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 华小芬 来源:甲秀小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有效教学的基石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这将会对他们的学习质量、道德品质、能力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授人以鱼者,不如授人以渔也!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同时必将对学生未来的
2、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于刚刚跨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和习惯的养成是同样重要的任务,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人格的形成。良好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会让学生受益一生。习惯不仅需要从小培养,需要严格训练,还要长期坚持,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不同年级会有不同的要求,下面我就谈谈关于一年级新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一些做法。二、一年级新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入学前的习惯培养。 孩子第一天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学校报到时,就向孩子们提出如下要求:1、和爸爸、妈妈一起包好自己的书,在书本上面写好班级、老师、姓名。2、每天准备5、6支用削笔器削好的
3、铅笔,不准用自动铅笔,不准带削笔刀或削笔器到校。(许多老师都知道,因为自动铅笔的笔芯一般都很细,容易断,用自动铅笔学习写字不利于孩子掌握写字的力度,不容易把字写好;带削笔刀或削笔器到校也有两个不好的影响,一是学生容易在要用笔时才发现没削笔,课堂上现削,其他孩子都写好字了,他还没削好笔;二是削下的垃圾也会把教室弄脏)3、准备布质的、不会发出响声的、功能单一的文具袋。(避免孩子拿它当玩具,或者不小心掉地上发出响声影响学生上课)4、每天按课程表带好上学需要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5、准备一个家校联系本,每天的作业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这些要求我同时打印了一张家长通知书,请家长配合老师,帮助学生养成这些好
4、习惯。(二)、课前准备习惯的培养。通过儿歌:“铃声响,进课堂,手放平,身坐正。书本放在桌角上。要说话,先举手,答问题,声音响,人人夸我好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的好习惯。(通过学习这首儿歌,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当然,学生不会学会了这首儿歌就会做课前准备了,我找了一位学生每节课铃声一响就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这首儿歌,再让两位学生检查其他学生按要求坐好没有,书本放在桌角上没有,文具袋放在桌子的正上方没有。进入教室,我总会习惯性地扫描每位学生的桌面。课前准备看似无足轻重,实则不然。一节课四十分钟,如果不好好规划,一眨眼就过去。过去,我常常遇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后来经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5、,发现在让学生描红或练习书写时所花时间过多,原因是我让学生练习书写时,有的学生在下面找文具,找笔就用去了将近五分钟的时间,一个个督促下去,如果一个班中不自觉的学生面积大的话,那么浪费的时间是不言而喻的。实践证明,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不仅能节约大量时间,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向有效课堂教学迈出第一步。 (三)教学进行时,养成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的听课习惯。1、利用表扬或简单的口令引导学生专心看,认真听的好习惯。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是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有效保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
6、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如果不加注意,及时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认真、仔细的看、听上,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诱导探索、启发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看图或卡片,听别人发言。在学生不看书或卡片时,可以表扬看得专心,听得认真的同学“xxx看的本领,听的本领学得最好”或用一些简单的口令,如“小眼睛,看黑板”“小眼睛,看卡片”“坐端正,专心听”等引导学生专心
7、看黑板或卡片,仔细听老师教读或听同学读,学生一般听到口令或老师表扬都会齐刷刷的坐好,眼睛马上看着该看的地方或专心听老师教读,同学发言。在开火车读时,我还鼓励学生能互相评价、对开火车读的小组进行评价,看看谁是这列火车中最好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尽快地实现从学前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只有先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逐步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2、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内化。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之一。因此,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习惯。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8、,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为“轻负提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积极举手发言,从发言中可以明了自己的讲课效果,也可以判断出学生听讲是否专心,思维是否活跃。一年级新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汉语拼音和识字,这就更需要学生积极地开口读,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只要能站起来读就可表扬,哪怕拼读中有错误,也可以在声音洪亮、站得直等方面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基础好点的学生则按发言的要求“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叙述完整、有条有理”,进行擂台赛,以激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这样发言精彩的学生就脱颖而出了,他们既有成就感,又为其他学生做了榜样。一年级的小学生发言的准确度不高
