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的深入开展,结合冯湾村实际,特制定XX县区乡冯湾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乡冯湾村位于XX市以东16公里,全村有李家庄、冯家湾两个自然村,总户数705户,总人口2986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723人,总耕地面积3000亩。海拔1600米,年均气温9,降水量为360mm,无霜期148天左右。冯湾村毗邻312国道,东金公路、兰宜公路邻村而过,陇海铁路横贯中部,邻近有桑园子和骆驼巷两个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村内主干道全
2、部拓宽、铺砂、大部分已硬化。水、电配套成网,用电户、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通讯条件优越,信息网络健全,电信、互联网均与国内国际联通,电话入户率80%,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三电上水工程经过该村,构成完善的农田水利网络,全村现有机井6眼。建成标准化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民享受初级医疗保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100%。 近年来,冯湾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被县、乡评为“双文明村”、“五好村党支部”等光荣称号,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3、干群关系融洽。广大农民群众苦干精神强,村风正,民风顺,观念新,思路活,信息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信心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新住宅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
4、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坚持根据我村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制定建设目标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坚持全民参与、因
5、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应该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新农村建设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总体目标 (一)2010年实现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冯湾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
6、良好的基础。 到2010年末,实现农业产值1146.3万元,通过五年时间,每年转移劳动人数800人,劳务收入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5元,小康住宅率达到5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100%、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100%,全面实行合作医疗,适龄青少年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1、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新型产业。 (1)做大做强品牌产业。 在现有100亩日光温室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部联建”项目,再建二代日光温室150亩;发展精细高档蔬菜种植和花卉种植;加大对3000亩大田蔬菜的投入,提高单产;采取用新品种,实现无公害种植,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蔬菜产业收入720万元,人均蔬菜
7、收入2320元。 (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利用城郊的区位优势和辖区内有榆钢等大企业的优势,做好农民工生产技能的培训和管理,有组织地输出剩余劳动力;对在兰州和外地输出的农民工要纳入管理和培训,利用“亲代亲”、“朋傍友”的方式,加大输出力度,实现劳务收入560万元,使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806元。 (3)发展养殖业 利用现有养牛基地,采取“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发展奶牛、肉牛养殖,年创收150万元,建立“养殖小区”,供农民养猪、养鸡。 (4)发展“农家乐”旅游 借助“万眼泉”、“长青园”等旅游资源的优势,依托新农村住宅建设,发展“农家乐”50家,实现旅游收入75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8、村内主干道路到四级以上公路标准且全部硬化;小康住宅住房率达到55%以上,并配套上下水、供暖、供气等,农田灌溉、给排水配套到位。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荒山全部复垦种林种草,农田绿化,四旁绿化,村庄绿化达到68%,村容村貌整治,土壤、大气、水质无污染,环境质量达标。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及卫生防疫体系健全,适龄儿童入园率、入学率达到100%,村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达到80%;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有效开展,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农民技术员比例达到15,信息、通讯畅通,电话(包括移动电话)入户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口毕生达到85%以上,人口自然
9、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5、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尼系数达到30%40%,恩格尔系数45%以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5元以上,95%的农户达到小康户标准。 6、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效推进。村级民兵、妇女、共青团、调解、治保、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组织机构健全,职能得到有效发挥;以“八个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规范化管理落实到位,村务公开、党员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经常化,村民的科技意识、民主意识、诚信意识及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加;农村社会稳定,年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每万人3件以内,50%的农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 (二)2018年美好展望 彻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消除农村脏、乱、
10、差现象,以村庄规划、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快暖气、煤气入户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造就一批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型农民。 完善村民自助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引导农民实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服务体系,
11、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树立农村新风尚。 到2018年末,实现社会总产值2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全村农户全部入驻新农村住宅,全村100%的群众达到小康水平。 (三)2006年工作目标 1、入宣传发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舆论氛围 2、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壮大以蔬菜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在原来已有100亩大棚蔬菜的基础上,争取“省部联建新农村日光温室试点工程”,新建100亩二代日光温室。 3、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今年将投资5万元,衬砌“u”型渠道1000米。 4、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发展多元林经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在现有向榆钢输出劳务工280名的基础上稳步增加输出人
12、数。 5、依托新农村住宅发展农家乐旅游,2006年争取发展5户。 6、积极建设新农村住宅,2006年在已建成112户的基础上投资380万元新建50栋。 7、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投资30万元,硬化新农村道路3公里;投资50万元,进行河堤改移治理500米;投资30万元,将白家坪三电隧道改建为渡槽;投资30万元,完善李家庄新校配套设施;投资10万元,村庄植树10000株。 8、着眼改进村容民俗,加快公益设施建设,今年将投资15万元,兴建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 9、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塑造农村新风尚,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
