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pdf

上传人:老金 文档编号:668148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fmx_T3RoZXJNaXJyb3Jz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年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Chin J Diabetes Mellitus,October 2022,Vol.14,No.10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康复联盟通信作者:孙子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 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南京210009,Email:;赵家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21,Email:

2、【摘要】体医融合旨在推动体育部门与医疗卫生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以运动促进健康。但如何在体医融合理念下开展和实施糖尿病运动干预尚缺乏统一标准。为此,在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及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康复联盟组织下,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证据,编写了本共识。本共识主要包括糖尿病运动干预的理论基础,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现状与问题、方案制定与干预形式,以及实施流程与管理模式。【关键词】糖尿病;体医融合;运动;专家共识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5700);

3、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22828);江苏省老年健康科研项目资助项目(LKM2022027)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diabetes based on integrated“sportsandmedicine”:an expertconsensusChinese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Microcirculation,Diabete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Diabetes Society,Gener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of Chines

4、e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Sports,Exercise and Population Health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DiabetesRehabilitation Alliance of Integrated“SportsandMedicine”Corresponding authors:Sun Zili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Zhongda Hospital,Institute ofDiabetes,School of Medicine,Sout

5、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Email:;Zhao Jiaju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First Medical University,Jinan 250021,China,Email:Fund programs: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16YFC1305700);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6、Program in Jiangsu Province(BE2022828);Ageing Health ScientificResearch Project in Jiangsu Province(LKM2022027)作为糖尿病防治管理的基石,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强骨骼肌功能、改善糖脂代谢、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13。然而,我国糖尿病人群中不足50%者能坚持规律运动,且在新确诊的糖尿病人群中,绝大多数未能达到指南所推荐的体力活动水 规范与指南 DOI:10.3760/115791-20220113-00032收稿日期 2022-01-13本文编

7、辑 张志巍引用本文: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等.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0):1035-1043.DOI:10.3760/115791-20220113-00032.1035fmx_T3RoZXJNaXJyb3Jz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年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Chin J Diabetes Mellitus,October 2022,Vol.14,No.10平4。2016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首次提及“体医融合”理念,并指出“发

8、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体医融合理念的出现对改善我国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现状具有政策性指导意义。但现阶段,我国体医融合实践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体医融合在糖尿病运动干预中如何开展及实施等尚缺乏统一标准。为此,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联合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康复联盟组织内分泌学及体育科学领域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共同制定了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

9、干预专家共识,以期为我国从事糖尿病运动康复事业的医疗界及体育界人员提供意见指导。尽管本专家共识中多数证据来源于2型糖尿病人群,但鉴于运动在不同类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实施和管理原则有众多相似之处2,5,本共识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除2型糖尿病以外的其他类型糖尿病人群(非妊娠状态)。本共识中运动干预相关的重点名词释义1.体医融合:指通过打破体育与医学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二者最先进的理论理念和最有效的实践经验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促进体育部门与医疗卫生部门在医学检查、体质测定、健康评估、运动健身、预防治疗和康复保健等方面融为一体的一种新的健康服务模式。2.“互联网+体医融合”: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

10、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体育与医学相融的运行模式。3.院内院外一体化:在医疗机构外延续医院内已开展的运动干预方案,整合两者可用资源,实现运动干预的双向互动和同质化管理。4.线上线下一体化: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延续和实现现场开展的运动干预及指导,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运动干预的双向互动和同质化管理。糖尿病运动干预的理论基础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8%6,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更高达30.2%。糖尿病易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其中有近半数死于心脑血管事件7,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体力活动指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消耗超过静息能量消耗的所有身体活动,而运动

11、则指为改善或维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或多个组分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和重复的体力活动。就糖尿病而言,在机制研究层面,规律运动可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增加能量消耗、增强骨骼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810;在临床研究层面,规律运动不仅可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3,还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改善心理状态及提高生活质量等1114。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2及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5均指出,糖尿病人群每周应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以上有氧运动以及23次抗阻运动。然而,由于运动能力受损16及运动自我管理效能低下等原因,糖尿病人群通