9、是很正常的,说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试读纠正再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刚才我们说了一年级新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汉语拼音,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就是调号,因此,学生读带调号的韵母或音节时,我特别注意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用手把调号书空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动口能力,还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四)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充分利用挂图,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什么样的读写姿势才是正确的。然后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为达到良好效果,指导学生进行了反复地训练,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握笔,都是一个动作一动作地反
10、复训练,直到完全符合要求。不过,一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让他较久的保持一种姿势,是不可能的,学生开始还坐得好好的,只一会就“脚不平背不直”了。怎么办?可以借用驼背树的故事:从前,在一个很茂密的森林里,长着许多的树,大部分的树使劲地吸取着泥土里的养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拼命地往上长,可是,一棵小树,觉得挺直了太辛苦,总是有气无力地弯着腰,没精打采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小伙伴们越长越高,越长越粗壮,一直伸向蓝天,可他呢?却越长越弯,越长越弯,最后变成了一棵驼背树. 学生听完故事后问学生:大家想不想做驼背树呀?学生就会坐得好好的了.如果过了一会,学生又“脚不平背不直”,我会说:“老师看看,下面有没
11、有驼背树?”学生马上又坐得好好的了。习惯篇虽然用1、2节课就上完了,但是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任务没有完。课文读错了可以重读,字写错了可以重写,而不良的读写姿势一旦定型却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要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对读写姿势作规范要求,严格训练,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在平时主要抓三个环节:1、从微小处抓起.第一,教师的示范。习惯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教师应牢固地树立一种意识:从小处着手,从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教师必须注意言传身教,发挥示范作用,这会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使学生产生内驱力。这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第二,写字抓“一寸”这个关键。指导学生写字应善于抓住关键。一年
12、级学生手小力小,写字时往往握笔处离笔尖太近,结果因要看清笔尖的运行而导致眼睛距离本子太近。因此,保证“一寸”到位是“三个一”中的关键。教师应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引起重视,并严格要求,严格训练。2、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并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绝不仅仅是
13、语文老师、是语文课的事,各科教师都应该密切合作,各科课堂都应齐抓共管。当然,家长的督促检查更是必不可少。我们应该通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我们在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要求,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比如写字,只要我们几方面齐心合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就不是一件难事。3、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兴趣.第一,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针对儿童的特点,用讲故事、编儿歌等方式,让习惯培养从说教变为富有趣味的活动。第二,运用榜样示范,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本上图片的
14、作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图上那些示范意义的读写姿势变成一定的“相似块”,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以备激活和调用。第三,明确具体要求,反复进行实践。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示范、比赛、表演等方式帮学生实现“内化”。(五)培养学生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使用与保护学习用品的能力低,难免使用不当,管理不当,造成学习用品的损坏与丢失;而且他们缺少“爱惜”的思想情感,不知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只看到家长为他们准备好学习用品,一旦损坏、丢失,家长又马上为他们补充,这难免使他们产生“来之容易”的思想,从而也就滋长了他们不爱惜、常损坏、常乱扔学习用品的坏习惯。因此,及时对小学生进行爱惜学习用品的教育十分必
15、要。在一年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的第二部分就是“爱惜学习用品的教育。怎样培养学习爱惜学习用品呢?1、 可以树立榜样,通过榜样学习方法。A表扬班级中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的同学;B出示受表扬同学的书本和学习用品;C请受表扬的同学讲讲,他们是怎样爱护书本和学习用品的。2、利用教材图片讲方法。A书本:新书发下后要及时包好书面,平时在书上不乱涂乱画,不弄破,手脏了要及时洗干净再翻书。B学习用品:笔、橡皮要保管好,用完后再换新的。字写错了也不要乱划,轻轻划一斜线或用小括号表示。不要乱削铅笔,弄断橡皮,更不要用小刀去切橡皮。垫板上不要乱涂乱画,保持干净。3、帮助学生改缺点。请学生查查自己的书本中有无乱涂乱
16、画的地方,如有请以后注意改正。把翘起的书角一张张翻平。打开铅笔盒,看看学习用品是否放整齐。(六)养成按时、认真、快速完成作业的习惯。1、每天将课堂上所学内容口头向家长汇报。(这起到了监督孩子听课的作用,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听课的情况和学习的进度)2、每天将所学内容读35遍给家长听。3、做作业前先解大小便、喝水、吃东西等,洗干净手,擦干净桌子,开始做作业就不能再干别的事,不能边玩边写。(这一条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请家长监督到位)4、作业必须干净、整洁、规范(站格要正确,横要平,竖要直)。(这一条也最好得到家长的配合,开始阶段最好有家长在旁看着做,一方面监督作业质量,一方面监督读写姿势,完成作业
