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考题: 一、根据几种不同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谈一谈儿童教育中惩罚和榜样的作用及运用。 教育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效果率,是教育心理学家EL桑代克提出的,这是一个适用于一切有机体学习行为的规律,其内容是这样的:在一个既定的情境中,引起满足的任何动作会逐渐同这个情境联结起来,以至当这个情境再出现时,这动作也比以前更容易发生;反之,在一个既定的情境中引起不适的任何动作会逐渐从这个情境分离出来,以至当这一情境再出现时,这动作不如以前那样容易再发生。 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小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奖励以引起满足,而避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惩罚。殊不知这样有时往往会起反作用,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达不
2、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惩罚的作用。 实践证明,惩罚对矫正儿童的不当行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在某些情况下能对儿童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至少偶尔地用过惩罚。新近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惩罚和用来建立替换的合乎要求的行为的强化结合使用时,惩罚常常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的老师也应该从中受到些启示。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自我积极建构的过程,道德教育的关键就是激发儿童个体道德自我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儿童道德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这两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却隐含着复杂的发展性功能,运用得好,能促进儿童道德
3、发展;运用不当,会阻碍儿童道德自我的建构。因此,在儿童道德教育中,要恰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惩罚如果施行不当,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果,即使我们对儿童进行惩罚是善意的。所以,我们必须对惩罚的效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惩罚时机的选择,惩罚的强度,以及其它一些因素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叫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的确,一个好的榜样,能带动一种潮流,带好一个地方的风气。如果对孩子的教育也能够利用这一点,如果家长自己能给孩子当一个好的榜样,那么对孩子的未来将会是受益无穷的。 孩子们都是和家长生活在一起的,你的任何举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他们在观察着,思
4、考着,同时也在模仿着。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家长,你必须要注意、节制、甚至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气。 下面就我自己的一些经厉来谈谈对孩子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 家长也应当学会认错。记得有一次孩子犯了错,我当时很生气,并没有听他的解释,而是严厉的批评了一通,孩子感到很委屈,哭了好久。但是不久之后,我发现事实并非我想象的,我错怪了他。 我们都是从孩子慢慢长大的,我们儿时也有受冤的事情,所以我特别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孩子回家后,我把他叫过来,仔细问了那件事情的过程,然后满怀歉意向他说声对不起,是爸爸错怪你了,以后我一定会听你的解释。孩子听完后高兴得笑了。 然后我又乘热打铁的对他说:“你看
5、,任何人都会犯错,如果你知道自己犯错了,那么你就应该改正错误,向别人说声对不起。爸爸这次错怪你了,爸爸也向你道过歉了,这一点你也能做得到吗?”孩子用力的点点头。 二,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我常会利用一些事例来对他进行诱导。比方说看到清洁工在扫地,我就会对他讲,清洁工成天这么辛苦是对了什么?就是为了我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啊。所以我们不能乱扔垃圾,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不能给他们增加负担啊。 吃饭的时候,我经常会对他讲,农民种粮种菜是怎样的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爱惜粮食,他深以为然。现在他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每次吃完饭碗里不会剩下一粒米饭。 有一次带他出去玩,路上和一位我以前
6、的老师打了招呼,也许是时间太久了吧,老师好久才认出我来。孩子就问这人是谁啊,我告诉他说,这是爸爸小时候的一位老师,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这位老师教过我。你以后也一定不能忘记所有教过你的老师。你看看他们多辛苦啊,每天教给你们那么多的知识,教会你们怎么做人,他们用他们的青春换来了你们的学业有成,等你们长大了,成人了,老师也慢慢变老了,就象刚才爸爸的这位老师一样,这是多么大的恩惠啊。所以你要记得这些,在上课时要用心听讲,这也是尊重老师们的劳动啊。 第二天放学后,孩子回来高兴的说,我上课很用心,坐得很好,我听清了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三,尊敬老人,必须从自己做起。“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
