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腊口镇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 腊口镇坑口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坑口村认真贯彻XX县区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工作部署。在去年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把“坑口村”作为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较好地改善了创建村人居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健全组织。制定出台了腊口镇坑口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刘回波为组长,罗祖勇为副组长,黄登成、黄永龙、黄凤南、叶兴友、季建勇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住村干部为具体负责人的工作指导组,会同“驻乡进村、组团服务”工作组,全面推进腊口镇坑口村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2、。 (二)明确任务。 一是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创建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对各村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逐一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前一阶段,通过调查梳理,在生产发展、项目建设、组织建设、干部作风等各类问题16件,已全部落实责任人,逐步进行解决。 二是把生态村创建与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有机结合,在开展基层调控建设过程中,突出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公约的制定、“村务员”确定、党建述职评议和村干部绩效考核等环节。 三是按照“生态班子”建设的要求,重点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队伍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的
3、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经济的能力。 (三)整合资源 一是找准发展路子。充分利用部门机关党支部结对和“驻乡进村”工作组进驻的有力优势,全力帮助共建村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兴办集体经济项目,壮大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目前,我村已根据生态文明村创建的不同要求,结合村的实际,分别制定了初步发展规划,确定了短平快的项目2个,联系帮扶资金2.5万多元。生态文明村坑口村,县质监局的陈建清同志驻村,根据坑口村每年有大中型水库5万7千元的项目资金补助的特点,确定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对村内道路、环境进行治理,修建公厕。 二是夯实基层党建基础。通过结对党支部和“驻乡进村”工作组,帮助
4、指导结对共建村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民主决策机制,推广“四议两公开”制度;协助村党组织研究制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农村党员的培训和 发展工作。每年在结对共建村开展上1次党课、做1次专题报告、举办1次警示教育活动。 三是解决民生难题。按照县委“民生和谐年”的要求,把为基层群众、党员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作为重要内容,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要求每个机关结对党员和干部每月进村走访党员1次以上,为群众、基层党员解决生产经营、就业就学、社会事务办理等方面难题2件以上。 四是促生态文明。我镇抓住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全力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通过引导,组织村民群众进行义务投工,大抓环
5、境卫生整治,确保生态文明村创建有序开展。特别组织村民大搞村内卫生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并在村边规划出合理的地方,进行垃圾集中堆放,填埋处理。积极规划生态环境中改厕项目,积极跟有关部门协调赞助资金解决污水处理工程和生态文化户外休闲场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经济不发达,经济指标实现难度大,创建文明生态村须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乡镇和村在缺乏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下阶段进一步工作 下半年,我村创建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按既定规划进行改水改厕,铺设巷道硬底化。建设生态文化休闲场所等创建 工程。为使创建工作按期达标,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
6、,强化工作责任制,强化资金筹集,确保工作如期完成: 坑口村主要工作任务 1.生态经济方面做柑桔高接换种工作。 垟岙行政村有柑桔树989亩,年产柑桔1385吨,由于近几年桔树的老化和品种的单一化,农民增产不增收,出现卖桔难、收入低的普遍状况,为了生态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我镇领导XX县区工作组同志与县科技局取得联系,拟在垟岙搞8至10亩柑桔高接换种示范性试验,具体嫁接工作准备2010年8月份完成。 2.生态环境中的“三化”工作,我村拟在2010年10月份建造一条垟岙村至马岙自然村的水泥路面。该段路长0.7公里,路宽4米,水泥路面厚度18厘米,预测工程造价20多万元。需县“驻村进乡,组团服务”工作组领导与有关单位联系,争取县职能单位的资金支持。 3.生态文化中的“村村通”,马岙自然村有22户有72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有线电视,我们与县广电局联系,争取2010年户户通上有线电视。 腊口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5月28日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