17、后,家长签上用多长时间完成作业的,作业时间不能太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有效教学的基石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这将会对他们的学习质量、道德品质、能力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授人以鱼者,不如授人以渔也!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8、同时必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于刚刚跨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和习惯的养成是同样重要的任务,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人格的形成。良好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会让学生受益一生。习惯不仅需要从小培养,需要严格训练,还要长期坚持,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不同年级会有不同的要求,下面我就谈谈关于一年级新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一些做法。二、一年级新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入学前的习惯培养。 孩子第一天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学校报到时,就向孩子们提出如下要求:1、和爸爸、妈妈一起包好自己的书,在书本上面写好班级、老师、姓名。2、每天准备5
19、、6支用削笔器削好的铅笔,不准用自动铅笔,不准带削笔刀或削笔器到校。(许多老师都知道,因为自动铅笔的笔芯一般都很细,容易断,用自动铅笔学习写字不利于孩子掌握写字的力度,不容易把字写好;带削笔刀或削笔器到校也有两个不好的影响,一是学生容易在要用笔时才发现没削笔,课堂上现削,其他孩子都写好字了,他还没削好笔;二是削下的垃圾也会把教室弄脏)3、准备布质的、不会发出响声的、功能单一的文具袋。(避免孩子拿它当玩具,或者不小心掉地上发出响声影响学生上课)4、每天按课程表带好上学需要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5、准备一个家校联系本,每天的作业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这些要求我同时打印了一张家长通知书,请家长配合老师
20、,帮助学生养成这些好习惯。(二)、课前准备习惯的培养。通过儿歌:“铃声响,进课堂,手放平,身坐正。书本放在桌角上。要说话,先举手,答问题,声音响,人人夸我好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的好习惯。(通过学习这首儿歌,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当然,学生不会学会了这首儿歌就会做课前准备了,我找了一位学生每节课铃声一响就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这首儿歌,再让两位学生检查其他学生按要求坐好没有,书本放在桌角上没有,文具袋放在桌子的正上方没有。进入教室,我总会习惯性地扫描每位学生的桌面。课前准备看似无足轻重,实则不然。一节课四十分钟,如果不好好规划,一眨眼就过去。过去,我常常遇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后来经
21、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在让学生描红或练习书写时所花时间过多,原因是我让学生练习书写时,有的学生在下面找文具,找笔就用去了将近五分钟的时间,一个个督促下去,如果一个班中不自觉的学生面积大的话,那么浪费的时间是不言而喻的。实践证明,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不仅能节约大量时间,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向有效课堂教学迈出第一步。 (三)教学进行时,养成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的听课习惯。1、利用表扬或简单的口令引导学生专心看,认真听的好习惯。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是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有效保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
22、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如果不加注意,及时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认真、仔细的看、听上,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诱导探索、启发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看图或卡片,听别人发言。在学生不看书或卡片时,可以表扬看得专心,听得认真的同学“xxx看的本领,听的本领学得最好”或用一些简单的口令,如“小眼睛,看黑板”“小眼睛,看卡片”“坐端正,专
23、心听”等引导学生专心看黑板或卡片,仔细听老师教读或听同学读,学生一般听到口令或老师表扬都会齐刷刷的坐好,眼睛马上看着该看的地方或专心听老师教读,同学发言。在开火车读时,我还鼓励学生能互相评价、对开火车读的小组进行评价,看看谁是这列火车中最好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尽快地实现从学前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只有先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逐步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2、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内化。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之一。因此,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习惯。这
24、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为“轻负提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积极举手发言,从发言中可以明了自己的讲课效果,也可以判断出学生听讲是否专心,思维是否活跃。一年级新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汉语拼音和识字,这就更需要学生积极地开口读,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只要能站起来读就可表扬,哪怕拼读中有错误,也可以在声音洪亮、站得直等方面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基础好点的学生则按发言的要求“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叙述完整、有条有理”,进行擂台赛,以激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这样发言精彩的学生就脱颖而出了,他们既有成就感,又为其他学生做了榜样。一年级的小
