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日,在图书大厦为多多买了一套美国语文美国小学课文经典读本,书中精选的235篇课文主要源于26年级课文,同时配上英语原文,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三大畅销书”。 这套美国语文读本,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俄亥俄大学校长威廉H麦加菲花费20多年时间倾心主编,至l920年累计销最便高达l22亿册,是美国最畅销的语文课本。全书根据全文,按主题进行分类,共分为l0篇,亲近自然、动物亲情、正直诚实、勤奋友爱、坚毅勇敢、同情善良、自尊自律、人际沟通、求知思考、快乐人生。这套书通过道德文字向孩子传授知识、进行美德教育的优秀读本。汇集了狄更斯、华盛顿欧文、莎士比亚、爱默生、梭罗等名家名篇,通过一篇篇短小精悍
2、的故事,将道德教育的内容倾注于作品之中,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优美文字的同时,从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美德观念。 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学制6年,美国的教育体制高度分权,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标准,全国没有统编教材。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各州都有地方特色,学生所学的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使他们更有兴趣,也从小培养起热爱乡土的观念。为适应市场竞争,教材的编印引人入胜,且不断更新,新近发生的事都会被补充进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小学教材与我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小学语文教材更多地把小学语文教材当作一个传授知识的载体。因此,在美国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是采取 填鸭式的教学方
3、法来讲课文,而是采取讨论、总结等方式。如美国老宇航员格林1998年以77岁高龄重上太空,几个月以后,书店里出售的一些小学语文教材就已有了他的故事。另外,如新的科技发明,社会科学成果也都会时常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之中。通过这种教育,美国希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清晰思考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理解人类环境的能力,知晓人类和社会的能力,以及个人生存能力。 恰巧,今天早晨,在中国新闻网上看到国内文学期刊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先生的一篇文章语文教育的核心不是道德教化,全文如下:我看到的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来源很广,大多数都没有署作者名,并且很多都遭到了编撰者肆无忌惮的篡改。比如课文一颗小豌豆
4、篡改自安徒生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完全失去了原貌。王安忆散文我们家里的男子汉完全遭到了剽窃,课文不仅不署作者名字,而且大段删改。有些课文肆意剽窃国外作者的作品,改头换面,篡改成中国的内容,例如餐桌上的大学篡改自意大利裔美国企业家格里亚的晚餐桌上的大学,篡改后的课文,文字低劣,逻辑不通这类作品的入选,只是作为一种明显的道德说教用具。 语文教育的核心,不是道德教化,不是思想改造,语文的教育核心价值,一是认写文字,二是阅读经典。学会书写,懂得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应是语文教育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经典作品的熟读和背诵,则是这种学习的主要的、切实有效的手段。中国传统的国文教育中,为什么会有一
5、些经典的选本一直沿用下来,经久不衰?因为这些选本以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挑选对象,是优中选优。我们都熟悉的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璀璨的珍珠。语言文学的功能,一是进行交流,二是学会思考。而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一是阻断了学生的自由交流,二是打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尝试。并且,用垃圾课文当饲料,败坏学生们的胃口。在小学语文的具体教育中,每天孩子们都会带回家一大堆作业,抄词背名言名句做理解填空,这样的后果,不仅让小孩子完全失去了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而且使得他们丧失了鉴赏和理解优秀作品的能力。经过十二年的小学和中学语文教育,毕业生们除了一些假大空的无病呻吟的作文之外,连一
6、篇简单的说明文字都写不通顺。上海七所大学不考语文,很多人以为是这些大学不重视语文教育了,并且为之哀叹。实际上,这正是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直接否定。作为学生,因为年纪小,理解力欠缺,很多经典作品只能熟记背诵,不会一下子就全都能理解。但是,经典的作品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有用的精神营养,而且会随着你的成长、随着你的理解力的增强,给你带来不同的感悟。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都是作家经过长期的积累,是千锤百炼磨练好自己的技艺之后才写出来的。小学生学过的贾岛的“推敲”故事和王安石斟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都说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对语言文字的精心揣摩、斟酌和推敲,是好作品的重要基础之一。古代的文学杰作,
7、尤其是篇幅短小的诗,都是千锤百炼、千古吟诵的精品。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国人背诵了一千五百年,还要继续背诵下去。但我们教材的编写者可不可以对李白那些“过时”的词语进行修改呢?可不可以改成小孩子戏说的“床前明月光,李白打开窗”呢?王安石的句子可不可以改成“春风溜达江南岸”呢?我相信大部分读者都会反对这种修改。但是,我们的教材编撰者,确实胆大妄为地为自己拟定的各单元所需课文,而对著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肆无忌惮的、大多数都是很低级的删改。我碰到女儿学习那些被篡改过的课文时,如果能找到原作,都会跟她一起重新学习作者的原作。例如,当女儿学过一颗小豌豆这篇篡改得面目全非的课文之后,我就找出著名翻译家叶君健先生
8、翻译的安徒生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起朗读,品味,清空她脑袋里的课文垃圾。记得是去年,有一个民间团队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集合了20多位中小学语文教师。简单来说,这个小组的任务是“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儿、找茬儿”,并“弘扬现代公民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历时2年,收集、分析了300多篇课文。他们检查的样本,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自2002年至2009年人教版、北师大版及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这三个版本在市场上占据了约80%的份额。最后的出结论-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毒”, 他们对“有毒”的课文进行打分,从0分至5分,同时按照“毒性”等级,以武侠世界的毒药命名,例如断肠草、软金散等
9、。最后形成的化验报告:中国孩子的教科书在扉页用3号黑体字写道:“我们正在给孩子们吃错药!”这些教师自称是小学语文的“外科医生”,他们的口号是:“要给小学语文排排毒”,“现在需要的是一场手术”。 简单举两个例子。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课文大意:爱迪生刚满七岁时,就用镜子反光的原理来照明,使医生在自己家里为妈妈紧急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 查了阑尾炎的医疗史。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爱迪生已经是一个40岁的已婚男人了。所以,爱迪生小时候根本不可能有阑尾炎手术,更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得了急性阑尾炎的的妈妈
10、做紧急手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二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长城砖。课文大意:在美国有一个长城砖的展览,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这是假借宇航员之口声称万里长城是从宇宙飞船中能够用肉眼辨认的仅有的两个工程之一。 该课的教学目的据说是为了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神舟五号胜利返航后,中国第一名太空人杨利伟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明确地说:“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媒体大哗,许多人据此撰文赞扬杨利伟勇敢地打破了一个“神话”,批评这篇课文散布谬论。杨利伟没有从太空中见到长城,不等于太空中就见不到长城,因为太空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包括的范围很广,长城的可见度与太空的高度、气象等因素有关。事实上,的确有宇航员(例如在太空站工作的美国华裔太空人卢杰)从太空中看到了长城。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太空看长城很不起眼,不易被看到。但当它能被用肉眼辨认出来时,还有许多其他工程,包括高速公路、飞机场、大坝、桥梁等等,都可以看到。而到达一定高度后,其他工程还可辨认出来,长城却不可见了。因此,笼统地否定太空中能看到长城是不对的,但是像小学语文课文那样把长城当成用肉眼只能辨认出的两个工程之一,肯定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