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作文教学 关键在于情感激发 玉田小学 雷定勇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由于环境不同,语文素养存在有一定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在选题审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都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依然是干巴巴的,枯燥、乏味,让人沮丧。面对这些呆板的习作,犹如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出小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来。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相机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在学生享受大自然之美时,强化他们的愉悦之情;认识到家乡富裕时强化他们的自豪之情,继而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愉悦之情、自豪之情,
2、去讨论、交谈、写作。久而久之地使学生的习作就有了真情实感!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广阔农村有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利用这一独特优势资源,帮助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进而达到作文育人的目的。 一、学习先辈精神,生崇敬之情。 革命先辈们的事迹,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广大农村,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素材,赵瑞林、余
3、辉、邓均吾、李铁梁等革命先辈们的光辉事迹,四渡赤水出奇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爱教基地太平渡四渡赤水陈列馆、革命烈士陵园。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让孩子们去采访了解先辈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见证人,参观烈士陵园、长征纪念馆,搜寻红军长征留下的遗迹,查阅先辈们活动的资料等。让孩子真切感受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迹,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无声胜有声,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自然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情实感,学生联系自己,作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 二、借助自然风光,赏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
4、形象思维为主,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在具体情景之中容易激发。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生活、成长的摇篮,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忙、秋之游。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由然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体验到自然之美时,只要稍作点拨,学生便会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感受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的作文,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自然特别活跃,是有感而发,信笔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有了作文的愿望,好文章自然就容易写成了。 三
5、、体会家乡发展,抒振奋之情。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感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情感激发的一极好素材!让孩子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农业的飞速发展,想想交通、通讯的快速改变,听听劳动方式的转变情况,了解家乡的过去与现在,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反差中,感受发展,感受进步,接着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可能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可能从门前公路的更新说起学生兴奋极了,同学们会还情不自禁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童心飞向未来。情感激发了,这时提出作文要求,不论是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 四、体验家乡富饶,倾自
6、豪之情。 对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知识,缺乏感性认识,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在这方面农村小学生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孩子,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亲自捉到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会深深感觉到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广阔农村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而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五、感受乡情亲情,享纯朴之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虽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的奇怪现象,而在农村却是“远水救不
7、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这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这些方面的生动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一年一度的春节,合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清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红白喜事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以激励以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某一情景。让学生体验到浓浓的乡情亲情,感受到劳动人民朴实的情怀,不由自主地赞于笔端。 六、了解农活艰辛,感劳动之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学校劳动中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
8、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热爱广大的劳动人民。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就会不再“干瘪”,而会变得“饱满”! 总之,广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勤于开垦,适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定能帮助学生们找到习作的源头活水,使学生的习作有感而发,这样,他们的作文定会洋溢着小学生的朝气蓬勃来。 贴紧学生 走进心灵 古蔺土城小学 陈哲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策划者。一个班级是否有活力,是否团结、和谐与班主任的工作开展息息相关;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是否都能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方法是否