25、学生发言的准确度不高是很正常的,说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试读纠正再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刚才我们说了一年级新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汉语拼音,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就是调号,因此,学生读带调号的韵母或音节时,我特别注意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用手把调号书空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动口能力,还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四)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充分利用挂图,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什么样的读写姿势才是正确的。然后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为达到良好效果,指导学生进行了反复地训练,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握笔,都
26、是一个动作一动作地反复训练,直到完全符合要求。不过,一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让他较久的保持一种姿势,是不可能的,学生开始还坐得好好的,只一会就“脚不平背不直”了。怎么办?可以借用驼背树的故事:从前,在一个很茂密的森林里,长着许多的树,大部分的树使劲地吸取着泥土里的养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拼命地往上长,可是,一棵小树,觉得挺直了太辛苦,总是有气无力地弯着腰,没精打采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小伙伴们越长越高,越长越粗壮,一直伸向蓝天,可他呢?却越长越弯,越长越弯,最后变成了一棵驼背树. 学生听完故事后问学生:大家想不想做驼背树呀?学生就会坐得好好的了.如果过了一会,学生又“脚不平背不直”,我会说:
27、“老师看看,下面有没有驼背树?”学生马上又坐得好好的了。习惯篇虽然用1、2节课就上完了,但是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任务没有完。课文读错了可以重读,字写错了可以重写,而不良的读写姿势一旦定型却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要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对读写姿势作规范要求,严格训练,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在平时主要抓三个环节:1、从微小处抓起.第一,教师的示范。习惯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教师应牢固地树立一种意识:从小处着手,从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教师必须注意言传身教,发挥示范作用,这会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使学生产生内驱力。这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第二,写字抓“一寸”这个关键。指导学生写字
28、应善于抓住关键。一年级学生手小力小,写字时往往握笔处离笔尖太近,结果因要看清笔尖的运行而导致眼睛距离本子太近。因此,保证“一寸”到位是“三个一”中的关键。教师应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引起重视,并严格要求,严格训练。2、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并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抓学生良好学习习
29、惯的培养,绝不仅仅是语文老师、是语文课的事,各科教师都应该密切合作,各科课堂都应齐抓共管。当然,家长的督促检查更是必不可少。我们应该通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我们在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要求,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比如写字,只要我们几方面齐心合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就不是一件难事。3、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兴趣.第一,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针对儿童的特点,用讲故事、编儿歌等方式,让习惯培养从说教变为富有趣味的活动。第二,运用榜样示范,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过程。我们要
30、充分发挥课本上图片的作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图上那些示范意义的读写姿势变成一定的“相似块”,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以备激活和调用。第三,明确具体要求,反复进行实践。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示范、比赛、表演等方式帮学生实现“内化”。(五)培养学生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使用与保护学习用品的能力低,难免使用不当,管理不当,造成学习用品的损坏与丢失;而且他们缺少“爱惜”的思想情感,不知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只看到家长为他们准备好学习用品,一旦损坏、丢失,家长又马上为他们补充,这难免使他们产生“来之容易”的思想,从而也就滋长了他们不爱惜、常损坏、常乱扔学习用品的坏习惯。因此,及时对小学生进行爱惜
31、学习用品的教育十分必要。在一年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的第二部分就是“爱惜学习用品的教育。怎样培养学习爱惜学习用品呢?1、 可以树立榜样,通过榜样学习方法。A表扬班级中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的同学;B出示受表扬同学的书本和学习用品;C请受表扬的同学讲讲,他们是怎样爱护书本和学习用品的。2、利用教材图片讲方法。A书本:新书发下后要及时包好书面,平时在书上不乱涂乱画,不弄破,手脏了要及时洗干净再翻书。B学习用品:笔、橡皮要保管好,用完后再换新的。字写错了也不要乱划,轻轻划一斜线或用小括号表示。不要乱削铅笔,弄断橡皮,更不要用小刀去切橡皮。垫板上不要乱涂乱画,保持干净。3、帮助学生改缺点。请学生查查自
32、己的书本中有无乱涂乱画的地方,如有请以后注意改正。把翘起的书角一张张翻平。打开铅笔盒,看看学习用品是否放整齐。(六)养成按时、认真、快速完成作业的习惯。1、每天将课堂上所学内容口头向家长汇报。(这起到了监督孩子听课的作用,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听课的情况和学习的进度)2、每天将所学内容读35遍给家长听。3、做作业前先解大小便、喝水、吃东西等,洗干净手,擦干净桌子,开始做作业就不能再干别的事,不能边玩边写。(这一条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请家长监督到位)4、作业必须干净、整洁、规范(站格要正确,横要平,竖要直)。(这一条也最好得到家长的配合,开始阶段最好有家长在旁看着做,一方面监督作业质量,一方面监督读写姿势,完成作业后,家长签上用多长时间完成作业的,作业时间不能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