13、项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做到人人遵纪守法,人人都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建设管理好自己的家园。同时,发挥村妇联的作用,现已组建专门由村妇女同志组成的“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思想宣传工作队,深入农户进行(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全面发动,认真开展“美在农家”、“洁净爱家”、“畜牧兴家”、“十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活动,以此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文明向上的新时代新型农民形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 (一)、村庄建设 1、村庄建设的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村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
14、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100%,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公路硬化率达到10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庄改造面实现以上要求,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村庄建设。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以新农村居住区建设为中心,以采取全面整治“空心房”、村庄整治改造、拆旧建新式房和建设新农村住宅区四种基本模式进行村庄改造。 “空心房”整治。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对村庄内废弃的旧房、猪牛栏、厕所和一户多宅闲置的房屋进行全面清理。对尚可利用的房屋允许依法流转,对废弃的或是无人管理的建
15、议折掉,在规划范围内重新建设。 村庄整治改造。以“环境整洁,道路通畅”为基本目标,在全村全面推开“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准备增设垃圾箱处,柴草垛设在村上指定位置。搞好房屋建设规划,实行人畜分离,适当完善公共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建立村规民约,使村庄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村庄整体改造。逐步淘汰土草房,建统一模式(别墅式二层砖混结构)的住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修建。同时要抓住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所有村民到新农村住宅区居住。 按照规划要求我们将在王家岘建设新农村居住区,规划建设生活区,以现在的村部所在地建设工
16、业区,以八、九社万眼泉地区建设生态旅游区,以白家坪为绿色生态区,养殖区设在现有的牛场及附近,重点以养殖、加工为主。 养殖区采取“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以奶牛、肉牛养殖为主,设立“养殖小区”,供农户养猪、养鸡,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旅游区以万眼泉为依托,规划包括休闲娱乐(集餐饮、水上游玩、观赏于一体)、生态保健(集泉水洗浴、中医按摩、卫生保健于一体)、文体娱乐(集文化艺术创作、体育健身、民俗活动于一体)等内容的生态旅游项目,享受绿色田园的浪漫气息,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绿色生态区以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为主,选育优质品种,加强产中管理,施用有机肥,打造绿色品牌,创造绿色效益。 建设新
17、村。我们动员在土坯房集中连片、生活环境差的村庄,绝大多数群众有建房意愿和改建能力的,实施整体拆旧建新,建设新村庄。我们将王家岘确定为新村建设规划用地,将新建学校、卫生所、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各处。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撤并八、九社会并入新村,动员村中各组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居住,逐步取消住户零散的居住区,建设整洁、美观的新村,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新村发展用地向北,现建设用地亩,新增建设用地公顷,利用现有供水工程,增加部分自来水管道,解决迁入户吃上自来水,全村普及自来水。 “三改”工作 改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解决好农村的安全用水和方便用水。首先要集中资金解决新村自来水未入户问题。多方筹措资金,
18、积极求得各方面技术援助,可以采用防寒管浅埋的方式,争取在近期完成这两个组自来水联网成功,改水资金由农民自筹一部分,向政府争取一部分。通过水源改造和供水工程设施建设,使全村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改厕。坚持“户厕改造为主,公厕改造为辅”的原则,对露天旧式厕所、粪坑进行整治改造,露天式厕所要全部取消,粪堆要全部迁到村外指定地点,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全面推广无害化厕所,户厕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新建公厕由村里协调给予适当解决。拟新建公厕座,实现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改路:改路要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
19、逐步推进。我们将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公路建设。硬化道路共18.5公里,其中:三电至榆中钢厂2号门段3公里,312国道至村委会段5公里,村委会至东金公路段2公里,村庄道路硬化8.5公里。修建排水渠15.8公里。整修田间道路20条12公里。 4、农村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服务中心建设。坚持以建立“为农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服务中心要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发展。服务中心一般应设置村民购物、村民教育、农资供应、农技服务、文化娱乐、幼儿教育、计生医疗、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 村庄绿化。在村中“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绿化为主,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绿化、美化村
20、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以上,把我村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农村。 (二)产业建设 1、蔬菜产业 冯湾村地处城郊,蔬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所以我们准备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大田蔬菜生产和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追求蔬菜品种的多标准化,蔬菜品质的精细化,使蔬菜产业成为我村农业的支柱产业。品种布局上重点发菜花、韭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品种,规划发展种植面积3600亩,日光温室250亩,加强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2、劳务输出 充分利用冯湾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辖区内有榆钢等大企业的优势,做好劳务输出产业
21、。及时传递用工信息,收集自愿外出人员的基本情况和输出意向,形成互动的信息网络,抓好信息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和素质,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创新培训模式,以培养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为重点,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能力、就业稳定性和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培训,把劳务输出产业做强做好,实现劳务收入560万元。 3、养殖产业 依据冯湾村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我们确定养殖业以奶牛、肉牛和生猪产业为主,奶牛生产克服冯湾村种草面积小、农民饲养观念不浓厚的不利条件,发挥本地的
22、区位优势,以把奶牛产业建设成为冯湾村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手段,加快良种扩繁步伐,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引导农户发展奶牛生产,使奶牛存栏达到300头,促进农民增收。 4、旅游产业 一是冯湾村万眼泉有着良好的自然风光,拥有天然的万眼泉,山水秀丽,景色迷人,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今后我们重点开发生态旅游业,修建水上乐园,开展钓鱼、划船、餐饮、生态观赏农业等旅游项目,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二是发挥冯湾村所在的区位优势,依托新农村住宅发展农家乐旅游。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冯湾村2986人中,有近12%的人口只有小
