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生为本 聚焦品德魅力 秋天到了教学反思 寺坪小学 黄丹秋天到了是鄂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秋天中的第一课内容。课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画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美丽的秋天。通过让学生感受秋天,了解在生活中发现秋天的方法,从中学习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又通过收获秋天,让学生知道原来秋天之美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收获,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从而来歌颂秋天,歌颂辛勤劳动的农民伯伯们。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看,多数学生家在农村,从小对农作物非常熟悉,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并没有全面了解过秋天;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感性认识还不够
2、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时突出“实”与“效”,设计一些开放性、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依自己的潜能尽力发挥,依照学生个性差异作出弹性的要求,将静态内容动态化,抽象内容形象化,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是:学习观察秋天的特点,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注意了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有趣情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感受秋天的特点。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设计了前置学习“寻找秋天的
3、足迹”,交流释疑中“识秋天”和“赞秋天”,在巩固提升中“议秋天”和“说秋天”感知秋天的季节特点,教育学生健康生活。反思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的亮点和不足: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品德与生活这门课是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原本就综合在一起的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本课通过从学生生活中的穿着发现天气凉了,秋天来了导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拉开了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序幕。并提醒学生穿着要根据冷暖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教师的眼里不应该有优生和差生之分,应该意识到这里的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心。因此,教师有责任确保每个学
4、生都要被自己注意到。要敏锐地从学生的眼神中、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他(她)是否真正参与了活动。在本课的分组交流时,有意识地请一些平时不爱表现自己的同学来回答来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将有助他良好品质的养成。二、创建自主探究空间,展示学生风采探究、交流活动是创设和谐情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而喜好活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活动也是一种行为,一种情境,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充满了快乐,心理上可以毫不设防,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非常乐意地表现自己,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轻松,当小朋友在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找到的秋天时,学生们仿佛看见了美丽的花朵、生动的图画,这优美的讲解,怎能不被这浓缩的秋景、秋色所感动,自然地进入
5、到诵读儿歌的活动中,尽情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我则溶入其中和学生一起歌唱、舞蹈。如果说开始是我把学生的情感步步引向深入,然而“秋之歌”学生充满激情的诵读,“秋歌”学生自己创作自己纵情地歌唱,则是学生在引领我进入感情的高潮,此时此刻,我已不知道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在感染我,我们的感情已是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对秋天的情,对秋天的喜爱表达得的淋漓尽致,同时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找、说、颂、唱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整堂课融为一体,形成了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和谐中从容地入情明理。三、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就是
6、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品德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精彩。在开课中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秋天,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再展示交流中认识秋天,学生更成了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本课如果利用多媒体以及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秋天、发现秋天、感受秋天、体验秋天,给教材赋予开放的、生动的内涵。课堂上,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再次将学生带入迷人的秋色中,让他们再次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秋天的美丽,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油然而生,这就是本节课所欠缺的一面。这节课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品德课的教学设计,都应尽可能地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来构建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教师要将“学生主体”理念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中去,真正的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只有以生为本,才能聚焦品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