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易混淆知识点1单选题1、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拇指指甲盖的宽度约为5mm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dmD中学生课桌的高度为2m答案:C拇指指甲盖的宽度约为15mm,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mm也就是4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cm也就是1.8dm,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一位短跑运动员在10s内跑完了10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兔子奔跑的速度是8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运动员、兔子、汽车B汽车、运动员、兔子C兔子、汽车、运动员D汽车、兔子、
2、运动员答案:B运动员的速度为v1=st=100m10s=10m/s汽车的速度为v汽车72km/h20m/s兔子的速度为v兔子8m/s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汽车、运动员、兔子,故AC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B。3、如图是在学习看不见的运动时某课堂中的四个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B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C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答案:DA图甲中撤去
3、玻璃板后右侧集气瓶中气体变红,左侧集气瓶气体颜色变淡,说明两种气体彼此进入对方发生了扩散现象,而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进行实验可以排除是重力的因素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打开实验装置中间的阀门,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最终混合溶液的体积小于原来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以使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更快,进而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扩散速度越快,表明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
4、快,说明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乙中水和酒精混合过程是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对方的分子之间,图丁中芝麻和黄豆是大量分子构成的物体,芝麻进入黄豆间的空隙发生的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不能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因此图丁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不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答案:A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
5、意;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海拔高度差造成的温度差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A舟中人B舟C剑D江岸答案:D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A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6、剑相对于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B以舟为参照物,剑相对于舟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舟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B错误;C以剑为参照物,舟相对于剑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剑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C错误;D以江岸为参照物,舟相对于江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以江岸为参照物,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均以江岸为参照物,故D正确。故选D。6、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A18.125cmB18.1cmC18.13cmD18.12cm答案:C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7、L=18.12cm+18.13cm+18.11cm+18.14cm4=18.125cm18.13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ABCD答案:A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8、故二者方法相同;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8、如图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A5cmB15cmC30cmD40cm答案:B从图中可以看出,按摩仪的长度和手掌的长度大致相等,所以它的长度最接近15cm。故B符合题意。故选B。9、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3.6米的两点,甲、乙两辆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Q点沿同一直线行驶,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乙比甲早4s通过Q点,根据图像分析可知()A甲比乙早1秒经过P点B乙比甲早1秒经过P点C甲
9、比乙早2秒经过P点D乙比甲早2秒经过P点答案:B因为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3.6m的两点,P点是起点(图像上是点0),Q点是终点(Q点位于纵轴的3.6m处)。由图可知:当两车的纵坐标都是3.6m时,甲车对应的时间是9s,而乙车对应的时间是6s,已知乙比甲早4s通过Q点,如果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则乙比甲早3s通过Q点,所以乙比甲应早1s经过P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第4s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
10、相等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答案:CA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乙出发的晚,故A错误;B由图可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前24s,甲相对于乙的位置一直在发生变化,故甲物体一直在运动,24s以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相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甲物体是静止的,故B错误;C由图可知:第4s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等,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D由图可知:整个过程中乙刚开始运动到8s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2430s时甲、乙速度相等,故D错误。故选C。多选题11、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
11、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以小强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旁边的小红是静止的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而造成的答案:CA根据题意可知,“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小强与站台之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站台是静止的,故A错误;B结合选项A可知,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站台为参照物的,若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12、自己乘坐的列车始终静止,故B错误;C以小强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旁边的小红与乘坐的列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故小红是静止的,故C正确;D小强先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在动,后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没有动,研究对象始终是自己乘坐的列车,故D错误。故选C。12、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此项目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图所示是他参加60m和100m的十场短跑比赛成绩;下列关于这十场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十场比赛中,苏炳添在2015年的60m短跑中跑的最快B在2018年的60m短跑中,每秒跑过的路程一定是9.35mC
13、在2021年的两次比赛中,100m短跑的平均速度较大D若苏炳添用2021年100m短跑比赛的平均速度跑完60m大约用时5.90s答案:CDAC根据题意,在路程相同时,可以通过比时间,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00m时,2021年的时间t1=9.83s最短,由速度公式v=st可知,速度为v1=s1t1=100m9.83s10.17m/s60m时,2018年的时间t2=6.42s,由速度公式v=st可知,速度为v2=s2t2=60m6.42s9.35m/s即这十次中2021年100m的速度最快。故A错误,C正确;B跑步过程一般为变速运动,因为无法确定其运动状态,无法确定每秒运动的距离和速度,故B错误;
14、D根据题意,2021年100跑的最好成绩为v110.17m/s,由速度公式v=st可知其如果以此速度跑完60m,时间为t3=s2v1=60m10.17m/s5.90s故D正确。故选CD。13、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运动的()A来来往往的行人B迎面而来的车辆C他所骑的电动车D街道两边的房屋答案:ABDA以来来往往的行人为参照物,外卖小哥发生了位移,所以他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B以迎面而来的车辆为参照物,外卖小哥发生了位移,所以他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C以他所骑的电动车为参照物,外卖小哥没有发生了位移,所以他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街道两边
