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2.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97129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 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

2、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基础演练1.给下列词语加注音。 漪( )沦 残羹( ) 翡( )翠 油腻( ) 罗绮( ) 发酵( ) 开垦( ) 黄鹂( ) 火焰( )2.适当改动某些词语,使下面这首诗在用韵上更和谐,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头顶一弯月,脚下万盏灯。新建的火罐上,焊工正夜战。 A.将“一弯月”改为“月一弯”。 B.将“万盏灯”改为“灯万盏”。 C.将“一弯月”、“万盏灯”改为“月一弯”、“灯万盏”。 D.以上都不对。 3

3、.选出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B.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C.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D.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4.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画横线的诗句中找出类似“闹”字那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而后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春 别 入 悠 B.笑 惊 潜 见 C.依 惊 随 悠 D.笑 别 入 山 5.下面这首送别诗,每句空一字,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南浦春来 甲 一川,石桥

4、朱塔雨依 乙 年年 丙 客横塘路, 丁 雨垂杨系画船。 A.过 然 迎 春 B.绿 天 送 细 C.过 岸 送 春 D.绿 然 送 细 6根据下列划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造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

5、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7本诗中那些“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罗绮和云霞,死水变成了一沟绿酒在冒泡沫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8.本诗的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样写,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10、结合本诗,找出作者在炼字上的技巧。 阅读徐志摩的黄鹂(1931年)完成问题。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

6、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选自猛虎集)11、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画出了色彩,更画出了动感。 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句话画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这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 C、“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出黄鹂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D、第一节最后两句,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怜悯和希冀。1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A、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极为生动地画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并表现了诗

7、人久蛰性灵的瞬间解脱的欢乐。 B、最后复叠的一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前面一句是写充实感,而这一句却是幻想。 C、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D、此诗所表现的就是对那么一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但诗人流露出来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迁移拓展阅读下面一首新诗,完成问题。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

8、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13、诗中说有一句话既是“祸”,又是“火”。说他是“祸”,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 。说它是“火”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作主的现实。 C、“有一句话能点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说不定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15、对这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

9、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最后两句,是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革命的旧中国运用了借喻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的气势。阅读再别康桥片段,完成问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1“青荇”的意思是什么?前两节诗用了哪

10、些修辞手法?答:。12 解释“招摇”“甘心”的深意。招摇: 。甘心: 。13所选第三节诗中第三,四两句的修辞是。14诗人在本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风采展示 试就死水为例分析闻一多先生提倡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场娜拉!知识点滴小资料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

11、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答案基础演练1略2.C 3.C 4.B 5.D6、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绿壁。7用美丽的比喻来反衬绝顶的肮脏和丑恶,目的是造成让人恶心的反面效果。8体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及其战斗精神。9一沟死水象征那个粘滞的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失去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10、作者注重锤炼恰切传神的动词来使抽象的“死水”具有形象感。如“扔”“锈出”“织”“绿成”“蒸

12、”“酵成”等。11、C12、B迁移拓展13、危险性 鼓动性14、D(“徘徊心境”不当)15、C(“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牵强附会)16.绿色的水草;比喻,移就。17.生动地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深刻地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眷念18.拟人 顶真19.对康桥的离情别绪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2学习要点 1. 结合语境,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了解孙犁及其代表作。 2. 培养分析评价课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赏析哲理散文的写法,领悟写作之道。 3. 把握文章中心,领悟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的“致”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闲情逸致 B错落有致 C

13、淋漓尽致 D美到极致2下列句子是复句的一句是( ) A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 B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 C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 D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时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从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3文中叙述中年人猎杀海鸥的情节属于下列哪种叙述方式( ) A顺叙 B插叙 C补叙 D倒叙4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荷花淀、长篇小说风云初记、铁木前传

14、和散文集晚华集等。 B黄鹂,又名黄莺,身体黄色,嘴淡红,啼声婉转,吃林中害虫。正是因其对人类有益,作者才认为它美到极致。 C“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一句源自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原意为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一定要将其置于相应的社会环境中;本文中的意义在于事物只有在相应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尽显其美。 D文章以黄鹂为线索,所写的主要对象是黄鹂。但文中又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表现主旨,启发读者进行哲理性思考。5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作者对黄鹂迷恋的一项是( ) A它们飞起来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B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 C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D使我看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

