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老河口市孟楼镇小黄营小学 张岚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
2、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一、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而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设想的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好奇是创新意识产生的前提,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也是推动学习重要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了好奇心,才能主动的去钻研、去探究。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
3、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以教育和培养,开辟各种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到议事日程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突出特点是:要求学生博闻强记,练习多,重考试,但让学生死记硬背有些陈旧无用的东西,实际上也是智力、精力的浪费。人的大脑的记忆能力尽管潜力很大,但还是非常有限的。当今时代,知识激增,不要说上下五千年,就是今天某一小时之内世界各地的重要信息,一个人的大脑一辈子也记不完。智慧不在于你记多少知识、信息,而在于你能否把各种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利用,产生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4、,要认真研究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努力开辟各种途径,改变过去的语文教学模式,教给小学生了解新科技和社会变化发展的新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 (二)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 1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把教学变成“一言堂”,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建立民主、宽松、和谐、团结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温暖、宽容的气氛,师生平等、交流互动,使小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在情绪上却是放松的,没有压抑感,
5、无所畏惧,积极思考,这样才能产生出创造的欲望,大胆、自由而积极地多想、多说、多做,教师再辅以巧妙引导,鼓励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2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包办代替,串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广大教师都普遍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应该加强。在阅读教学中,要倡导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点拨。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拓宽训练时空,强化思维训练,以写真情实感为基础,让学生有真事可写,有真情可抒,有真知可议;同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想象,充分展示个性,让学生
6、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发展创造性。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思维活跃,心灵手巧,灵感丰富,富有创造性。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可发展其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因此,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新见解要给予赞许和信任、支持和鼓励,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扶放结合,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能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
7、,需要反复尝试,深入探究。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通过其内因的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初步养成乐于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这样在运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练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但是以往的练习只是对知识点的单纯的操练、识记,学生的练习只是课堂知识的重现,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复现、巩固阶段,不能做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悟。因此,我们要精心筛选和设计练习内容,并注意适度的深化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创新的目的。 我在一次看图作文辅导中,要求以图中的“蚕”为对象,充分发挥想象,自己命题作文。学生动笔
8、前,我拿出事先准备的辅导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蚕的生活习性、它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以及古往今来赞美蚕的一些诗句,最后讲蚕的一生的结局。相关资料介绍完后,学生迅速开始构思。作文收上来后,令笔者颇感欣慰的是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有话可写,而且不少学生在作文里纷纷赞美了蚕的献身精神。但是,让我感到出乎意料,有6位同学与其他赞美蚕的同学截然不同,他认为蚕的一生是可悲的。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的作者认为,蚕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最后作茧自缚,自己毁灭了自己。并由蚕联想到生活中的人,蚕并没有自己”毁灭“自己”的意识,而有意识的人明知会毁灭自己,却仍作茧自缚,其结果比蚕更可悲。学生由己及人,文章自圆其说,闪现了智慧的
9、火花。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的确难能可贵。由此看,语文教学不怕学生做不到,就怕教师“想”不到,一个“想”,就是给学生设计探索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是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时代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本质在于“新”。要创新,就必须有求新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如何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打破常规,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战,敢于质疑。其次教师要运用科学
10、的观点研究问题,并激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不盲从、不迷信、只唯实、勇于创新,崇尚真理。对小学生的创新火花,教师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赞扬和鼓励。 2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实践证明,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是知识的活化。一切创新思维、创新活动都离不开想象,鲁班由苣草划破手而想到锯子;瓦特由沸水不断冲击壶盖而想到蒸汽机;好莱坞一年几十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想象力创造的财富。宇航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也是以人的想象力为助推器的结果,想象力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小学语文教师必
11、须重视唤醒、培养和保护小学生的想象力,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象,让思维无羁无绊纵横驰聘。 3鼓励学生充满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就容易学不好、干不好,变得越来越不行。相反,你鼓励他,说他行,让他有了自信,经过努力,他也一定能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要有学好语文的志气。 4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发明地动仪的东汉科学家张衡早就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意思就是要多实践、多研究、勤探索。首先,提供给小学生观察的机会。科学史证明,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著名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观察
12、社会、观察生活。社会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要使小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多方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得出有创造性的结论。其次,提供给小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质是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美国教育家杜威有句名言:“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小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明确责任,提高觉悟,在实践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5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知识、智能、方法是从事创新的坚实基础,离开它无法进行创新。苏联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把零散知识系统起来,使人们的思想有一个落脚点。”这些都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要教给他们系统的知识,培养完善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方法后再鼓励学生去创造,去提高创造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成为我们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