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之我见吕河初级中学 肖洵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农村孩子们美术知识的贫乏;不明白美术的含义,不知道美术课上应该做什么?更不懂得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的区别,当然也就谈不上绘画的方法与技巧等等。学生们很喜欢上美术课,但是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家长们只是希望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也可能会成为艺术家,买美术用品认为是不务正业。我的美术教学正在摸索中、艰难前行。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呼吁减负,倡导素质教育,要求改变教育形式,可教师面对的依然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教师能力的高低;学生面对的依然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差生和好生的区别;家长们面对的依
2、然是:喜欢用分数来对比孩子、炫耀孩子。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师 学生 学校正文: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农村孩子们美术知识的贫乏;不明白美术的含义,不知道美术课上应该做什么?更不懂得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的区别,当然也就谈不上绘画的方法与技巧等等。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也让我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困惑和苦恼。先谈谈我镇的美术教育现状,全镇中心校以上学校教师中,美术专业毕业的也有几个人,可是只有初中设了一名专职美术教师,绝大多数美术教师早已从事其他学科教学。我能担任美术课是我的荣幸,可是我也有很多苦恼,教研工作无法开展,教学中无人交流探讨,同行之间又因为不在同一所学校,见面机会很少,交
3、流和研讨更谈不上,学校的美术教育就像一株“发育不良”的小草,询问其他兄弟学校的美术教师,他们学校的美术教学也大多都有类似苦恼。从七年级第一节美术课上我了解到:一个不少于40人的班级,大概有5、6个学生举手说在小学上过美术课,多数学生小学没有开设美术课,美术教育在小学就把孩子们拒之门外,学生的心中没有美育的概念,也缺乏对美的意识的追求,即使上过美术课的学生也不知道美术课应该准备些什么,做些什么,怎样去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使他们的心灵感悟到了什么。他们认为美术就是画画,学生们对美术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是素描、什么是水彩、什么是油画、什么是国画、什么是版画?当然绘画的技法、绘画的技巧就更
4、不知道了。学生们对世界名画的了解就更不用提了,学生们所知道的也仅是来源于语文课本上的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这个故事学生多半用在写作文上,对于达芬奇本人和他的绘画成就不会有太多的关注。这不能怪学生们,因为老师和家长不会让孩子们在绘画上面花太多的时间。他们的目标还是停留在学好文化课,考上旬中甚至好一点的大学,美术和学生不沾边,学习美术是耽误时间,影响孩子们的文化课成绩。我们学校美术课每周安排一节,遇上期中、期末大型考试,美术课就要为文化课让路,学生从心理上失去对美术课的重视,如果这时候你在过多的安排学生搞绘画或手工制作,学生在文化课上分了心,恐怕领导和班主任就会对你有意见了。我在美术教学中面临很多难
5、题,美术教材是循环使用教材,一级学生用一套书,上课发书、下课收书,一节课45分钟,课前发书、学生检查书上有无问题、下课收书,时间浪费不少,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美术教材安排的多姿多彩,可作为教师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地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落后,不具备教学中所需要的各种颜料、用具、纸张等,关键是太花钱,教学中买几十块钱的东西都很艰难,遇到绘画活动需要参加,经费就更困难。学生们也很喜欢上美术课,但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一星期生活费二三十块钱,家长们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也有可能会成为艺术家,买美术用品认为是不务正业,多半不支持。我的美术教学正在摸索中、艰难前行。造成上述现
6、状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学校方面学校地处农村,条件落后,将大部分精力、财力都放在文化课上,于是忽视了美术学科,对美术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简单的认为:美术课领着学生随便画画,上节课就够了,不给美术老师太多压力,也不给美术教学足够重视和支持。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才是重点。对文化课的重视过多,忽视了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二、家庭方面 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还比较支持孩子画画,看到孩子画的画会夸奖几句、鼓励一番。等上了小学 ,只顾着紧盯分数,将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上,将财力花在买学习资料上,将时间放在参加各种文化课补习班上,与学习无关的不会多花钱,如果孩子在写作业时分神
7、画了一张画,这时候多数家长不会再表扬孩子画画的好,恐怕还会批评孩子不专心、不用心。孩子的绘画欲望在小学时就一点点打击殆尽,到了初中仅剩下课堂上听讲,等到动手实践时多数学生会说:“老师,我不会画。”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时,我会批评学生说:“三四岁的孩子都会画,你不会画?”可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都碎了,这能光怨学生吗?每每这时我有很多的感慨、深思和无奈,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师,我能为学生们做什么呢?我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后上课时无论哪个学生对我说这句话,我都会说:“三四岁的孩子会画,你也试试,不会画好会画赖,不着急,慢慢来。”每个孩子三四岁时都会画,可为什么越大越不会画了,不是他们不会画了,是不敢
8、画了。从上小学开始,孩子们被分数压着、被作业撵着、被家长逼着、被老师催着、被同学追着,试问他们还有时间画吗?所有人把文化课成绩看的至关重要,分数成了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孩子们被压的、撵的、逼的、催的、追的,没了自信、没了力气、没了时间、没了恒心、没了感情,无法感受生活的美好,他们还能画出对生活的憧憬吗?三、社会方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着,这个社会太浮躁,都在为钱拼搏,不少人把发财眼光放在学生身上,于是无健康保证的食品、无安全保证的玩具、无聊的儿童游戏、无教育意义的出版物,都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发明的人只为多赚钱,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安全、教育、发展,直到问题发生的那一天,关系自己孩
9、子的切身利益时,一些人才会恍然醒悟,恐怕那时悔之晚矣!可又有多少人仍执迷不悟,仍在继续为自己的发财梦为之奋斗不已呢?这些人何时才会醒悟?呼吁全社会的人为了孩子的明天,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良知、多一点责任。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呼吁减负,倡导素质教育,要求改变教育形式,可教师面对的依然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教师能力的高低;学生面对的依然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差生和好生的区别;家长们面对的依然是:喜欢用分数来对比孩子、炫耀孩子。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曾担任过班主任工作,教过其他学科,我深知其中滋味,要改变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需要有硬件设施;需要有专门的美术教室、画架、工具配备;需要美术教材更
10、合理、实用性的编排;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学校的支持、家长的配合;恐怕这些还不够,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改革:“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等,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我们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
11、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是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可进行泥土、木工制作,可用柳条、芦柴制作草编小用具,可进行树叶、五谷杂粮制作粘贴画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美术教学。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美育是一门即遗憾的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们的“美”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现在,我所能做的不是让学生们一个个成为画家,而是尽我所能教学生们更多一点的美术知识、绘画技巧。不让学生们像我初中时上美术课那样:一个茶杯、一个水壶就糊糊涂涂上完初中美术生涯。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学会欣赏,憧憬生活,用心绘画,就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