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得与失 茶陵县枣市中学 邮编:412414 李建光【摘要】:高速发展今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越来越多并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 首先,网络作载体让我们能快查阅相关教案、课件、试卷让备课变得轻松起来。其次,信息技术使用让教学更直观、教师讲述更便捷、学生理解更容易,尤其对于需要作图几何题或函数题讲解非常有帮助。再次,信息技术使用让课堂更生动课堂容量也相应增大,学生见识也易拓宽,课堂内容丰富。【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优势 问题【正文】: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2、现代多元智能的观念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更高,过去呆板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培养高层次复合人才的需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面对素质教育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先进的信息技术恰恰提供了优化教学的手段。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与中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思考与体会。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网(机)、人人互动系统。它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实现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为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信息呈现多媒化。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信息多媒化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2)信息流通网络化。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环境下,信息具有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因材施
4、教、协作学习、分层导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加之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性强等特点,可以克服传统班级授课整齐化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性的个别化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组织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信息反馈多样化。信息有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信息流通具有实时高效,信息传输具有异步、同步等特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反馈形式单一、过程曲折、速度缓慢。促进了师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化,信息反馈及时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二、存在的问题1、思想认识上的问题(1)、多数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较弱,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多是在计算
5、机演示教室进行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上,平常则用得很少或几乎不用。(2)、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用了计算机,将课本内容搬上屏幕,用“白板”代替“黑板”,将板书换成幻灯片,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从课堂教学效益角度讲,有些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得清清楚楚的知识点,如集合,教师就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学生身体健康角度讲,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有损学生的视力,容易产生眼睛疲劳,反而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3)、有的老师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外在表现和计算机操作上,忽视了知识内容的挖掘,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一位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
6、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严格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上课成了执行既定程序,学生是否适应,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都无暇顾及。这样的课堂教学冰冷死板,教师注意的是监视器上的图像,学生接受的是屏幕上的图像,师生之间情感的双向交流,变成了师与机、生与机的单向传送和接受,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被削弱了;这样的整合缺乏实际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所带来的及时性,互动性特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致使学生处于另一种形式之下的被动学习,不能提高课堂效率,故而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教学预期。2、课件使用上的问题(1) 、有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时过分追求大容量
7、、高密度,忙于将更多东西呈现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解斜三角形一节时,用电脑出示了课本上的一个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例子及解题的每一个步骤,从分析到示范解法,前后不到5分钟,例子讲解就结束了。像这样的例题讲解在这一节课中竟多达7个。表面上看课堂信息量大,学生反映也不错,实际上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现象,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2) 、有的教师把热情过多的放在具体技术手段上,一味地追求技术先进或形式多样化,好象信息技术用得越多越新就越好,少了就不是整合,用不出新招就不够档次,结果却适得其反。例如,有的教师特别喜欢强调色彩、动态效果
8、,意图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数学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一味利用视听刺激,反而会对 教学过程产生干扰,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笔者就曾看到过一些教师制作的数学课件,背景画面复杂,几何图形变幻莫测,按钮奇形怪状,并且大量使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动画和音效,这些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不但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减弱了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还会产生厌倦情绪。三、要解决以上问题,我觉得作为数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实现职能转变。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过
9、程不仅仅是运用信息技术,它将伴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的相应演变,它必将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是开展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前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强大优势,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形势,从思想上产生紧迫感。数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冲出“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
10、深刻认识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思想,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另一方面,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使自己能恰当地运用、制作适合教学内容并能突出重点、且有利于突破难点的课件,能对网上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最快的速度搜罗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学会借鉴网上的名师教案、课件或科研成果,实现网上协同备课等。2、突显信息技术优势,恰当组合各种媒体,产生最佳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能提供大量生动、丰富的音像,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助于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能提供自动推理和符号演算的环境,有助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更能提供动态的三维智能作图环境,有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强大的优势,而如何能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关键在“恰当”两个字,一要看教学内容的特点;二要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三要看使用的时机与方式。只有恰当地组合好各种媒体,使各种媒体功能得到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和衡量标准是看其能否有效地改善学习,信息技术运用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无力解决而又切实需要
12、解决的问题上;信息技术再先进也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教师在演示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该观察的事物上,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要注意用情感启发诱导学生,甚至用自己的声音、语调等体态去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自如地进行交流互动,从而深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