7、所在。要想得到孩子的尊敬与孝顺,我们也必须在他面前做一个表率。我不敢相信,一个对父母不孝顺的人,以后会获得儿女的孝顺。 平时我们和父母说话都是轻言细语,并且告诉孩子做子女的应该孝顺,以后我们老了,希望他也会这样对待我们。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孩子和他妈妈大声的争执,我事后把他叫过来对他讲,你什么时候看到我和妈妈对奶奶这么说过话?这件事情不管对错,这一点你做错了。孩子听完后脸一下红了,后来听说他特意去找妈妈道了歉。 有一次晚上去广场散步回来的路上,孩子看到一位老奶奶在垃圾箱里捡废品,他说他看到这情景心里很难受,说他想帮助老人。我告诉他,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可怜人,可是我们现在真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但
8、你可以保留你希望帮助别人的心,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创立自己的事业,等到那一天,你有了能力了,你就可以帮助很多的人。 孩子听完沉思了很久,他对我说,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办一个大公司,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开一个慈善公司来帮助这些人。我很高兴,因为这是他的第一次对我谈他的理想。 有人说过,“孩子是一张白纸”,这话不错,但这支笔是握在他自己手中的,我们并不能代替他们去涂画颜色。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用我们正确的语言和行动去感染他们,引导他们。我深信,有了好的榜样,他们一定能描绘出最最精美的画卷。 前段时间因为家中纱窗坏了,夜晚卧室进了很多只蝙蝠。清晨发现我束手无策,想等待晚上丈夫处理,结果
9、中午下班回家做饭,油烟一起蝙蝠乱飞,我吓得惊叫,孩子更是害怕,我们只好来到朋友家。晚上丈夫回来了,鼓励儿子和他一起驱赶蝙蝠,孩子表现得很怕。可是迫于面子还是回到家中。灯一亮只见几十只蝙蝠飞舞,丈夫手握羽毛球拍挥舞,蝙蝠应声被扇晕,儿子一见大赞爸爸太勇敢了。丈夫鼓励他说你是小男子汉了,你可以做的比爸爸更好,咱们一起保护妈妈。孩子的好胜心被激起,兴致勃勃的投入驱赶蝙蝠的工作中。深夜,当家中的蝙蝠终于被赶尽时,儿子大声说我再也不怕蝙蝠了,以后爸爸不在家我保护妈妈。儿子的话令我深思:我总是给儿子讲男孩子要坚强,收效并不大,可是这么一次小小的驱赶蝙蝠的事件后,儿子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看来教育男孩父亲的责
10、任更大。二、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有什么区别?结合大学学习实际情况,谈谈怎样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创新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是因为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
11、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4)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或标志,常常具体表现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及唯一性。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表明了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被动的直映,充分显示了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创造性思维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
12、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特点体现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
13、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
14、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对思维的分类有很多种方式,你问到的是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有什么不同。更准确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创造性思维与非创造性思维的差别有哪些? 一般来说,非创造性的思维更注重分析性和求证性,这个属性大致可以理解成批判性思维的属性。批判性思维或者说非创造性思维的关注焦点是求证和建立新的模式,而创造性思维所关注的是破坏既有模式,因为不破不立,没有破坏无以产生创新。 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思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它的破坏性和假设性上。所以,常规思维强调分析性,注重逻辑性,创造性思维强调假设性,注重破坏性。 但是要注意,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存在一个交集,创新过程中的破是为了立,只有破而没有立的思维不能