15、极致。6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吗?为什么?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聆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答: 。“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兴高采烈)他说,“你看看我的枪法。”答: 。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飞翔)在天空的海鸥。答: 。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着一种凄惨(凄凉)的神气。答: 。7分析下列句中的修辞手法,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A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B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

16、眼福。 C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D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林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8对下面句子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A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对自己的身心情感有不良的影响,它会消磨人的斗志。 B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对自己的身心情感的影响有好有坏,很难把它说清楚。 C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观察一下飞禽走兽,这是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对自己的身心情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D在

17、紧张的战斗生活中,不应有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否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的不良的影响就不知有多大。9对这篇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了四次追寻黄鹂的经历,并由黄鹂转向大干世界,不仅黄鹂,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丽极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从而给读者一种人生的启迪。可见文章对人生哲理的阐发是水到渠成的升华。 B作者热情洋溢地赞美江南,赞美黄鹂“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寄寓着自己的探索和憧憬,理想和追求,也是对于历史前途的乐观预示。 C文章启示我们不仅要执著地追求美丽极致,更要不懈地努力创造出能够容忍、发展美的环境、时代、社会,对人生,对艺术,都是如此。 D“黄鹂”之所以能在炮火

18、中展翅高飞,是因为民族解放战争提供了创造、发展的广阔天地,达到了“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前几年”,“黄鹂”来而忽去,就是因为这样“自然结合”的破坏与丧失,作者热情讴歌了今天这样的能够容忍、发展美的新时代。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一)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睛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

19、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1这几段文字与上文的作者几次追寻黄鹂的经历有什么联系?答: 。2试阐释“景物一体”的意思。答: 。3根据这几段文字,用一两句话说明作者悟出的哲理。答: 。 (二) 白 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长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

20、,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框。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1依次填入文中四个括号中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A黑 白 长 短 B长 白 短 黑 C长 短 白 黑 D黑 短 白 长2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的,为什么要

21、在文中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回答不超过25个字)答: 。3文章第5小书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何在?为什么?(回答不超过50个字)答: 。4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用两个字概括,不少于6个字,不超过10个字)答: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A通过赞美白鹭,本文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22、 D文章第4小节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E文章倒数第2小节说“歌未免太铿锵了”,这里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作者借此来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参考答案 一、1A、B 2C 3B 4B 5D 6都不能换。“谛听”指仔细听;“聆听”没有强调仔细。“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儿高。“兴高采烈”既写兴致也写神采,根据句意,应突出兴致。“回翔”,含有回旋的意思,“飞翔”无此意。“凄惨”用于写神情,“凄凉”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7 D(比喻,其他为拟人) 8 C(根据上下文意判断) 9 D二、(一) 1本题旨在训练学生通过抓住关键性文字来把握文意的能力。在这几段文字的前面,作

23、者写了四次追寻黄鹂的经历。童年时迷恋捕鸟,却没有见过黄鹂;抗日战争时期,见了色彩鲜丽、声音诱人、姿态矫健的黄鹂,但“一闪而过”;在病中,见了黄鹂,可惜被吓得飞走了;逛鸟市,却看到被玩弄的囚禁的黄鹂。写了四次经历以后,到这几段文字中,作者的追寻终于有了结果;找到了黄鹂的“真正的家乡”,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而且由黄鹂转向大千世界,不仅黄鹂,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极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从而给读者一种人生哲理的启迪。可见,这几段文字是上文的必然的延伸,那人生哲理也是从上文水到渠成地升华出来的。2景物一体,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比如,黄鹂的啼叫,飞翔与“春雨、宿露”“朝霞和彩虹”一体,虎与深山、驼与大漠、雁与长空、鱼与潭底一体。这里强调了环境对事物的重要性。3“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二) 1C2通过比较,突出了白鹭形体“适宜”及其自然美的特点。3不同意。从文中“可它真是在望哨吗”的疑问中可看出,作者欣赏的就是白鹭这种没有任何目的悠然自得的美。4自然、宁静、悠然、匀称、和谐5C、E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