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设 计一、课题:甲午中日战争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形成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和论证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学会通过给出的资料掌握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提高自学能力;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并能从中分析出该条约的历史作用,从而学会运用历史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战争过程的了解,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2、的能力。在新知识获取的同时,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做以比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敏捷答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三、教学重点:黄海海战及马关条约
3、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手段: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两宋经济繁荣发展的资料,能力强的可制作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新课讲授: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二、经济发展的表现: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以林升的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导入,问学生:读完这首诗,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宋代在我们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
4、的景象?问:课本65页的思考题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东晋南朝江南经济的发展”等师问:南方经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经济重心如何逐步南移?课件展示两则材料(宋书中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江南的经济冶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宋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索,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师问:从哪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和展示图片,宋人“农耕图”、南宋“耕织图”、“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醒学生观察比较南北方经济区数量分布情况。师问:刚才我们了解了宋代形成长江流域的经济已超越黄河流域的经济格局,那么,当时社会经
5、济发展的状况如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分四组派代表介绍两宋经济发展中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具体表现,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结合各组的介绍,找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地区及特点。精选几道选择题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调动学生兴趣,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与表现:1、原因:最重要是大量北方人口南迁2、过程:最终完成于南宋3、表现: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苏湖熟,天下足”二、宋朝经济繁荣发展的表现:1、农业:人口超过1亿水稻居粮食产量首位2、手工业:煤的开采、金属冶炼、景德镇3、商业繁荣:城镇、交子、汴京4、
6、海外贸易兴盛:市舶司、三大港、贸易范围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情绪,希望引导学生明白尽管两宋时期军事政治上不是十分强大,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见的经济高度繁荣和文化昌盛发达的时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引入课题。通过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丰富了课本内容,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经济重心南移主要经历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力。让学生理解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培养学生
7、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去体验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知识、思想与情感教育合一的效果。达到巩固新知,完成学生的知识目标要求。教学反思五、教学反思本课的可取之处:1、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重新整合处理教材,注重新旧知识联系,古今联系。2、精心构思问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涵盖课文的主要知识点。3、课件制作精心,史实材料丰富,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做到课件为教学服务。4、重视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在介绍手工业时,能力好的学生制作出课件,展现了
8、宋代瓷器的繁荣,五大名窑各自的特点,成为课堂上的一大亮点。本节课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学中思想上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如教学还是以中考为指挥棒,学生层次差异大,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注重对中下学生的知识巩固,课堂上循规导矩,创新不足。2、对学情没有充分认识,导课用题临安邸设置的问题可能有一定难度,加之公开课,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出现片刻冷场。有提议改为以上册的江南发展人口南迁导入可能更适合学情,可我认为两宋时期军事政治“弱”与经济“强”之间的反差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当今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探究价值,故本课在教材编排上放在政权分立之后,有它的含义,这个现象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到,关键还在问题如何设计,能够更好引导学生。3、时间掌控有点难度,在学生发言和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时,要把握好时间。本节公开课在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时浪费了一些时间,未能进行抢答练习,略显余味不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