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腰三角形教学反思赵湾初级中学 刘秀兰等腰三角形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一个重点,也是本章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是动手与观察、实验、猜想、几何推理证明相结合的一课。我是从回顾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以及找等腰三角形来引入本节课题的,开始上课我让学生先进行一个数学活动,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然后用剪子一剪剪出一个三角形,再将其展开,让学生观察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并说出它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要研究的内容即这节课的课题“等腰三角形”。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置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
2、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使获取新知识水到渠成。在学习中,通过“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探索,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论必须通过大胆猜测、判断和归纳。在分析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过程中,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节课我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或多人利用手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再进一步论证来研究几何问题,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与运用,教师只是从旁引导,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与纠正。但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发现这节课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本节课虽本着“问题是
3、数学的心脏”原则,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半数的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但碍于教学计划,有的问题在答问过程中还是老师提醒过多,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难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比如:如果在课堂中,不是由我提出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等腰三角形来观察、猜想两个底角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猜想折痕还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而让学生自己通过图形去发现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的话效果会比由教师提问的更加的好,更能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去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长此以往的“后遗症”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淡化。而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本人也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将因此产生思维惰性。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吹尽黄沙始现金,我们只有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