12、常很少活动或者不能维持指南所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的现状与问题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首次提及体医融合理念,旨在“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将体医融合促进健康作为防控慢性病的重要途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点提示:运动可改善糖尿病人群血糖控制

13、、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要点提示:体医融合是慢性病防控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合作机制不清且模式尚不健全。1036fmx_T3RoZXJNaXJyb3Jz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年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Chin J Diabetes Mellitus,October 2022,Vol.14,No.10现阶段我国体医融合模式大致包括 4 种模式: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医院健康指导模式、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和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1718(表1),但上述模式在糖尿病防治管理中的确切效果及公共卫生经济效益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我国体医融合的实施仍处于初级形态中体育与医疗仅

14、在实践中有结合,却未在本质上融为一体,存在发展缓慢、停滞等问题。体医融合理念认识不足、合作机制不明、专业人才缺乏、规范标准缺失等是制约我国体医融合实践的核心问题,也是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中的突出问题,亟待完善。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方案的制定与干预形式一、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方案的制定1.主要原则:(1)糖尿病运动干预应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有效性,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的原则。(2)糖尿病运动干预以中等强度及以上的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150 min,运动形式选择应基于个体喜好及机体健康状况综合考虑。(3)糖尿病运动处方制定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经培训的临床医师(主要指糖尿病专科医

15、师、糖尿病专病医师或全科医师)及运动健康师(如经培训合格的具有运动处方师资质的护师、有资质的运动健身教练/体育学专业人员)等共同制定,由运动健康师指导实施。(4)糖尿病运动干预计划的调整应遵循由少至多、由轻至重、由简至繁、有周期性及适度恢复的原则2。2.运动禁忌:糖尿病患者接受运动干预前,临床医师应了解患者病情等,排除运动禁忌证,以最大限度保证运动干预的安全性。糖尿病运动干预无绝对禁忌证。当出现相对禁忌证时,需待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糖尿病运动干预的相对禁忌证主要包括:严重低血糖、严重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

16、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等情况2,11,13。二、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形式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按照实施场所不同,主要分为院内及院外形式。(一)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院内形式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院内形式主要指在医疗机构(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中进行的运动干预。相应医疗机构应具备一定的人员配置、场地与设施条件。表1我国体医融合模式的主要类型和特征模式类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医院健康指导模式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典型代表黑龙江体育医院江苏省北京市广安门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上海市嘉定区开展时间2017年2020年2017年2018年2009年开展形式黑龙江

17、省体育局和卫生部门组建体育医院江苏省体育局和卫健委合作,医疗机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文体中心等构建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站和点康复医师指导锻炼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1+2”的 社 区 工 作 团 队模式a开展内容开设运动处方门诊窗口,提供体质监测和运动方案形成体医融合机构网状架构,以医疗卫生机构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为基础,形成体医融合服务机构数据互通运动康复指导师开具运动康 复 处 方 并 给 予 院 内指导建立社区体医融合服务队,在社区睦邻中心开展运动训练团队成员分别负责运动处方、锻炼指导和小组自我管理优点处 方 服 务 人数多、费用低覆盖面广、运动 开 展 有足 够 基 础设施保障依从性高、效

18、果可持续服务便利、覆盖面广依从性高、覆盖面广缺点缺乏监督、依从性差、运动训练效果难以持续建设初期财政投入较高费用高、服务人数少、难以大面积推广实施仅试点运行,未形成推广服务机制需财政支持,且对开展运动干预的团 队 指 导 员/成员要求较高注:a包括1名社区医师、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2名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组长要点提示:1.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需以安全有效为前提。2.推荐成年糖尿病人群应进行每周不少于150 min的中等强度及以上有氧运动。3.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按实施场所不同分为院内及院外形式。4.特定糖尿病人群体医融合运动干预需与专科医师加强合作。1037fmx_T3RoZXJNaXJyb

19、3Jz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年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Chin J Diabetes Mellitus,October 2022,Vol.14,No.101.人员:主要为经过培训的临床医师、运动健康师、营养咨询师、临床药师等共同组成的多学科人才队伍。2.场地:依据所在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需设置运动试验评测专区、运动训练专区、教育管理专区、休息专区、抢救专区。3.设施:因地制宜,除运动训练器械、急救设备外,建议配置运动评估设备及运动监护设备。其中,运动训练器械主要包括跑步机、固定自行车、弹力带、哑铃,有条件者可配备上下肢肌群力量训练器械等。急救设备可遵循所在医疗机构急救设备与

