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 游泳池是我校游泳教学和师生员工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安全管理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公布,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2、游泳池一次允许进入的最大游泳者数为深水池80人,浅水池40人。达到人数上限后保安人员必须拒绝其他人员入内。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4、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医务监督。 凡游泳者必须接受本校医疗室的健康检查,检查合格者方能入内(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
2、、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不得入内)。5、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 救护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开放前认真检查器材设备,放置各种救生器材,熟悉水域情况。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6、提高责任感,防止突发事件。 要牢牢树立安全意识,把保障师生员工的安全放在首位。5、教学时间内由任课教师和救护人员共同负责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游泳教学常规,认真做到课前五准备,课内五执行,课后两检查。6、 教学以外的开放时间,由带队教师全面负责。学校安排专职救生人员负责安全救护和监督工作。7、 救护人员需由专业人员经培训后方能上岗,规定明确的职责,并配
3、戴特定标志袖标和标志帽。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观察,注意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遇到“突发”事故,要行动迅速、机智果断、勇于救生,敢于负责,把减轻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开放完毕要做好清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理。8、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1) 听从管理员和教师的指挥。2) 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3) 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4)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5) 爱护游泳
4、池的一切设施。 卫生管理1、游泳池卫生管理1)游泳场所的管理。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管理人员要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2)更衣室的管理。不准带洗发液、沐浴液进更衣室。鞋、拖鞋不得穿出更衣室。3)水质的卫生管理。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浮物。要按要求对水池进行消毒。2、个人卫生管理1)参加游泳前,先要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女生经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向教师汇报。2) 游泳课要做好
5、准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3) 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备活动后再入池。4)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入水前应做准备活动,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5)遵守公共卫生,不准在池中吐痰等;杜绝不文明、不讲卫生的行为。6) 教学课时,不准带洗发液、沐浴液进更衣室。 游泳场所和器材资料的管理1、 游泳场所、设施、器材必须为教学服务,同时为师生员工课外健身提供服务。2、 保护游泳场所的各种设施,延长游泳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3、 有关管理人员和救护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器材的使用及损耗情况,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以便作相应处理。4、游泳池开放后,要逐日填写游泳池的管
6、理日志,记录每天的天气、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转情况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游泳池救护员管理规定1、救护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确立有备无患,安全第一的思想,具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师生员工的安全负责。2、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不迟到、早退。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3、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对越界和不服从劝阻的进行警告,警告无效的可清除出场。4、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成人池儿童池交界区等;
7、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应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5、上岗时配戴救护人员标志、穿好救生服,配带好口哨、救助用工具,并提前20分钟到岗,将池内警示牌、桌椅、太阳伞、过脚池、循环系统、地面卫生等清洁干净、打开和摆放好。6、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上岗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上看书报、闲谈、打瞌睡等,有事离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员(只限于身体不适和两便),并要在十五分钟内返回。7、每天结束后必须清查负责的水区域。8、要每天填写游泳池管理日志,记录每天的天气、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转情况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9、遇上雷、雨天气或其它不利于泳者安全的特
8、殊情况应及时清场,将游泳场关闭。10、对违反游泳池其它管理规定的游泳者,应予劝阻,警告,对不服从管理的可清除出场。11、做好水的净化处理工作,熟悉循环过滤系统的使用。 游泳者须知为了确保游泳者的人身安全和个人健康,特对游泳者作如下规定:1、游泳者必须经过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后办理游泳卡者方可进入游泳池;2、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女生经期也不宜游泳;3、必须严格遵守游泳池管理规定,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4、无教师带领的学生以及可能给其他人带来危害者严禁进入游泳池;5、游泳者应着大方得体的泳装,禁止着白色
9、透明的泳装入池;6、游泳者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7、不准带洗发液、沐浴液进更衣室。鞋、拖鞋不得穿出更衣室。10、 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入水前应做准备活动,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11、安全第一,严禁跳水、潜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以及其他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12、 遵守公共卫生,杜绝在池内小便、吐痰、擤鼻涕、洗衣物的功能污染水质等不文明、不讲卫生的不道德行为。13、出现头晕、恶心、冷颤、抽筋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出水,并向管理人员及时汇报。学校游泳课制度游泳课必须重视安全,要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并遵守以下“五要”:1、要遵守健康检查制度,定
10、期参加体检,为参加游泳做好安全健康检查;2、要认真听取游泳安全教育课或专题讲座;3、要服从老师进行技术编组,按分组教学内容上课;4、要参加“游泳互助安全小组”,活动时小组要集体行动,互相帮助,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协助老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5、要严格遵守游泳教学常规,做到“课前五准备,课内五执行,课后两检查”。课前五准备:1、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不宜游泳者不得下水;2、认真参加技术测验,以便进行分组教学;3、学习、熟悉游泳安全制度和有关规定;4、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做好游泳安全工作;5、检查准备好救生器材,做好下水前准备运动。课内五执行:1、执行医务监督,服从有关病弱处理;2、严格执行游泳池管理制度;3、严格执行三次点名制度;4、了解水深、水温等情况;5、严格执行学校游泳者须知的规定。课后两检查:1、全面检查同小组的人数;2、了解游泳后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