9、先进、有效,工作态度是否端正、积极,教育艺术是否高超、有创意,组织管理是否务实、严谨,以及班主任是否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同时也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班主任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都是有情感的,在人与人之间情感中存在着喜欢与不喜欢、爱与不爱,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情感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教育效果。 那么,怎样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实现班级教育的和谐发展呢? 尊重、关爱学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学生是有自尊心、人格的,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心理进行平等、全面的关心,切不可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应用真情与每一位学生拉近距离,用
10、循循善诱的语言、无微不至的关爱去滋润学生心田,贴紧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感化每一位学生。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往往重视优生,漠视后进生,对待优生是有场合让他们上,有荣誉让他们享,一优百优,出尽风头。后进生呢?认为是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不仅班主任厌恶他们,还让优生远离他们,声称:跟好人学好人,跟他们学坏人。视后进生为“下等公民”。殊不知,糟了!后进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不公平”让他们一撅不振,越变越“坏”,甚至公开干坏事,与教师唱对台戏。这样,教师失去了爱心,也就失去了“民心”。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贴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的关心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认可这位班主任“公平、公正、
11、关爱学生”的,愿意靠近你,甚至想与你交朋友,做到关爱的最高境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具体怎样才能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呢?我认为: 一、做到“平等”是关键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威严成了教师的代名词。造成教师、学生间的地位、人格不平等,教育成了单向流通,学生无发言权,成了被动的受动者,个性被抑制。当今,倡导师生是学习的合作者,是生活上的同行者、朋友。他们之间地位、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摆布学生、支配学生,只能做合作伙伴。在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家长的宠儿、掌上明珠,部分学生唯我独尊。时时要求我们与之平等对话,否则,只会产生逆反心理。前
12、不久,我班上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学生,家住场镇,条件好,属独生子,性格古怪,我行我素。一次,因其犯错误,批评他,他就拒不接受。诸如此类学生,教师必须与之平等对话,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会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会让他认为你值得信赖。 二、讲究方法,增进交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类情况,简单粗暴的处理显然无济于事,只会向反面发展,我们应讲究方法,促膝谈心,用真心换真情,才会赢得学生的喜欢,才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我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家境好,备受宠爱,后来由于家庭管教的不当,造成了该生喜欢抽烟、上网、请人代扫地、代完成作业、打架等。家长大有恨铁不成钢之
13、感,无奈之下,拳踢棒打之类事几乎天天发生,得知此情况后,我当即找了这位学生跟他谈心、讲道理,辅导功课。当然,道路是曲折的,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把这位学生的劣根彻底解决。现在乐学、好学了。在本学期,通过竞职演说,还当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这都是讲究方法,平等对话带来的成果。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且有反复出现情况,我们就应当克制自己、平等对待,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久而久之,就会与每一位学生增进感情,成为“知心朋友”了。 三、学会欣赏学生,激发师生情感的交融 有教师说:“成功的教育应给每一个学生准备一百顶高帽子”。意即多表扬,少批评。因为学生是有自尊、人格的,总是
14、喜欢听好听话,不喜欢受批评。你表扬他,他就会喜形于色,有一个体验成功的心理过程。如何表扬呢?当学生在学习上有进步时(不单指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应表扬;在生活琐事上有进步时,都应及时表扬。比如:衣服、红领巾、书包、手、脸洗干净了,说礼貌用语了,做一件不起眼的好事了等等。但是目前,有的班主任的做法是这样的:如果优生做了好事,教师就会满心欢喜,赞赏有加。但后进生做了进步事,就认为是动机有问题,是为了得到表扬。我想:班主任们,这样做你靠近了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有利于班级教育吗?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独具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
15、宽容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你的班主任工作一定会硕果累累。 声情并茂的语文课堂 太平小学 施佳利 今年,我参加了太平镇基于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优质课现场赛课观摩学习,此次活动由镇中心校主持,全镇有12名教师参赛,参赛教师在赛课过和中各显神通,用自己精心设计的CAI课件,给我们献上了12顿精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餐。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感受甚深。每一堂课都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导动-学生自动-小组互动-班级协动”,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态课堂典范。让我难忘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奇妙功效。 1、利用课件巧妙的导入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良好
16、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导入巧妙,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导入的方式很多,有谈话式导入、猜谜语导入、复习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等,但不能盲目模仿,千篇一律,要结合课文实际。如小学语文第三册口语交际课打电话,老师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谜底是打电话,从而揭示课题,引入主题,使学生一开始就想学会打电话,为本课的口语交际打下了基础。又如看雪,教师利用谈话式导入,师:“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生:“春、夏、秋、冬。”师:“冬季你们最想看到什么?”生:“看雪”。进而导入课题-看雪。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都希望能尽早进入真实的画面。 2、利用课件恰当的过渡,使整堂课浑然一体。