23、学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中,外出务工的有710人,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2、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 五年内,使8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 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依托县职教中心、县农委、县劳动局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3、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
24、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
25、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要与促进劳动力转移,打造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相结合。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建立培训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打造个劳务品牌。通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塑造新风貌 1、加强农村新风貌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塑造农村新风貌,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
26、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2、塑造新风貌的工作目标: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打造诚信农村,整治农村各种陈规陋习,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 全面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型新农村。 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促进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的教育水平、卫生保障水平和文化事业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到2010年末,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学校开设英语课、信息教育课,代课教师会
27、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李家庄建成绿化、净化、香化、美化的花园式学校,并达到市级二类标准。 到2006年末,冯湾村将建设完成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室、2000平方米的体育休闲活动广场建设,安装健身器材,并达到一级文化村建设标准,完成新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建有宣传窗一个,建有广播室一个。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村卫生所医生要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到2006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率达到100%以上。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对患大病的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 建立健全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塑造新风貌的工作重
28、点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荣辱观。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反对铺张浪费,革除赌博等陋习;坚决反对和有效抵制邪恶势力和各种邪教迷信等丑恶现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农民致富竞赛活动,成立农村禁赌协会,通过开展群众喜
29、闻乐见的活动,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抓好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
30、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大力开展“建设平安冯湾”主题教育活动。要围绕主题,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各种宣讲和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村服务中心、活动室。要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主阵地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1、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保障农村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农村二女户养老保险,建立以利益为导向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 (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1、村级领导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村级班子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和党支部“双带致富”活动,结合村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
32、作风、能力和水平建设,使其党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地树立和落实,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2、创建好班子的主要目标: 村级班子普遍达到“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基本要求,党员先锋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3、村级班子建设 实施以村党组织建设为主题的“堡垒工程”。全面推行“两推一选”,进一步配齐配强村级班子,优化班子能力、年龄、文化结构;严格按照村级星级化管理工作要求严格考核,建立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实施农村党员“先锋工程”。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33、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评议的评议党员活动,进一步拓宽发展党员渠道,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建立农村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抓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新途径;实行协会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联合并建,重点在农村合作组织、产业(行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中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民自治是农村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载体。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群众
34、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六、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冯湾村成立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大胜 副组长:刘仲晔 张春林 成员:冯人民李彦泰陈黎明邵立锦李小婵汉海明 要求领导小组成员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新农村步伐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乡党委的领导下,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抓好各项利民政策的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我村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推动整个农业、农村工作跃上新的台阶。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效来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败。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第21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