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用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教学.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22844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史基本问题与前沿问题用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教学唐金彬内容涉及: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全球史观的引入及其发展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的统一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尝试用全球史观整合高中历史教学关键词:全球史观 整合 高中历史教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强调:课程要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张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要落实这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观念和改革才能带动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和推进。这就要求教师

2、关注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注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和结合,还有就是吸纳新的史学观念,关注学术发展动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从而深刻地改变教学内涵,凸显历史新课程的时代性,人文性,创新性,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研究视野的开阔,一些新的史学理念开始在高中历史课堂流行,重要的有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这些史观观念或史学范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学历史教师对历史的认识,也深刻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课堂结构,改变了过去“教教材”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终身学习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需求。下面我对全球

3、史观及其在整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作一些肤浅的分析。一、全球史观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今天,我们可以在各种场合看到,美国的广播、电视、大众文化、流行音乐、麦当劳、肯德鸡,几乎是风靡全世界,占领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和地盘,这种现象明确地告诉我们,全球化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我们就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全球化浪潮冲击的现实中。所以高中历史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多次观念的冲击和变革,在顺应时代和国家发展的要求趋势下,进行了适时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不仅从政治上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认识,也从历史教学中改变阶级斗争中心论和革命史观

4、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教材体系,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全面地研究和探索历史及其发展规律,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陈旧的、繁锁的、偏怪难的、牵强的论述和观点,这对于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大认识上的障碍,这不利于我们以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世界、去汲取人类的智慧和优秀文明成果,容易使我们再次陷入自我陶醉的死亡陷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各区域、各领域的广泛接触和交流更加密切,国际性问题日益突出和严峻,地球不在是遥不可及的深遂空间,已经被人们赋予了“地球村”的意义。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全球化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WTO)和各种国际性或地区性合作组织后,我们更能感觉到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所以,面对全球化浪潮的侵袭,如果我们的教学还无动于衷的话,我们就将会被边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将是一句空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化史观开始在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展现,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和推广。那么,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发展呈现怎样的特征呢?全球史观的概念是从“全球史”也称“新世界史”的概念中吸纳过来的。全球史作为对以国家为单元的传统世界史体系的突破,最初表现为多种阐释方法和审视角度,其中既包括环境史、瘟疫史、语文传播史等“超政治现象”研究,也包括妇女史、移民史等普世性描述,更包括跨国贸易、商业网络、比较政

6、治等“跨国境”的专题研究。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史的指向渐渐集中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关联”,即“跨文化互动”,即不同的社会或文化作为一个共同体无论如何是独立存在的,然而独立不等于封闭,不同文化的独立性与不同文化间的交往是并存的,而全球史解读全球发展的使命的中心任务即在探讨“独立”与“交往”的关系。本特利认为,“互动”和“关联”不同,“互动”是这一关系的本质,“关联”是客观存在,而“互动”则含有主观努力的色彩,所以,全球史的着眼点应该在于说明不同文明间的互动以及互动过程中各个文明的变型。在说明互动机制方面,本特利提出两个观点。第一,与历史上曾反复出现的跨地区技术传播和病毒传播相比,文化传播

7、所遇到的阻力要大得多,因为每一种文化对异质文化都持顽强抵制态度,主动推进文化融合的事例在历史上虽然并非没有,但毕竟罕见。本特利认为,虽然文化传播的总趋势是核心文化从文明中心向外扩散,但扩散过程相当缓慢,而且在扩散过程中原有的核心文化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因素。第二,全球运动的总趋势表现为互为因果的三点:人口增长、技术不断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具体说来就是:人类在几千年文明史中因种种原因而不断迁徙,逐渐遍布于地球上几乎所有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形成过近千个社会和文化体系,组成并重组一系列或大或小的商业和交流网络,创造了多种互相借力互相利用的方式,并造成物种、技术、理念的传播,传播的结果

8、是提升人类的繁衍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造成人口总量增加,而人口增长又将导致交流的数量和质量在更高层面的轮回。本特利的这些富有保险单的观点得到全球史学界的广泛认同,他为全球史所规定的移民、社会发展、商业、帝国主义、生物交换、文化融合等主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球史学者集中探讨的课题。所以,借鉴全球史观,在全球整体视野下着重审视各个地区、各个社会、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之间的横向互动关系,这对于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来说,的确是很有意义的。全球史观强调不同文明的独立性和互动作用,也承认文明发展的状态和层次特点,认为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

