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阿城区第六中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也在于课堂教学。那么,如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呢?这个问题教育局领导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几年来,我们第六中学 在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方面 开展了广泛的研讨实践,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依学定教,精讲多思,思练结合,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信息技术与实验操作相辅助的基本原则,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汇报如下:我们的主要做法总的
2、概括为:“完成三个转变,抓好六个关键”。一、 完成三个转变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单一的师生间的纵向交流”模式转变为“师生间的纵向交流 + 学生间的横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几十个学生整堂课面对一个老师,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步,千方百计的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 跟随老师的思路走,以完成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这种模式 没有充分考虑到 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既有有序的一面,同时又有思维跳跃性、突发性、偶然性、等无序的一面,容易对学生主体思维活动产生束缚,很难使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弊端已日益突显。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在进行师生间纵向交流的同时,还更多的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横向
3、交流,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 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创设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分享 与同伴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喜悦,使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课堂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交流之中,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知识掌握得更好,课堂效率也更高。另外,同伴间的讲解也较容易接受,弥补了班级授课 整齐划一,难以因材施教的不足,解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对学生的束缚,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很有意义。 2、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中心,将传授知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所谓“
4、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是传统教学功能的一种经典表述,以教材为本,通过老师的讲解将知识传输给学生,然后再考试,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评价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路下来,学生变成了知识贮存器,成为“克隆”知识的载体。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都受到抑制,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然现今在课堂教学中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这种主体作用往往受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能力的制约而大打折扣,学生依然在固定的时间学习统一的内容,从课内到课外都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我们通过组织业务学习、业务培训对教师进行理论指导,使老师们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重视让学生自
5、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找出规律 掌握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我们强化教师“导”的能力和水平,在开展示范课、研讨课等教研活动时,设计专门的研讨课主题,让教师亲自实践、亲自感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后 所产生的变化,让老师们体会到 自主性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每节课前,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课堂上具体细节以及时间安排都要尽可能周到,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而是加重。3、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平等交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
6、,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我们以往的课堂常常忽视了学生自我情感、独立想象、个人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而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激情和灵性,缺乏愉悦和活力。我们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一是倡导教师教学民主。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不要总站在讲台上讲课,要走下去,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亲近,了解情况。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师能俯下身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俯下来,心灵也要俯下来,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
7、氛围,使学生顺利地获得新的知识并形成能力。二是倡导教师善于赏识和激励。我们常对老师这样说:一句简单的表扬,就是一个学生兴奋一天的理由;一句由衷的赞赏,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而多次的赏识,就会催生无数次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真诚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还要赏识学生每一个小的成功,小的发现,小的进步,赏识学生每一次思想的小火花,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给予表扬,给予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进步,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二、 抓好六个关键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实施有效教学,除了必须完成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外,还要做好铺垫准备,落实好配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要抓好六
8、个关键问题。1.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备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有所扩展。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抓起。抓个人备课。要备知识、备考点、备学生、备能力提高、备课堂效率;抓备课组集体备课,要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抓课件备课,鼓励教师依据教学用书、光盘、网络远程资源 进行备课、制作课件或选用课件。2. 抓高效课堂 充分运用“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利用课件、视频教学软件及农远网等资源,使难懂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倡导课前预习,有效地利用学生课上和课下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容量,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抓
9、知识巩固,课堂是否高效,除了看学生课上理解掌握与否,还要看课后知识巩固得怎么样、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要防止出现“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现象,课堂上必须设置巩固练习环节,课后也要适当布置巩固和提高性的作业。3.抓学生能力培养:参观考察了山东杜郎口中学后,很受启发,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得到知识并形成能力。我们鼓励教师放手将时间让给学生,老师少讲、多启发、多点拨、多设疑。让学生多思、多想、多说、多做、多展示,给学生舞台,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形成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抓教研、抓教师的课后反思我们狠抓教研、狠抓教师的课后反思,教学校长定期组织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教师上汇报课全组共同
10、观摩、课后全组开展研讨剖析的完整流程,还将教师上汇报课的教学过程全程录像,制成光盘发给教师,供教师反思和组内教学研讨使用。引导教师多进行课后反思交流,通过反思交流,同组教师间相互借鉴,共同受益。5.抓阶段性检查验收我们对教学常规常抓不懈,对教学质量狠抓不放松。教学校长组织教务处,定期对每个一线教师的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了上课情况天天查、节节查,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周周查,教案、作业、单元测验、听课笔记月月查。定期组织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每次考试后教学校长都组织教师进行质量分析,并给教师印发了“校长建议”,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指明方向和思路。6.抓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
11、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是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我们注意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引导教师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和谐从教,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让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更满意,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校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积极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每学期末搞一次教师论坛,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校本培训,取得了很好效果。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们体会到:更新了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模式、抓住关键节点、解决了主要问题,就能使我们的教师教得顺畅,学生学得愉悦,最终形成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以上是我们的点滴体会和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以及各兄弟学校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