17、 在课文的段与段之间,如果运用恰当的过渡语,会使整个课堂结构紧密,浑然一体。如小学语文第三册四季的脚步,教师在夏秋两季之间用儿歌过渡,编儿歌赞美夏天,师:“夏天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欢乐,在欢乐的笑声中,秋天又悄悄的来了。”让学生自觉不自觉的随着老师的话语进入了秋季,然后展示秋季景色的动感课件,这样使整堂课浑然一体。 3、精美的课件画面,让学生进入诗一般的意景。 多媒体课件能帮助教师教学,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情景再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在必要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从枯燥的文字课堂,带到课外五彩缤纷的世界,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拓宽学生的视
18、野,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一课五彩池,老师出示五彩池那五彩斑瓓的画面,伴着音乐,学生跟着老师的解说“游览”五彩池。学生好像身在其中,游览了真正的五彩池一样,通过这个课件,学生更有兴趣学好这篇课文。如看雪,老师导入课题后,随即播放课件-北方冬天的雪景,到处一片银白,加上呼呼的北风,地上小朋友在嬉戏,有狗拉雪撬,有的小朋友在滑雪,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一片欢乐的海洋。看到这种场景,学生真想自己也亲自去玩一玩。抢先占据了学生好玩的心理,更想学好这篇课文。 4、巧妙的课件设计,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宽松而欢乐。 每一堂课都在利用课件展现学生自主、合作、互动、探究学习。学生在一种欢乐
19、的气氛中主动的与同学合作,取长补短,对某一个不解的问题,也许一个学生不能完成,两个三个也不能完成,但多个学生合在一起,每人出一点主意,最后达成共识,问题就解决了。 有时老师只是引路人,有时老师又是一个看客,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讨论时,可以无视老师和其他人的存在,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完全是主动的接受知识,并能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观点。如创编童话故事,教师先播放课件-大风车主题曲,课堂首先进入了欢快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去品味神奇的童话仙境。然后小组合作创编童话故事,学生如鱼得水,大胆想象,每组学生都能创编童话故事,最后在全
20、班交流时,有的学生先说出故事名称,然后说出本组创编的童话故事,最后还说出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达到了比预想更好的效果。如广告大碰撞,老师先播放课件:旺仔牛奶,冷酸灵牙膏,光明牛奶等几则广告,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广告语,并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形成一种欢乐的气氛,然后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逐渐揭示广告成功的秘密,最后让学生制作异体广告,如:“小蕃茄,红彤彤,象个迷你的小太阳,只要看一眼,口水嗒嗒响”;“曹老师,眼睛大,漂亮又温柔,真是盖了帽”等。这样,学生在宽松而又欢乐的气氛中掌握了牢固、灵活的知识。 教育正从有限向无限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贴近教材的多
21、媒体课件,立足于教材,优于教材,把教材的内容广阔化,把学生的视野扩大化。学生虽然身在教室,但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的视野达到全世界,使学生在图文、声情并茂的贴近生活的环境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并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关 注 生 活 中 的 语 文 大村希小 祁雪梅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丰富的生活语言,无不给语文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走进生活,满眼皆汉字,满耳皆汉语。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因
22、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关注生活中的语文。 走出课堂,深入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而学生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但他们对眼前的事物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周围环境缺乏观察的意识。因此,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才能取到源源不断的素材,才能自觉的用自己的笔去描述生活,去赞颂生活。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激起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其次,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去了解。另外还要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只有亲自实践,才能对活动的过程、细节和感受了如指掌。如写我发现了,如果学生没有亲自
23、经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瞎编捏造。因此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亲自实践,发现生活中的奥秘,这样不但能够得到习作素材,而且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当然,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能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的记录下来。从而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 、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实语文内容。 只要大家细心留意,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都能成为我们学习语文的内容。诸如校园资源、乡土资源、时事资源等。如果我们能引领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就一定能把语文学得更好。 一个校园,就是一个学习的资源宝库。校园的自
24、然环境就是自然的课程资源,刻意物化的校园更是意蕴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无大小,处处有资源。种植的花草树木,开辟的景点小区,学生的活动场所,教师的办公室,无不蕴藏着语文的内容。广播站、黑板报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语文资源。我们要精心策划,让它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 乡土资源更具特色。在乡村学校附近,在学生的家门口,在学生的身边,无不存在着崇山峻岭,江河原野,农田果园,奇花异草。乡村孩子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所以我们应利用这些资源,为语文课程中景物类文体的解读提供支撑系统。还有渔、农、牧等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一应俱全。乡村的人际交往更朴实,更纯真,可以敞开心扉,率直表达。这种氛围对培养乡村学生健全人格,进