9、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全球史观的影响之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重视阐述不同的文明发展历程、重视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分析不同文明发生碰撞的原因、开拓研

10、究文明的领域和视野、站在月球上观察地球、承认文明的差异性、保护和传承本国的传统文化并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国际事务等等,真正让历史课堂成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基地,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世界意识、人文意识、环保意识等观念,这是我们历史课堂的使命和责任。二、用全球史观整合历史教学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打破了过去的通史范式,实行专题式编写,分为三本必修和六本选修。在新课程改革中,云南省选择的高中历史课程是人民版教材,从教材结构上来说,新课程突出反映了文明史范式的特点,即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化史。在这种模式下,怎样才能把文明史和全球史两

11、种观点统一起来呢,下面我对必修一的相关内容从全球史的角度来进行简要的分析。按照课程标准的划分,历史必修第一册政治文明共有9个专题,即: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程标准在解释必修一时这样强调: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其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

12、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但从教材的编写分布来看,第1至第5专题属于中国政治史专题,第6至第9专题属于世界政治史专题,而且两部分都以古代、近代、现代的编写体例,明显地把中国政治史和世界政治史分隔开来,有拼盘的色彩。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认真研究教材体例,内容结构,互动联系等因素,就会使教会流于形式或草草收场,达不到用全球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借鉴历史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材进行了这样的整合,第一讲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深刻认识两种不同政治文明的特点、差异,学会分析出现

13、这种差异的原因,并能够体会两种不同文明各自的优点和作用。第二讲学习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逐渐联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欧美的历史发展逐渐取得优势地位,从而成为引领和主导世界的力量,就政治文明来说,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不但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也标志着人类政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其弊端也开始显现,从而为一种新的政治理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政治理想于1917年在俄国变成了现实。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就一

14、直处于列强侵略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封建统治者、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纷纷行动起来,为着民族利益而斗争,其艰难历程只有中华民族能够深深的体会。在学习这一板块中,只有认识西方政治文明的优势和特点,科学社会主义及其苏联的建立,才能深刻认识和分析相关重要问题:中国受到西方侵略的原因、各阶级无法迅速拯救国家的原因、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做了哪些努力?列强的侵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中华民族是如何觉醒的?如何认识反侵略斗争和国内斗争?如何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只有把中国放入到世界历史的范畴当中,才能更清晰的观察中国的历史。第三讲学习现代中国

15、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我变的国际形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过程中深受哪些因素影响?民主制度建设取得哪些成就?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如何实现国家的统一?取得哪些外交成就?外交政策有哪些调整?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政治多极化下的中国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多极化的政治格局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有全球视野,才能吃透,否则将只能就事论事,缺乏深入的探究和思考,教学将停留在空泛和虚无之中,对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将是不利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认为,“西方文明”这一旧术语现已不再适

16、用。世界诸重大事件和全人类的共同需要把亚洲文化同欧洲文化及南北美洲文化连在一起,首次形成了一个世界文明。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和思维模式,把中国放入到世界文明当中去考察,关注世界不同文明发展的状态和历程,反思自我,思考现实,积极地为自己的成长和为国家发展效力做好知识和意识的准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古代政治文明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状态,也为近现代文明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或鞭挞。而近现代的政治选择却体现了进步取代落后,正义战胜邪恶,民主取代专制,统一取代分裂的历史发展的趋势,但世界之大,却没有实现完全一致的政治制度,这进一步说明制度的选择要符合国家的发展实际,只要符合国

17、情,代表民意,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制度就是好制度。近代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却是所有优秀制度都具备的:如法治、选举制、政党政治等。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世界政治文明多种多样,我共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应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制度的好坏,而要看制度本身能否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关爱民生、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保障民主和自由等等,从而养成善于吸收不同文明的先进成分的习惯,促进认识的提升和思想的开阔。我想政治文明史的教学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历史教学多姿多彩,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善于用最新史学理论成果来统领历史课堂和教师的思想,那么,历史课堂就不会死气沉沉,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历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负起了责任。参考资料:(1)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6(2)臧嵘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历史必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02.5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