15、算是创造性思维。这样说来,创造性思维中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涵,一个内涵是“破”,破要破的得法,一个是要立,立要立的合理。 因此,创造性思维与非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焦点是相互对立的,但它们是对立统一的。不知这样解释你是否满意。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思考求证 (不相信)怀着好奇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不可能)遵循事物的必然性发展规律 (不得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观察发现 (不排除)将刚学到的知识形象化运用 (不外乎)还需要不服输的韧性跟毅力 (不存在) 多看比较有思考意义的书籍和电视 善于捕捉灵感 细微观察 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 考虑问题全面化 要有一个能够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多喝有思想的人去交流 保护好自
16、己的好奇心 激发自己想要了解未知世界的动力(1)展开“幻想”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
17、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青年人爱幻想,要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在你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创造性的构思中。 (2)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18、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头、代尺划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如此等等。 (3)发展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上
19、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间,发现澡缸边缘溢出的水的体积跟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一样大,从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达尔文在观察到植物幼苗的顶端向太阳照射的方向弯曲现象时,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顶端因含有某种物质,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侧的缘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证明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的反复研究,终于在1933年找到了这种物质植物生长素。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他们。青年
20、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试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
21、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5)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激发自己的求知
22、欲。青年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三、你对幸福是如何看待的?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幸福不幸福不是所有人的标准都一样!主要是每个人心里想要得到的生活方式不同!有些人的
23、要求好达到,因为他的目标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有些人就不那么好达到了,因为他总是不停的改变目标!其实看看世上事不如意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就是幸福!幸福是一个比较级,下面有什么垫着,才能感觉得到所以我们不要看得太高不要等幸福发现自己,而是自己去发现幸福,或者把握你对生活感到满足吗?很多人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心里学家们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的生理机制可能根植于大脑中心,这也是多数神经生理学家们 持有的观点。一项发明表明,幸福者的大脑左前方叶显示出的“脑电流”更强,而那些精神抑郁或沮丧的人在其大脑前方叶中显示出较强的“脑电流”。 目前心理学家们对“主观的幸福”的研究已日渐推翻许多人对其所抱有的神秘性
2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惊人的新发现,例如:幸福不分性别;幸福不依赖于年 龄;财富不能创造幸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即完全投入一种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他注意 到艺术家们常常在工作中忘记了一切。 最后,他研究了“沉醉”的性质。他以工作不同领域的至少8000人,其中包括科学家、学生、机械师、舞蹈家、医生等为研究对象。他发现在“沉醉”状态下能动用你的全部或大部技能。但克塞克警告人们说,对幸福最大的威胁就是技能运用得太少,以至产生烦恼和焦虑。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提出如下达到幸福的步骤: 1、享受瞬间要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
25、在帮助朋友们中得到满意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2、控制你的时间幸福的人确定大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适应于任何工作。3、增强积极情绪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4、优待身边的人 人们要学会很好地对待亲近的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5、面带幸福感 实验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研究表明,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6、告别枯燥的生
