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淖毛湖镇中学齐鲁芳
一、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二、教学设计理念
生字词语的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不能轻易放过。因此,设计本教学过程时,把生字词语的学习也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之一,并且在课堂上即时抄写,以检查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也紧抓“热闹——沉默——热闹”这一主线,品读重点句子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的细致、生动的描述,体会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的骄傲和快乐。
三.教学对象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有较强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欠缺。在老师的引导下善于对问题、情景、事件进行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蕴藏、重复、安静、沉静、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图引文,细读探究
(三)道德情感与价值观
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五、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七、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 谈话:听这是什么音乐?(播放生日歌曲)同学们,你们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生日那天你是怎么过的?一说起过生日呀,我发现大家都眉开眼笑地说个没完,快乐的经历总能让你回味无穷吧?
2. 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跟生日有关系的故事——(板书课题)读课题。“沉默”就是——(默不作声、一言不发、一声不响、一声不吭……)不说话。这样的“沉默”就发生在课堂上。但是为什么把这沉默叫做“可贵的沉默”呢?咱们一起走进这孩子们的课堂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提示”:
(1)认真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认字学词,指导书写
(1) 检查生字、词语
●预习了课文,现在,愿意接受老师的检查吗?(出示字词)我把几个朋友请出来了,认得吗?读字组词——小老师带读。
●指导朗读长句,理解词语。
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你能用“蕴藏”造一个句子吗?)
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联系教师节你送了什么稚拙的礼物给老师)
(2)指导书写
●挑选难写的字。
●示范:老师帮帮你来写。“顾、迅、缓、享”“缓与暖”形近字比较。
●挑选自己认为难写的几个词语抄一次,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听的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汇报
4、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
思考:在这一节课中课堂的气氛有几次变化?开始——中间——结束——?
板书:热闹——沉默——热闹
三、以图引文,细读探究第1——9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插图一的语句,感受孩子的兴奋心情。
(1)那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热闹的情景。这幅画面是课文中的孩子上课的一个镜头,它是静止不动的,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孩子们此时的心情呢?
(2)师生合作读课文。1——9自然段。
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了热闹,你能用直线画出有关的语句吗?
(学生默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你为什么这么神气?
为什么左顾右盼,在看什么?指名说。(生:希望自己被别人注意)
有的孩子在看别人的时候,把自己的手越举越高,你是希望——别人也可以看见自己。课文里的孩子也跟你们一样,谁能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热闹?
抓住重点词语 “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理解课文
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哎呀,太多了,一下子都点不完啦!课文里就用了——省略号。
指名读。传染:以前,我们只知道病会传染,这里是什么在传染?传染的是怎样的情绪?(兴奋、开心……)是啊,老师高兴,孩子们也——高兴;老师兴奋,孩子们更——兴奋。
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们的兴奋?
回过头看、索性、站起来
情景说话:你回过头看什么呢?问蠢蠢欲动、站起来的学生,想干什么?
激情引读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看出交谈的内容很多,说都说不完。除了课文说的这些内容还会谈点什么?
3、小结,引出感受: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拥有父母的爱你们觉得怎样?(幸福)
( 板书: 感受 爱)
四、设置悬念
这节课为什么会从热闹陷入了沉默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抄写17课的生字和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
3、思考: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板书:
17、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感受
父母的爱
教学反思:
一、牢牢抓住基础的教学主张,使我明确了教学的重点。把生字词语的学习也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之一,并且在课堂上即时抄写,以检查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好的教学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而所谓走进学生心灵就是要行成“三个共鸣”:让学生真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课文文本产生共鸣;教师的引导和感情与学生形成和谐交流,师生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共性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实现了三个共鸣,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才能在体验、合作、感悟中“获得”,从而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文本主线教学加强学生整体感知。以热闹——沉默——热闹三个场景为教学主线。从插图入手,先指导仔细观察图,找出文中的相应句子,再进行重点句的朗读指导。在朗读指导中,注重读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情朗读。引导孩子们观察、想象,读文,悟情,尤其是让孩子们设身处地的情境体验和感受,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
不足之处是:
一、不能只关注教法,还要更关注学法的渗透。
二 、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较少。学生不懂得如何评价别人的朗读。
三、老师“导”得太多,问题敲得太碎。除此以外,在备课中,我相信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备课内容与授课时学生表现不能一致,所设计的教案往往在课堂中难以发挥其实效性,因此,我不仅需要有及时的总结、反思,更多的是自身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新一轮教改的浪潮中,我将与学生同成长,在教学领域中不断强化自身教学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