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24513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分

2、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多设计一些有趣

3、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各种学具杂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2、师:生活中像刚才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

4、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三角形、数字卡片等学具乱放在一堆,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体验分类1、看书本第38页主题图,说一说这些文具是怎样摆放的?教材中五颜六色的主题图,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图

5、,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一场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都乐于看,乐于说。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设计了观察超市这一教学环节。2、播放超市录像(水果区、蔬菜区、电器区等商品摆放情况),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问:(1)老师想买个大西瓜,该到刚才哪个地方买?(2)这样安排摆放有什么好处?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超市、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活动:完成书本第39页“做一做”:(1)先独立分一分

6、水果图片,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分法。(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5、教师小结并板书: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三、实际操作、巩固分类1

7、、小组合作把老师送给大家的铅笔分一分,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按长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没橡皮的分;按颜色分等)2、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3、超市给我们每个组送来了一袋礼物。小组合作,分一分这些图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它小组介绍本组作品。)4、小比赛: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5、完成书本第41页第5题,再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类。6、各大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花怎样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再奖给你们一朵小花应该摆在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有叶子和没叶子分

8、)7、全课小结。学生戴动物头饰分类离开教室。(会飞的、会游的、不会飞也不会游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

9、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

10、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各种学具杂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2、师

11、:生活中像刚才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三角形、数字卡片等学具乱放在一堆,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体验分类1、看书本第38页主题图,说一说这些文具是怎样摆放的?教材中五颜六色的主题图,不

12、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图,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一场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都乐于看,乐于说。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设计了观察超市这一教学环节。2、播放超市录像(水果区、蔬菜区、电器区等商品摆放情况),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问:(1)老师想买个大西瓜,该到刚才哪个地方买?(2)这样安排摆放有什么好处?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超市、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

13、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活动:完成书本第39页“做一做”:(1)先独立分一分水果图片,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分法。(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5、 教师小结并板书: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

14、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三、实际操作、巩固分类1、 小组合作把老师送给大家的铅笔分一分,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按长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没橡皮的分;按颜色分等)2、 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3、 超市给我们每个组送来了一袋礼物。小组合作,分一分这些图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它小组介绍本组作品。)4、小比赛: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5、 完成书本第41页第5题,再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类。6、 各大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花怎样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了奖励你们的

15、出色表现,老师再奖给你们一朵小花应该摆在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有叶子和没叶子分)7、全课小结。学生戴动物头饰分类离开教室。(会飞的、会游的、不会飞也不会游的)练习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

16、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7、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

18、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各种学具杂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2、师:生活中像刚才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三角形、数字卡片等学具乱放在一堆,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

19、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体验分类1、看书本第38页主题图,说一说这些文具是怎样摆放的?教材中五颜六色的主题图,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图,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一场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都乐于看,乐于说。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设计了观察超市这一教学环节。2、播放超市录像(水果区、蔬菜区、电器区等商品摆放情况),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问:

20、(1)老师想买个大西瓜,该到刚才哪个地方买?(2)这样安排摆放有什么好处?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超市、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活动:完成书本第39页“做一做”:(1)先独立分一分水果图片,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分法。(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5、 教师小结并板书: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

21、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三、实际操作、巩固分类1、 小组合作把老师送给大家的铅笔分一分,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按长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没橡皮的分;按颜色分等)2、 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3、 超市给我们每个组送来了一袋礼物。小组合作,分一分这些图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它小组介绍本组

22、作品。)4、小比赛: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5、 完成书本第41页第5题,再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类。6、 各大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花怎样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再奖给你们一朵小花应该摆在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有叶子和没叶子分)7、全课小结。学生戴动物头饰分类离开教室。(会飞的、会游的、不会飞也不会游的)练习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38

23、、39页。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

24、,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

25、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各种学具杂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2、师:生活中像刚才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

26、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三角形、数字卡片等学具乱放在一堆,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体验分类1、看书本第38页主题图,说一说这些文具是怎样摆放的?教材中五颜六色的主题图,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图,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一场景,能引起他们

27、的共鸣,学生都乐于看,乐于说。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设计了观察超市这一教学环节。2、播放超市录像(水果区、蔬菜区、电器区等商品摆放情况),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问:(1)老师想买个大西瓜,该到刚才哪个地方买?(2)这样安排摆放有什么好处?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超市、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活动:完成书本第39页“做一做”:(1)先独立分一分水果图片,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巡视

28、、指导)(2)汇报、交流: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分法。(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5、 教师小结并板书: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三、实际操作、巩固分类1、 小组合作把老师送给大家的铅笔分一分,学生汇报

29、不同的方法。(按长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没橡皮的分;按颜色分等)2、 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3、 超市给我们每个组送来了一袋礼物。小组合作,分一分这些图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它小组介绍本组作品。)4、小比赛: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5、 完成书本第41页第5题,再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类。6、 各大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花怎样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再奖给你们一朵小花应该摆在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有叶子和没叶子分)7、全课小结。学生戴动物头饰分类离开教室。(会飞的、会游的、不会飞也不会游的)练习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练习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