26、活 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7、多活动 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向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8、好好休息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然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9、关照心灵对信仰和幸福的关系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当然,信仰不可能让我们免除所有悲哀,它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是信仰常常提醒你沿着幸福之路前进。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与体验: 幸福是清晨听见窗外小鸟清脆的鸣叫, 幸福是远方知心朋友做了父亲的喜悦, 幸福是孩子在母亲怀里酣睡的表情
27、, 幸福是年迈父亲母亲健康平安的好消息,幸福是猫猫相依相偎,搂着睡觉觉的甜蜜.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密歇根国立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快乐并不是拥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经拥有的。”跟金钱一样,年龄、性别、种族和教育都不是快乐的关键。一旦人们丰衣足食,拥有食物、衣服、房屋之类基本需要,快乐的源泉在于有意义的活动和丰富的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这大体上都与金钱无关。下面几种方法可以改善你的生活质量: 一、设法喜欢自己。研究显示,怡然自得的人更能承受人生中不可
28、避免的挫折和斗争。密歇根大学对美国人的幸福观所进行的调查,突出了健康的自尊心的重要:对人生的最大满足感,不是对家庭生活、友谊或收入满足,而是对自己满足。喜欢自己似乎很容易,但如何培养真正健全的自尊心呢?教授说:自尊心源自合乎实际的目标。对多数人来说,愿望和目标之间总是有差距的,这一差距常引起灰心。只要使愿望更符合实际,就更能满足。此外,避免与相貌、收入、工作成就、运动技巧等方面比你高出两级的人比较。人比人会气死人,有损自尊心。二、控制自己的命运。研究结果指出,认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和对自己满意的人当中,15%感到很快乐。对人生充满希望。教授说:“快乐的人生充满希望,无论是在顺境和逆境中都抱着积极
29、的态度。”一般来说,积极的人更健康,更少病痛。乐观的人即使生病,复原也快。三、亲密的知心朋友。与别人关系良好有利健康,良好的友谊有助倾诉内心的痛苦。没有知心朋友是很糟糕的。亲密的关系能提高快乐的层次,享受生活的和谐与美好,孤独的人肯定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四、美满的婚姻关系。结婚成家的人比单身者更快乐。教授说:“美满的婚姻可以建立起持久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能产生一种快乐感。” 是快乐带来婚姻还婚姻带来快乐?据教授说,是两者发生交互作用。快乐的人在社交上比忧郁的人更有吸引力,因此更会成家。五、适当考虑换工作 。胜任愉快的工作能带来更大的快乐,太花时间或艰难的工作只会引起焦虑和紧张。敬业乐业是快乐
30、的因素之一。教授强调:“适当的工作能产生满足感。”六、睡眠一定要足够。 据美国改善睡眠理事会说,每5个美国人之中就有1个人睡眠不足。失眠的人不会是快乐的人。只有充足的睡眠才有利健康、提高生产力、减少意外。四、运用所学的社会角色理论知识,谈一谈如何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从角色冲突去回答)美国健康咨询网站给现代人总结了几种最简单可行的缓解压力方法,提醒我们除了运动,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放松点,可以多出外运动一下 注意放松 有些问题想不通的,可以跟朋友,家人倾诉一下 注意饮食清淡睡足觉美国疾病管理预防中心调查发现,充足睡眠不仅有益美容,也能改善健康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克瑞顿大学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
31、,有慢性压力积累症的人,睡眠时间短浅;而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有压力。要断绝这种恶性循环,就要设法早睡,保证充足睡眠时间。运动 运动能减少皮质醇的分泌,有助缓解压力。皮质醇是人在感觉不安、愤怒或恐怖时,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累积后或会伤到内脏。此外,运动还能刺激大脑下垂体分泌内啡肽,这种神经递质能令人产生快感,放松心情。美国疾病管理预防中心推荐一周最少有两天做一次全身运动,或每周进行两个半小时的快走运动等有氧运动。为降低难度,也可以把快走运动拆开时间段进行,比如一周五天,每天散步三次,每次十分钟。此外,练瑜伽也能排解压力。爱荷华州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让参试者把脚浸泡在冰水里,令其心理紧张产生压力
32、,结果显示,参试者中的瑜伽教练比初练者更不易产生“发热反应”即身体感受外界刺激后,产生心理压力时所引起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持续发生就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哮喘、忧郁症等健康问题。冥想 众多研究显示,冥想有诸多好处,如缓解压力、降血压、预防忧郁症复发等等。亚特兰大市埃默里大学的调查显示,正确的冥想是把意念集中于呼吸,借以调整意识的坐禅,它有助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症的治疗。开怀大笑开怀大笑也适用于缓解压力。美国洛玛连达大学研究发现,参试者看了喜剧片后,皮质醇以及肾上腺素的分泌也都会减少,内啡肽的分泌则会增加。同时牛津大学的研究也发现,笑还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增强人对疼痛的耐受性,缓解肉体疼痛对人造成
