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教师亟需提升什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很明显,这是国家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农村教师究竟亟需提升什么呢?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项目和朝阳区农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均属市区级精品培训项目,笔者有幸成为这两个项目的指导教师。这两项培训都强调以课堂观察和交流反思为中心,注重教学实践的研究与探讨,开展选派市区级骨干教师到农村校听课指导,和农村校教师同上研究课等活动。项目在提升区域内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不仅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同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作为以上两个项目
2、的指导教师,笔者逐渐认识到,农村教师亟需提升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专业成长自信长期以来,提到农村校的生源,人们就会想到“基础差”;提到农村校的教师,人们就会想到“水平低”。诚然,由于教学设备、生源质量、经济待遇、生活条件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竭尽全力考入重点学校,一流水平的教师也会想方设法调入重点学校。这就使得重点校和普通校、农村校在师资水平、生源层次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村校教师失去自信、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再怎样努力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不用说超过重点校。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具有更大的提升
3、空间。况且,近几年来,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整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虽然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应做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校的学生,只要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农村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会有其他的“救世主”来“挽救”自己,只有自己从提升专业成长自信做起,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才可能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二、提升自主发展意识人们总习惯把农村教育滞后的原因归咎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育观念陈旧、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等因素。的确,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发展的滞后确实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经费投入和关
4、注不够等因素,但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北京地区,农村地区教育的硬件建设得到了突飞猛击的提升,而与此同时,农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的未能得到大幅提升。和城市学校教师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自身有一定的惰性,且缺乏自主发展意识。这是因为,一方面,农村教师所处环境对其没有太多的要求,较少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也很少来自同事的压力;另一方面,缺乏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个别在从教之初较有激情和发展意识的农村教师,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机会的缺乏,其惰性也随之增长。所以,农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提升课程改革理念虽然新课程实施已近十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倾力进行
5、培训,设计并实施了多种类型的培训项目。其中有的项目把培训目标直接指向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但对于许多农村教师来说,学的是新理念,用的是旧教法;教的是新教材,走的是老路子。传统的教学手段仍占据课堂,满堂灌输、加班加点、题海训练的现象仍非常严重。他们仍然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并未在课堂上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交流合作等重要理念。实施新课程教学,教师首先应当把学生视做与自己人格等同的自然人,呵护、理解、尊重他们,随时发现、甚至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应当善于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行整合,努力形成自
6、己的教学特色,用自己的探索带动学生的创新;再次,教师不应把提高教学质量寄希望于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无休止的题海战术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的同时,感受甚至享受学习给他们他们带来的快乐。四、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为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分析、设计、规划的能力。因此,撰写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是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自己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及水平,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恰当
7、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步骤,恰当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资源。在做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项目和朝阳区农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指导教师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许多农村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相当不规范。其表现是,目标不具体、不易检测,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太宽泛、缺乏针对性,教学活动设计缺乏逻辑性、科学性,教学评价单一、过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检测等问题。实际上,教师做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对教材再度创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针对学情,对教材认真分析,制定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系列教学活动,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会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以往我们常说
8、,某某教师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这样的语言就意味着这是一位好教师。但在新课程理念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才符合时代的要求。现实中,许多农村校的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曾有过不菲的业绩,虽也想把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但因教育教学理论的贫乏,致使其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辛苦工作多年,只凭经验教书,总觉得科研离自己非常遥远。这种“老黄牛”式的经验型教师不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应该是现代教师的形象。工作在农村校的教师,必须认真研读相关课程改革的书籍,提升教育科研意识,不断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逐渐地把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结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很明显,这是国家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无疑为农村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而与此同时,农村教师要想尽快的成长起来,使农村校不再是教育的洼地,一方面要做到提升专业成长自信、自主发展意识和课程改革理念,另一方面,还应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也可以说,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只需要政府在各方面的大量投入,更需要农村教师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