15、的房屋为参照物,外卖小哥发生了位移,所以他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ABD。1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上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B甲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C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D乙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CA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即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知,甲球被拍摄了6次(所用时间为5个间隔时间),乙球被拍摄了4次(所用时间为3个间隔时间),所以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正确;B两球运动的路程相同,
16、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则甲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小,故B错误;CD由图知,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基本相同,所以甲球运动的速度基本保持不变,而乙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即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15、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s-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名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同学的速度大于乙同学的速度C甲乙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D甲乙同学在第八秒时相遇速度相等答案:ABA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相同的时间内,路程相同,故甲、乙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甲同学的速度v甲=s甲t甲=10m12s-4s=1
17、.25m/s乙同学的速度为v乙=s乙t乙=5m8s=0.625m/s故B正确;C乙同学出发后4s甲同学才出发,故C错误;D甲乙同学在第八秒时相遇时,路程相同,但乙的时间要长一些,所以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B。16、下列测量方法最合理的是()A甲两块三角尺和一把直尺按图示辅助测量硬币的直径B乙硬币沿直尺边滚动一圈,硬币通过的距离,即为硬币的直径C丙用直尺测出铅笔上紧密缠绕的n圈铜丝的总长度L,除以n,得到铜丝的直径D丁测出字典的总厚度(包括厚封面封底),除以总页数(包括厚封面封底),得到一张纸的厚度答案:ACA甲图中将三角板紧贴直尺,用两个直角边卡住硬币,硬币的直径为三角尺两个直角点之间的距
18、离,故A符合题意;B乙图中硬币沿直尺滚动一圈,硬币通过的距离是硬币的周长,而不是直径,故B不符合题意;C丙图中用直尺测量出铜丝的总长度L,数出缠绕的细铜丝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径为d=Ln,故C符合题意;D丁图中测量出书的总厚度(包括厚封面封底),数出书的总页数(包括厚封面封底),而纸的张数为页数的一半,又厚封面封底跟一张纸的厚度不一样,然后用总厚度除以总页数,无法得到一页纸的厚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7、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相距100m的甲、乙两车同时相向行驶,两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车的速度是8m/sB甲车比乙车的速度大C乙车10s行驶了50mD经
19、过10s后,甲、乙两车相距50m答案:BCD由图可知,甲、乙两车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v甲=s甲t甲=80m8s=10m/s故A错误;B乙车的速度为v乙=s乙t乙=40m8s=5m/s因此甲车比乙车的速度大,故B正确;C由v=st可知乙车10s行驶的路程为s乙=v乙t=5m/s10s=50m故C正确;D由v=st可知甲车10s行驶的路程为s甲=v甲t=10m/s10s=100m由于两车同时相向而行,且两车10s行驶的总路程大于100m,则经过10s后,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为ss甲+s乙s100m+50m-100m50m故D正确。故选BCD
20、。18、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单人课桌的长度大约是60cmB一次性医用口罩长约为10cmC中学生百米成绩约15s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答案:ACA一般单人课桌的长度大约是60cm,宽大约是40cm左右,故A符合题意;B一次性医用口罩长约为17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跑一百米的时间约为14s左右,故C符合题意;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4km/h=413.6m/s1.1m/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9、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过程中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辆车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平均速度是10
21、m/sC通过100m的路程,乙车所用时间比甲车短D当t=30s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差是100m答案:ABA由图可知,甲和乙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是一条倾斜射线,即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甲和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像可知,当甲车运动40s时,通过的路程为400m,所以甲车的速度为v甲=s甲t甲=400m40s=10m/s故B正确;C由图可知,乙车从200m处运动到300m处,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用的时间为30s;由图可知,甲车0m处运动到100m处,通过100m所用的时间为10s。所以通过100m的路程,乙车所用时间比甲车长,故C错误;D当t=30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
22、甲=v甲t=10m/s30s=300m乙通过的路程s乙=100m,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差s=s甲-s乙=300m-100m=200m故D错误。故选AB。2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答案:BCDA乙车在7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
23、v甲v乙,故B符合题意;C由图像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即第10秒时,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故C符合题意;D由图像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D。填空题21、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情景,小车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通过的距离是_cm;数字钟显示了小车在A、B位置时的时间,则小车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m/s。答案:35.00.071刻度尺的一大格为1dm,一大格包含10小格,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车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通过的距离是35.0cm。2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
24、所用时间为t=5min7s-5min2s=5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v=st=35.0cm5s=0.35m5s=0.07m/s22、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_(选填“甲”或“乙”)刻度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cm,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_cm。答案:乙0.12.8012由图可知,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测量较准确,故应选用乙刻度尺。3物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cm刻度线对齐,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为2.80cm,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2.80cm。23、小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和对应的时
25、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段滑行的距离是_m,平均速度为_m/s。答案:0.040.021木块在A位置时,左边对应的刻度线为1.00cm,在B位置时,左端对应的刻度线为5.00cm。则木块在AB段滑行的距离是s=5.00cm-1.00cm=4.00cm=0.04m2木块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总共耗时为t=000520-000518=2s木块在AB段滑行的平均速度为v=st=0.04m2s=0.02ms24、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共测了5次,5次测量记录分别为75.1cm、77.1cm、75.1cm、75.2cm、75.3cm,那么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cm。若测量时用力拉塑料尺,那么
26、,会使测量结果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75.2变小1五次测量中有四次的准确值为75cm,第二次数据77.1cm,准确值为77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很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桌子的长度为l=75.1cm+75.1cm+75.2cm+75.3cm4=75.2cm2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变小。25、如图是小球从A沿直线运动到F的频闪照片,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2s,则AF的距离为_cm,小球从A到F的平均速度为_m/s。答案:12.500.125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F的距离为12.50cm。2由1分析可知,小球从A到F的路程为s=12.50cm=0.1250m小球从A到F之间有5个间隔,故小球从A到F的时间为t=50.2s=1s小球从A到F的平均速度为v=st=0.1250m1s=0.125m/s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