25、行口语交际是极为有利的。 三、强化阅读教学的生活性。 阅读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阅读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加强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的提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强调阅读教学的生活性,是对传统教育知识本位观念的否定,它着眼于以人的发展为本,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 有的阅读教材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起学
26、习兴趣, 引起高度注意,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反差。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取对比的方式品味生活,理解课文,受到教育。有的课文虽存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但学生对其没有直接的感知和认识。教学时应设法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把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有的课文内容属典型或理想化的生活,对学生极具意义。教学时应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来丰富课文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设想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业设计应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中国人的生活
27、,贴近信息化、全球化的生活。因此,我们完全应该赋予语文一种全新的概念贴近生活。 首先,设计的作业应使用化,为学生的未来考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交际环境,领着孩子去做实践演习,使他们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作业设计应人文化,语文作业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1:个性独自。让学生写出一个 真实的自我。2:奇思妙想。发现生活中,学习上需要解决的,引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欲,让他们天马行空 ,尽情的异想天开,去发明智能灯,变化空调衣,未来的文具盒,神奇的网络课本等。 其三,作业设计应时代化,我们的语文作业也需要时耄 ,密切关注时代风,尽量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与时
28、代同行,不能总慢三拍。我们要跟踪时尚行风,关注流行歌曲、流行影视、流行服装、流行饮食、流行手饰等。根据学生的最新审美情趣去设计作业,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四,语文作业还应整合化,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整合。 关注生活中的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闪光点。尽管这一亮点还是“星星之光”,但它毕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有必要去进一步透视洞悉,去研究实践,使之发扬光大,从而推进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落实。 论小学生教育方法 太平文阁小学 钟代学 小学生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小学生受教育更
29、多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要使小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班主任起着非常关健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必须能与其它科任教师以及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调动起家长关心孩子的积极性,使之主动愉快地配合班主任搞好学校工作。学生有错误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时也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抱怨、不责怪,更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移给家长。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是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有的。不岐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对教师或学校工作有意见,应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也会以同样的态度为人教子。 要做一名合格的教
30、师,必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关心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德修养中最可贵的就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可以感化学生的心灵,而且还能通过学生作用感化家庭和社会。另外作为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补充知识,正所谓: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先正已。 目前小学生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教育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多学习。智慧始于学习,知识成就未来,要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人们常说博学多才,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我要说知识多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 二、多实践。人们形成这样的共识,后天的社会实践才是智商提高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31、人常说见多识广,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要说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对开发智商大有裨益。 三、多思考。多思考是锻炼大脑之道,是开发智商的良方。聪明从学习中来,聪明从实践中来,聪明从思考中来。在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他的书桌上方醒目地贴着三句话,“不能思考者是傻瓜,不想思考者是顽石,不敢思考者是奴才。”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最伟大的东西:思考和行动,你的思考决定了你的行动。 四、多激励。通过激发鼓励,打开智商的通道,开发智商潜能。其实,说破了,鼓励是很简单的,有时甚至仅仅是一句话、一个赞美、一次交谈、一个短暂的拜访,但是,这看似简单的一个鼓励,却显示出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与博大的胸怀,更重
32、要的是,能激发被鼓励者巨大的自信心。总之,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 五、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通过创新,智慧出来,智慧出来能够创新,我们今天的创新很多要从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找规律。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就的就是对学生无私的奉献,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让他们能在自己的指引下去学习开创出理多有意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不论对待差生还是优等生都一视同仁,不给他们过多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通过这些,相信孩子们的学习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学生的有效参与是突破习作评改的新途径 东新小学 钟正良 每一个教师都认为
