧的,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在做贡献的过程中去深化提高学生的就业。 3、改革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 现在来看差距比较多,事情发展总有一个过程,过去解决了职业辅导从无到有,现在应该从有到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当然会有一个内容的问题。 1)指导理论:中国化、本土化程度不够 现在的一些理论绝大多数是建立在西方国家实践基础上的,很多是基于人家特定的民族心理发展出来的规律。还有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但是一定是包含了大量、特殊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到中
12、国来是需要翻译一下的。我很喜欢引用毛主席那句话,我们可以学习他们打毛衣的方法,但是一定要织出适合中国人穿的毛衣出来。 2)师资队伍:缺少专业背景、缺少行业经验 缺少专业背景是说就业指导是综合的东西,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等都会涉及到,目前我们的队伍来说水平参差不齐,经验型的占了很多。但是另一方面也缺少行业经验,在高校做就业指导的老师们大多是学而优则留校,他们当年留校是很优秀,但是这个优秀的标准基本上是按照好学生的标准定的,社会经历很少。而且留下的好学生某种意义上有些共性,比如说听话、学习成绩好,但是就业指导检验的标准是社会,最终用人单位是上帝,这些学生可能更多地适合某一类行业和
13、职业,未必适合包罗万象的各种行业。但就业指导师所面向的学生将来是要走向各种行业的,这就形成了先天经验不足,给工科学生讲不了解工科,给文科学生讲不了解文科,因此这两方面都需要加强。 3)指导方式:开门指导不够,形式多样化不够 开门指导不够,基本上是闭门造车。就业指导老师留校时是“指腹为婚”、“拉郎配”的。就业指导师在兢兢业业地干着诲人不倦的事情,开课,做大讲座,一言堂,在形式上来讲相对比较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影响效果。 4)依托载体:人才培养主渠道,全员化,全程化 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是说让学生另起炉灶。经过高中分文理科和选专业,很多学生大体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定了框框,到了
14、大学应该做更精确的定位和微调,但也不乏一些由家长、老师帮忙做选择的大学生,面对专业时不喜欢,大学期间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就势必造成今后就业时的困难。如果经过就业指导、职业辅导、职业生涯教育,学水利的学生统统去搞计算机了,学数学的学生统统去炒股票,这肯定是高等教育的失败,也是就业指导的失败。所以说不能脱离开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另外是全员化、全程化,认识到这个问题需要不断地加强。5)辅导效果:面不够广,度不够深;注重技巧,忽视价值观;价值观与技巧的有机结合不够 学校引进了西方的一些东西,也没有很技巧的东西,一测性格然后就对座入号了,一测说适合当教师,哪怕说当辅导员都行。有一种技巧是不假,职业辅导至少几
15、个层次,第一是知识,自我认识的知识、行业知识,第二是技巧,懂得一些方法,懂得管理时间、管理自我,规划自己的职业,合理确定目标,切实的行动步骤等等。但是比这个层次更高的是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最长远。这恰恰是目前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东西。一力胜十技,一个小男孩的技巧再高也打不过泰森的,江山代有才人出,有很多人并不擅长技巧,但是他也成功了,更多还是他的价值观。一个人简历写得非常好,但是一办入职手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不是出现在技巧上,而是价值观上。 生活中有这样几种情况,这个人一见面印象很好,你跟他接触一段,交往深了,发现不咋的。第二种人一见面就觉得很不好,但是待久了发现他不那么坏,到了关键时刻会发
16、现这个人还很可爱、还很可敬。还有一种人一见面就觉得一见如故,非常好,经过一段时间觉得真好,甚至是更好。简单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擅长的技巧跟他的世界观之间的关系,一见面就很好,过了一段时间觉得更好,这种人不光世界观好,而且方法也好,大概毛泽东就属于这样的人。还有人一见面觉得不咋的,这个人脾气太爆了,个性太特色了,待了一段时间觉得很可敬,也许像彭老总属于这样。还有人一见面觉得挺好,但是过一段时间不是那么回事,可能康生就是这样的。这种人属于方法很好,世界观很糟糕。现在注重教育学生的方法,希望培养出更多像周总理那样的人,方法也很好、世界观也很好的人,本事也很大,方向也很正确。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观更具决定
17、性,所以在注重学生技巧的同时别忘了世界观、价值观更重要。 4、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几种趋势1)开门办学开门办学可以弥补师资不足,另外学生要走向社会,必须要跟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把各种社会资源整合请进来,要把创业者、政府官员、孵化器的专员、风险投资的人请进来,这些是学校不具备的。 2)真刀真枪 一定要带学生到真正的行业、真正的职场上去体会。 3)提前介入 不能到毕业班了临时抱佛脚,现在不能说从娃娃抓起,但是从进大一开始加强教育这是可以的。特别是在今天这种情况下,以我们自己为例,物理、生物基础学科瞄准了世界科学前沿,立志培养出诺贝尔奖等获得者,但是高中小孩高考(论坛)进来时对自己的把握是蒙蒙胧胧的
18、,很多人进来后发现可能并不是科研的料。一个班30个人,能有半数人从事基础研究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问题是剩下的人怎么办。当时招学生时为了争一个学生使出多大的劲,一流学生经过培养变成二流毕业生,将来在社会上做出三流的贡献这很可怕。所以说要提前介入,不要等到毕业班才甄别这个学生。一个学生什么样,大 二、大三就能够看出来了,就业指导里面含了职业生涯的教育内容,一定要往前提。 4)团队学习 团队、同龄人之间是需要学习的。这里包含了同伴学习、团队学习的内容。 5)立体多样 不要幻想一种药治疗所有的病,也不要幻想一种药能够一劳永逸。根据需要,有的人进来志向很坚定、定位很清楚,就是搞基础研究一定要区别对待,一
19、定是多种轻重武器组成立体交叉火力网,最后是全覆盖,并不是所有的科都得上,这是机械的全覆盖,还要是从实际出发。 6)综合效益光是校内指导不行,很多用人单位,包括中介机构是愿意到高校做些贡献,这里明智的人是很多的,比如说请李家华老师每年带20个学生,如果李老师是一个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或者是高管,他在辅导这些学生的过程中,已经把公司的理念融到了学生的培养中。在这个过程中也在考察学生,20个人都是比较优秀的,总有两三个是非常优秀的,是适合到这个单位去工作和发展的,这样就在进行辅导的同时完成了招聘。高校很神圣,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站上高校讲坛,要挑选有责任感、能做素质教育的人到学校去,最后达到双赢,甚至是多赢。 以上是个人观点,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感谢祁金利嘉宾的精辟的演讲。第12页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