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文章内容详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正文)安全意识是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和自护意识的培养的呢?一、常规教育中安全自护意识的渗透小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习惯开始。首先,要教育小学生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
2、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睡觉前要洗脸、洗脚、刷牙,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走,不猛跑。另外,对于意外事故中的安全教育也很重要。首先,应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再者,不要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纽扣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有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学生的方法外,还应该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
3、,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体育活动、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方面,学校都应当适当的加以引导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二、游戏活动中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游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和利用游戏规则来约束,就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里等活动,来教育低年级的小学生不要随意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特征。激发小学生脱险自救的情绪,促
4、使小学生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方法。不爬墙、门窗。还可利用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小学生了解交通规则,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三、家、校对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在培养学生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家庭中,教师不方便进行具体指导。因此,我们可开展家长课堂活动,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能力。还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父母出门在外,小学生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孩子可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对学生实施安全自护的家校同步教育,是学生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他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防患于未然,去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