33、的心理压力。有计划地担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发现,一天专门抽出30分钟时间担虑,有助缓解心理压力。研究指出,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去思考需要担忧的问题,而不是浪费过多时间与精力去作无谓地忧虑,更有助于把心思集中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上,能更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这样也能有效地减少抱怨。英国肯特大学研究发现,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面临困难时就算已向人倾吐烦恼,心情也只会更低落,心理压力会更大,因为他们永不满足,一直在抱怨。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学布西曼教授也对此作出过解释,称不管有无完美主义要求,抱怨都只会令心理压力有增无减。所以遇到困难,最好是采用以下三个措施去排解:1、接受并了解自己目前状况;2、试着对状况
34、一笑了之;3、要有“在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的积极想法。做按摩已有研究证明,做按摩能放松身体,缓解肌肉紧张,并有助人体激素分泌的平衡。美国洛杉矶Cedars-Sinai的医疗中心研究人员曾让参试者做了45分钟按摩,结果证明,参试者体内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的分泌明显减少。写日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调查显示,写日记能减轻心理压力。例如,当天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通过把心情写在日记里,可以宣泄不良情绪,也有助于分析事由的前因后果。坚持这样做,日后回顾以往的日记,就能了解自己心理压力产生的模式,有助于以后事前采取对策预防。相互拥抱催产素别称“拥抱激素”或“爱情激素”,由大脑下视丘神经元分泌。研究发
35、现它能缓解不安感和心理压力。2007年的一项动物实验中,一只草原田鼠与群体隔离单独饲养后,其身上表现出不安、压力、忧郁等症状,经注射催产素后症状便得到缓解。催产素虽然一般在性行为、分娩、哺乳时自然分泌,但如果有与朋友作轻度肌肤接触的拥抱或者与爱犬嬉戏等行为,也能促使催产素分泌。五、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经历,介绍一下心理学中关于爱和爱情的理论。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爱情三角形理论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提出一个著名的爱情理论爱情三角形理论。他的理论认为构成爱的要素有三种,他把这些要素形象地比作三角形的三个边,这三个要素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爱情是由激情、亲密以及承诺三要素组成的三角形
36、。 按照斯腾伯格的理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生活都是爱情的三种成分的组合形式,不同的组合方式出现了不同的爱情类型。只有亲密一种元素,仅能称为喜欢,没有激情,没有诺言,所爱的对象与珍爱的物件和宠物无异,可能有兴致欣赏、把玩,却无意表现忠诚;只有激情的爱是疯狂的火焰,来势迅猛,不可阻挡,盲目、感性、短暂,潮涨后很快是潮落,潮落后常常会有火焰灼伤的刺痛,斯腾伯格称之为糊涂的爱;斯腾伯格把只有承诺的爱称为空洞的爱,没有激情、没有亲密而仅有信誓旦旦的承诺是不可想象的。 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浪漫爱:亲密+激情。愚蠢爱:激情+承诺。伙伴爱:亲密+
37、承诺。完美的爱情:亲密+激情+承诺。 斯腾伯格认为不同的爱情可以表示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的大小代表的是爱情的多少,三角形的形状正好说明爱情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不等边三角形代表不平衡的爱情,哪个顶点到三角形的重心的距离最长,就表明这是爱情中的主导成分,哪个顶点到三角形重心的距离最短,就表明爱情中该成分的不足,人们常常希望得到一个完美的正三角形,拥有十全十美的的爱情。 总结: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爱情模型,这种爱情模型的“动态性”使之充满着不不确定。把握爱情,只靠单方面的努力和维持显然是不行的,需要双方共同的作用。假如你失去爱情,伤心一些日子也就够了,赶快去找下一个适合的三角形吧。
38、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 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
39、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
40、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换句话说,“感性型”的不再逼“理性型”的也要和她一样善用诗词表达丰盈的情感,而专注扩展 (Stretch)自身的影子人格,让自己也能擅长逻辑思考;“急惊风”型的,学习去容忍“慢郎中”的慢,同时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享受影子人格中的轻松自然。 最有意思的,是当你观察一些感情好的老夫老妻时,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持恒的亲密感 夫妻间有许多这类微妙的互动,处理这类你进我退,不断重复,难以改变的“亲密之
