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中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阅读题答题技巧总结中心能用原文的就不要提炼;能提炼的就不要用自己的话,能用一句话总结的就不要用两句话。中心句一般在开头与结尾,要分析一句话是就这么说:“这句话运用了xxxxxx的修辞手法,为下文起xxxxx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出xxxxxx,表达了作者xxxxxx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和说明文都要尽量找文中的话来答题,可以说答案全在文章中。教你一招,有问中心思想的选择题先做,这有利于你对其它题的把握。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
2、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例如在斑羚飞渡中,作者几次描写彩虹,起作用分别是什么?明确:三次,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神秘色彩;二、烘托飞渡气势,渲染飞渡的悲壮之美;三、渲染镰刀头羊的牺牲精神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例如:2新集中学20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
3、案。三、两步法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做此类题: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四、三步走法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
4、题可分为三步:不能;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例如:如一说明文中:“文中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五、三析法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其实这类题目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例如: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
5、生学业考试中第12题“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3分)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六、进入角色法201*年连云港市中考复习指南考试说明中指出考察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这就好比让你去主
6、演一部电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体会,把握文章的角度才会更准确一些。例如:社戏中双喜:答这样的题,用此法再合适不过,如果我们以双喜的身份进入到文章中去,不难发现,当“我”因为不能去看戏而感到很沮丧失望时,是双喜挺身而出,向妈妈打包票,使我能去看戏,此处表现出双喜的善解人意、热情友爱、聪明能干;和年轻人去看戏回归途中,大家因为饿而去偷豆,又是双喜说不要都在阿发家偷,免得被她妈妈知道挨骂,从中我们可看出双喜的细心,考虑周到,;最后,双喜安全的将我送回家,体现其做事有始有终。七|、其他方法:(1)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2)某句
7、(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有何作用?找出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后一问,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准确(生动、形象、科学)地说明(论证)了本句(本段)的说明中心(中心论点、分论点);(3)评价赏析一句话,先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概括文段事例,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5)抒情、议论性语句(主要是在记叙文中)。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多是点明主题、揭示哲理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万不可忽视当然,现代文阅读,
8、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第一部分中学语文常用术语及解析一、体裁及表达技巧常识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叙事性散文1、体裁2、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议论性散文3、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长篇小说人物形象4、小说种类中篇小说5、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短篇小说环境描写小小说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6、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表达方
9、式(表现手法):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艺术手法)设问、反问、借代、反复。7、表达技巧(艺术特色)其他:象征、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先抑后扬、讽刺、烘托、渲染、想象、联想。结构技巧:设置悬念、承上启下、铺垫、前后照应、收尾呼应。比喻:使XX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拟人:把XX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某个特点。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XX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8、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排比:使语句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气势,深化中心。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
10、力。设问: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读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二、记叙文常识9、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10、记叙文的一般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第一人称:真实可信。11、记叙文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12、记叙文描写分类心理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二、说明文常识1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按说明对象分14、说明文事理
11、说明文: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如故宫博物院。平实性说明文按语言特点分文艺性说明文(介绍科学知识)举例子(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打比方(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增强文章趣味性)分类别(作用: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15、中学常见说明方法作比较(作用: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XX特点或地位、影响等)及作用作引用(作用: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说服力)列图表(作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下定义(作用:简明严谨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作诠释(作用:对事物进一步作出解释,便于更清楚地认识了解事物)摹状貌
12、(作用:用形象地语言描绘事物的形状、特征,使说明的事物形象直观)三、议论文常识论点: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16、议论文三要素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17、论据分类道理论据,如: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立论: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18、论证方式驳论:以有力地论据反面证明(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举例论证(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对比论证(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道理论证(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
13、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19、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及作用引用论证(作用:要具体分析,如果是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则作用是“可以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如果是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作用则是“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四、其他常识20、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21、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22、省略号的六种用法: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23、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24、句子的四种类型:
14、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25、描写事物的五个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26、六种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前后矛盾语序不当误用、滥用虚词(介词)27、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28、中学常见七种复句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29、三大文体语言特色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咏物类-托物言志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30、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边塞类-直抒胸臆31、古风古体诗乐府诗律诗诗无定句句无定字五言七言近体诗中国古代诗歌(格律诗)绝句词(长短句)曲小令中调长调小令散曲套数3杂剧开篇点题31、文章开头句子的作用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2、文章中间句子的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3、文章结尾句子的作用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