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好习惯。
3、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1分的硬币等。
学具预备:直尺、1分的硬币、两支削尖的铅笔、1根10厘米长的小棒、纸条、剪刀、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课:猜一猜某个学生的身高是多少?再实际测量出这个学生的身高。引出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2、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过程,突出直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新课教学:
1、熟悉毫米。
(1)引入:电脑显示不是整厘米的一支铅笔,用直尺去量它的长度,该是多少呢?(7厘米多)。那么这支铅笔究竟长多少呢?
师:要想比拟准确地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就来熟悉毫米,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
(2)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两支铅笔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师巡察)。再用右手的笔尖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那么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笔尖指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长度。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
(3)师:请同学们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请同学们像我这样轻轻夹住一分硬币,然后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这条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宽。
(4)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填在书上。并向学生说明误差是存在的。
(5)电脑显示小蝌蚪变青蛙图,分别得出: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2厘米6毫米(26毫米)、6厘米8毫米(68毫米)
(6)电脑显示前面那支不是整厘米的铅笔图,让学生说出是多少毫米。
(7)做书上第66页第3题。
小结: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拟准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熟悉分米。
(1)我们再来熟悉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在实际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1分米有多长呢?
(2)学生自学教材,熟悉1分米的长度。
(3)电脑显示10厘米的长度,10厘米也叫1分米。
(4)同学们在尺子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引出:1分米=10厘米。
(5)量一?的长度大约是多少?(1分米)
(6)量预备好小棒,看是不是1分米长。
(7)猜一猜: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请一人带上1分米长的小棒上台来实际量一量,引出:1米=10分米。
(8)量出3分米长的纸条,剪下来,同桌相互检查一下量得精确吗?
(9)以分米为单位,让学生估量下面物体的大约长度:水彩笔、钢笔、音箱高、课本长……再实际测量长度,并将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多少分米,填在书上。
(10)将今日学习的毫米、分米与以前学习的米、厘米进展排序(从大到小排)。
教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三、稳固练习:
1、电脑显示:在括号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钢笔长14()楼房高20()粉笔长75()
电脑键盘长约5()图钉长10()教室宽6()
2、做书上第69页第1、2题。
3、请学生带上直尺和卷尺自由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长度。
教师口述要求:
①测量时可以与你的好朋友一起进展,并作好记录。
②爱惜公物,留意清洁卫生。
③当音乐响起就开头去测量,当音乐停顿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请几个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四、课堂总结:
今日,我们熟悉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1分米大约有多长。小朋友回到家里可以对自己的家俱、电器等物体的长度进展测量,并作好记录,下次上课再请大家汇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进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操作、猜想,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而且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比拟、抽象、概括力量;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开头让大家猜想某一学生的身高,并实际测量,接着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长度的过程,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2、主动探究,学会学习。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加者。”所以,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观看、操作、争论、沟通、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适时有效地赐予引导和帮忙,使全部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奇怪心和求知欲,获得胜利感,树立自信念。
3、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计算机帮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呈现学问的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通过直尺测量铅笔长度的过程、小蝌蚪变青蛙等生动好玩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效地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构造,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