41、舞”(Dance of Intimacy)时,一定要寻求智能来改善。 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例如,当 “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她丰盈流畅的情意,往往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感性部份的人格。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一股从外注入,活泼新鲜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觉得自己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受桎梏的心灵,顿时得以自由释放。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得到露水滋润,与自己“显性
42、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之过程,我把它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爱的关系今与昔 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爱情中的人,心
43、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的爱情理论有个有趣的名字爱的三角理论。说的是可以将爱解剖成三个成分,激情,亲密,承诺和决定,每个成分居于三角的一角。那么它们的各种组合可形成八种形态的爱的关系。第一种是无爱的爱,就是说三个成分都不存在的关系;第二种只有亲密没有其他两者,比如喜欢之类的友情;第三种只有激情没有其他两者,一种痴迷,狂热的爱;第四种叫空洞的爱,因为只有承诺和决定没有火和水的实质激情和亲密;第五种亲密加激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浪漫
44、的爱;第六种亲密加承诺,伴侣式的爱;第七种激情加承诺但没有亲密;第八:三者占全完美的爱?罗伯特的划分精细入微,令人浮想联翩,比如这第一种无爱的爱会是怎么样呢?绞尽脑汁我想到一种:那些革命年代,将一个资产阶级的大家闺秀强行许配给一个不识字的残疾的农民儿子,大家闺秀一心想着逃跑;第四种:伴大款的啊,也许还有许多许多的中国的“正常”婚姻;但这第七种呢?有些夫妇在一个婚姻研究中报告说,他们性生活令其消魂,但他们彼此间没有默契,理解,欣赏,感激,他们不会离婚,因为还有另一个经济原因了;第二种则如一夜情。第八种:完美的爱情,但是我们能想象完美的爱情在现实中是什么样吗? 罗伯特的爱情理论只是个分类,德国精神
45、分析师弗洛姆却希望深入爱的本质,弗洛姆的理论带着伦理的意味,当然不是我们常常理解的僵硬的伦理。弗氏的理论,可以被称为“爱的成就/能力”说。因为他以为爱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爱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必须学习,象学习任何一门其他艺术一样;既然是艺术,那么象是艺术有艺术大师一样,爱也有爱的大师。他在他那本发表于1956年被翻译成50种语言卖出约两千五百万册的小书爱的艺术中说:“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之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些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弗洛姆毫无疑问是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尖利的批判者,他相信,之所以爱在许多人那里不可能,是因为“人们一
46、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功,地位,名利看得重于爱情。我们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于达到上述目的,却很少用来学会爱情这门艺术。” 弗氏理论中的爱看来指的是罗伯特类型中的第八种完美的爱,而其他种类的爱在他看来则算不上是,或者有些根本意味着病态。弗洛姆的声音已年代遥远,尽管仍旧有人热爱他的著作(这在德国尤甚那里有弗洛姆爱好者的协会),他的思想今天却已不再那么流行,无论是在澳大利亚,还是中国。 那么提倡爱的大师自己的情感生活是如何的呢?我们无从回到弗洛姆的时代,去近距离地观看体会聆听他的婚姻,我们只有从发黄的旧书中读到: 弗洛姆在53岁的时候弗氏前妻病故后几年与弗里曼结婚,正是这场持续了2
47、8年直到他去世的热烈情感孕育了爱的艺术。弗里曼,这个高高的,自信的,高智商的,吸引人的,感性的女子,却不懂得什么是野心和竞争。有回,弗洛姆介绍她时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最懒的人。”但弗里曼绝非疏懒,她一直感兴趣国际政治,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形式的社会组织.她是弗洛姆的科学讨论的平等伴侣,她阅读他的著作,但同时她又感兴趣掌相学和占星术,感兴趣东方的精神传统。弗洛姆陷入情网追求她象是个中世纪的游吟诗人,但不是以歌,而是以他整个姿态,凝视,温柔的语句.在他们76岁的时候,有时坐电梯而上还会忍不住地不避旁人地互相凝视和亲吻。 现在让我们暂时离开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弗洛姆,来看一下,今日在英美澳大利亚占主导趋势的另外一个爱情学说:波比的依恋理论。波比:英国人,同样是精神分析师,但又是个学院派的研究心理学家。英国人的表情肃穆而严谨,然而在波比森严的表情下,却有慈母的关怀。准确地说,波比的理论是关于母亲和婴儿之间关系的理论。在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委托,研究了各种形式缺乏母爱的幼儿后,他揭示了这些匮乏如何形成种种不同形态的心理结构。提出了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说,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个安全基础,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这安全基础是更多由妈妈来承担的。幼儿在屋里玩的时候,会不时瞥一瞥他/她的妈妈是否在那,只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