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应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熟悉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学习重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学引导】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 。(2)河流:破坏原有的 ,使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排水不畅。(3)生态:城市的生活污染,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了 方式。城市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改变了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3)改变了原来 。由乡村
2、景观逐渐转变成城市景观。 。由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 。经济开放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 。影响和改变着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二、城市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包括 、 、 。2社会问题: 、 、 、 等。3解决的措施:4逆城市化:城市居民由 向 迁移,商业和制造业随之向外扩散,造成市中心的衰落。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 我国城市建设的原则(1)强调 ,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2)控制 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3)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 。2我国城市的作用(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 的主导力量。(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 显著增强。(3)有更多的 进入城市或
3、当地的小城镇。 【问题深化】一、P43活动1结合案例,谈一谈当前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扩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二、P44活动根据图2-20,并结合你的了解,谈谈城市环境污染有哪些?针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谈谈采取的治理措施。三、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心城区新区自来水厂卫星城河流a(1950年)b(2000年)海海域域(1)图b与图a相比,简述该地城市化的表现。(2)该城市建立了 城和 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3)分析该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因素。(4)简述该地城市化过程中对自
4、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堂训练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措施是A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并逐步缩小大城市范围B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C在城市的郊区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D多造高层建筑,尽量减少占地规模2.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A.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 B.交通线尽量能通过人口密集的城区C.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D.加强绿化,扩大城市绿地面积3.上海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在于A.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B.将市中心的污染企业外迁C.控制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 D.建立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5、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C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D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5.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地理条件的承载力太小 B.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规模无限扩大 C.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D.中小城市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6、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并回答:(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_,_,_。(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趁势是_。(3)此过程被称为_。(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_、_、_、_、_等。(1)图B与图A相比,城市
6、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数量 增多 。(2)卫星 新 人口 工业(3)气候:沿海地区气候相对较湿润 处于河流的入海口,地势低平,水源充足。(4)使城市中心区气温升高,扰乱原有水系,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BDCCB6、解析该题考查方式类似“看图说话”,考查学生运用示意图表述对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问题的理解程度。“看图”时应注意观察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由t1t4的时间变化;二是图例中黑点的数目变化;三是郊区范围的变化。“说话”要根据课文中城市化的知识要点进行文字准确、要点明确、逻辑严密的书面表述。正确答案是:(1)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镇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的城镇发展为城市群;(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3)城市化过程(4)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