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7286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哲学背书默写检测1、规律的特征原理及方法论;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3、发展的趋势原理及方法论;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第三单元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政协)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4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6课时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高考考纲解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

2、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区别联系5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除汉族外,其它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中华民族:1个,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总称民族:56个汉族:1个,人口最多少数民族:55个,人口较少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除汉族外,其它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作用

3、: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7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除汉族外,其它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否意味着不存在民族差别和分歧了?8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除汉族外,其它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关系: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在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发展的差距在缩小,但依然存在。文化的差异不应消除。9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1)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强调地位)表现: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典型例子:不管少数民族的人口多少,均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10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团结局面。(强调关

5、系)为什么民族团结原则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1)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示之一;(2)是社会稳定的前提;(3)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4)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典型例子:新疆7.5事件、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56广州火车站暴力袭击事件11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强调目标)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个根本原则?(1)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2)这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典型

6、例子:西部大开发12西部大开发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3、有利发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4、有利于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实现共同繁荣;13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强调各民族的地位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强调处理民族关系的目标14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政治基础前提条件物质保证15考点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

7、则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4、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1)态度上:珍惜、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2)行动上: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162.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上要避免以下错误认识 第一,各民族有优劣之分。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 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第二,民族平等就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民族平等 不仅仅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 方面的平等;不仅包括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 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第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就是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还包

8、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荣。17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7课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高考考纲解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有利于保障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19考点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

9、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地位:要求: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具体做法: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核心内容:自治权201、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地位:要求: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具体做法: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核心内容:自治权考点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

10、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地位:民族政策、基本政治制度要求: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具体做法: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核心内容:自治权可否换为“居住”不可增加“自治乡”不包含法院和检察院21考点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2、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物的权力,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是否意味着高度自治?错误,港澳特别行政区才是高度自

11、治能否表达为完全地自治?错误,必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自治22考点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2、核心内容3、必要性 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现实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也是实行自治的社会和政治基础。23考点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因为有自治权)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因为大杂居和

12、小聚居)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因为作主了,积极性上升)24扩展:对比三项制度的优越性人大制度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党制度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5扩展:对比三项制度的优越性人大制度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

13、主;2、动员了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党制度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61.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2)为了实现各

14、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思维拓展27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8课时 我国的宗教政策28我国的宗 教政策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弘扬科学精神29考点一:我国的宗教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经历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不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用的工具,而成为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宗教团

15、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社会主义社会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否说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不可以,它还是唯心主义30考点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1考点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2)内容: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否意味着绝对的自由?错误,“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32考点二:

16、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2)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33考点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1)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2)支持开展对外交往(3)抵御和打击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和宗教极端势力34考点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35考点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

17、、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不是要求他们放弃信仰(2)要求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挤中共的领导,服务于国家利益,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一起反对非法活动等36宗教政策1、宗教概况2、宗教政策3、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1)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中学生要做四有公民37第三单元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政协)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

18、宗教政策38综合探究1、三位一体(地位)2、制度结合与保障39世界卫生组织声明,发端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并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由五级升至六级,即最高级。这是1968年以来,世卫组织首次宣布全球性“流感大流行”。这一决定使世卫组织所有成员采取更严格的卫生措施。有人认为,防治甲流,只要把握以往的流感的发病传播机理,采用常规的防治方法就行了。请从哲学角度评述上述观点。审范围:全书审设问:用原理评价观点审主干:观点审分值:略审材料:宏观和微观把握40世界卫生组织声明,发端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并将全球

19、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由五级升至六级,即最高级。这是1968年以来,世卫组织首次宣布全球性“流感大流行”。这一决定使世卫组织所有成员采取更严格的卫生措施。有人认为,防治甲流,只要把握以往的流感的发病传播机理,采用常规的防治方法就行了。请从哲学角度评述上述观点。错误:“只要就”“以往,常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把握事物发展具有普通性,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级,要求与时俱进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

20、社会意识的变化,要求使主观符合客观41世界卫生组织声明,发端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并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由五级升至六级,即最高级。这是1968年以来,世卫组织首次宣布全球性“流感大流行”。这一决定使世卫组织所有成员采取更严格的卫生措施。有人认为,防治甲流,只要把握以往的流感的发病传播机理,采用常规的防治方法就行了。请从哲学角度评述上述观点。正确:“发病传播机理”“以往、常规方法”规律原理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要求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特殊性,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2问题1、大包围面对全书宏观题失效了2、缺乏辩

21、证思维3、缺乏发展思维43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某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该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养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该省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该省加速崛起的新引擎。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该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审范围:“生活与哲学”“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审设问:用原理分析材料审主干:用“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做法”审分析:可能34点审材

22、料:做法44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某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该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养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该省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该省加速崛起的新引擎。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该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去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

23、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5 规律原理(微观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3、规律的客观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做到:(1)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4625.水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

24、是当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改变而不得不听命河流的阶段;二是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灌溉和航运工程的抗御并利用河流的阶段;三是随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河流为自己服务,但也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阶段;四是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等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要和谐发展的阶段。结合人类治水的历程,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13分)审范围:审设问:审主干:审分值:审材料:辩证唯物论:规律的相关知识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微观版)一、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

25、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使人丧失斗志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作用。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做到:(1)发挥主观能去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