33、评改学生作文是语文科的“头等作业”,也是各级工作检查中列为重点的必查内容,教师当然要全批全改,必须认真做好。作为一个对工作极为负责的教师,更是兢兢业业。总想通过圈点勾划,让学生作文精益求精。然而,学生似乎不领情,每当语文本发回学生手中时,却令老师难堪和失望,大多数学生只看一下作文等级或分数,对老师的评改视而不见,即使是少数优秀学生,对被修改的地方也只是象征性的一瞥,大概是看老师改得多还是少,至于为何这样改,根本不去研究,随之而来便是将作文本装入书包了事。 此种现象,使人纳闷,让人深思。我不禁想起了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先后见识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教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他们得到的体
34、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实际也是如此,每每面对一叠叠如山的习作,就感慨这种劳作的繁重,感慨这种劳动体现有学生身上的效果却是如此甚微。因而,让人不得不疑惑、困顿。 疑惑中去摸索,去总结,去尝试,去创新,长此以往,终于让人豁然开朗只有学生的参与才是改革作文评改的突破口,也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最好方法。 “课标”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包括观察、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评价等诸方面。因而,教学中,教师有步骤而又充分地让学生参与习作评改,既传承中国传统教育之精华,又适应新课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参与学习、合作交流,自我评价,共同提
35、高等方面的素质。 为了让学生的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高,并充分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培养其习作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生自评自改 “一篇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所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才成为千古佳句。因而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完成初稿时,中间注意留空行。初稿完成后,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在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其次,要引导学生自行修改,掌握修改方法,养成修改习惯,可以从字词入手,再看句段,最后到篇章,对用得好的词可圈点,好的句子可用浪线表示,对写得好的句段还可加上简要的批语;对用得不好的字词要修改,不恰当的
36、词语要调换,词序句序颠倒的要重新倒换过来。修改中可别忘了用上恰当的修改符号。 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自改习惯的培养,一是要求学生每次习作要有“初稿修改 誊抄”的过程;二是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鼓励性的方式。比如:可以根据初稿习作情况写下评语返还学生修改,再视其学生评改情况再下评语,评语要中肯,要鼓励学生不断去评改,并认真评改。 二、学生间互评互改 这里首先要说明一点,学生间的互评互改必须在学生有一定的习作基础和自改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实际结构,作文互改可以在同桌之间,好伙伴之间进行,也可以小组互改。小组互改时,由组内的一位优秀学生担任组长,将要批阅的习作一人读,大家听,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再
37、由组长按照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写批语;改好之后,再由组长读给大家听,征求大家意见。这样几次反复,直到大家认为无可修改为止。这样的互改活动,让具有不同习作水平的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习作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通过互评互改,广大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都可以读到或听到其他同学的习作,从而扩展思路,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相得益彰。尤其是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读到比自己写得好的习作,听到很多好的见解,就多了一次甚至多次学习的机会,更能在对比中提高。 三、教师的批阅 笔者提倡学生参与,但绝非否定教师的批阅。学生的参与,也并非放任自流,提倡学生参与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评改中学会评价,学会欣赏,相互合作,培养习作
38、兴趣,同时也让教师从繁重的习作评改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指导学生自改和互改上。然而,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建设性意见,鼓励性评议仍然必不可少。 对教师的批阅,笔者建议: (1)教师的批阅应放在学生的自改和互改的基础上,这样,既能全面了解学生评改作文的基础和能力,又能明确未来的培养要求,对于学生更有利于评改习惯的培养。 (2)教师的批改份量不在于多,但要反映班级作文整体概况。可以从好、中、差三方面选改部分作文,也可以由学生推荐部分习作由教师批阅。 (3)教师批阅时,要全面关注习作语言,特别是习作中的思想内容,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或独到的见解,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4)教师的批阅,应该做到目中有文,目
39、中有人,要尊重学生的表达,鼓励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对教师的批阅读前有一种期待,读后有一种感动。尤其是差生,点滴进步就是一种希望,希望就是动力,希望就是兴趣。 四、展示交流 习作后的展示交流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起习作的兴趣。交流展示的最常用方法有:优秀习作赏读,设置优秀习作廊、黑板报加以展示。还可以扩大范围加以交流,如利用校报校刊交流,编印成册发表等。我乡由中心校牵头,连续组织举办了两届“中小学生即兴作文竞赛”活动,对其优秀作文习作者予以表彰,并将其作品编印成册,在全乡各校相互交流,为这些优秀习作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同时让习作者感到了成功的愉悦,激发起他们不断习作的兴趣
40、,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同学,促使他们向优秀者靠拢。 作文改评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广大同仁都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在向着多元化发展。总之,让学生充分地参与习作评改,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习作能力便是目的。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古诗教学 大村希小 郭 强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些古诗,这些古诗大多是绝句,短小精悍,音韵和谐,节奏性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也比较贴近儿童生活,容易为儿童接受。因此,小学生爱学爱读,往往老师还没有教,他们已经会背了。那么,老师应该怎样根据古诗的特点,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呢?根据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学古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疏通诗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般人读古诗,疏通语言文字、理解表层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