20、药品配置,但须配备除颤仪(如自动体外除颤仪)。运动评估设备主要包括功率自行车或平板跑步机、握力计及身体成分分析仪,有条件者可配备气体呼吸代谢仪。运动监护设备主要包括简易心电设备(如单导联心电监测设备,有条件者可配备12导联心电图监护仪)、血压计及血糖仪。4.风险应急预案:针对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风险,如低血糖、关节韧带和肌肉损伤、胸闷胸痛等,应制定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2。5.其他:有条件者,推荐配备数字化相关运动健康管理系统,方便测评数据管理、运动医学指导和随访管理。(二)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院外形式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院外形式主要指在医疗机构外(如运动相关健康管理中心、运动健身会所等)

21、进行的运动干预。院外干预形式可大致参照院内干预形式,在人员配置、场地与设施条件方面可做适当调整。1.人员:主要为具有糖尿病慢病管理经验的运动健康师及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人员队伍。鼓励有条件的机构邀请糖尿病专科/专病医师定期为参与运动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意见和必要的诊疗意见。2.场地:因地制宜,可基本参照院内形式进行设置。3.设施:因地制宜,除运动训练器械外,需配备血压计、血糖仪及至少包括除颤仪(如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内的急救设备,其余可基本参照院内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及运营模式进行配置。4.风险应急预案:可基本参照院内形式中提到的常见风险,如低血糖、关节韧带和肌肉损伤、胸闷胸痛等,应制定应急预案

22、及处置流程(具体可参见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2)。5.其他:可配备数字化相关运动健康管理系统,方便运动医学指导和随访管理。(三)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院内和院外形式比较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院内和院外形式相关特征的比较见表2。三、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要点(一)普通糖尿病人群运动干预要点1.有氧运动:一般来说,成年糖尿病人群应进行每周不少于 150 min 的中等强度或以上有氧运动,每次有效运动时间 2060 min,每周运动至少3次(间隔时间不超过2 d)。对于平素体健且具有良好运动习惯者,可依据心肺运动试验评估结果,推荐选择患者能耐受的强度略高的有氧运动,以期获得更多心血管收益;但也有研究表明

23、,即便是低强度运动,对心血管疾病预防也可能存在益处19。2.抗 阻 运 动:抗 阻 运 动 最 好 在 监 督 下 进行20,推荐每周至少 2 次(运动间隔时间不宜超过 3 d),运动部位尽可能包含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运动强度宜选择中等强度或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每次抗阻运动总时长在 30 min 左右为宜。3.平衡训练和灵活性训练:平衡训练有助于减少摔倒风险,尤其适用于年龄50岁以上患有糖尿表2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院内和院外形式的比较特征人员配置人群特征场地设施优势不足院内形式临床医师、运动健康师、营养咨询师及护士病情复杂、并发症较多、对运动效果不明确或首次接触运动干预运动试验测评专

24、区、运动训练专区、教育管理专区、休息专区、抢救专区配备运动训练器械、急救设备,建议配备运动评估设备及运动监护设备人员配置齐全、兼顾医疗性质户外运动场地有限、体验感一般院外形式运动健康师(如有资质的运动健身教练/体育学专业人员)及健康管理师,可不定期邀请专科医师指导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长期规律运动者或由院内方案转诊至院外方案者可参照院内方案,建议至少设置运动训练专区和教育管理专区除一定运动训练器械外,需配置血压计、血糖仪及至少包括除颤仪在内的急救设备,其余可参照院内方案场地选择范围广、运动设备齐全、运动体验感好人员配置有限、可能收费较高 1038fmx_T3RoZXJNaXJyb3J

25、z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年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Chin J Diabetes Mellitus,October 2022,Vol.14,No.10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人群11。灵活性训练通过柔和的肌肉拉伸和慢动作练习可增加肌肉柔韧性及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运动相关损伤。建议每周至少进行23次平衡训练和灵活性训练,中国传统养生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可兼顾平衡训练和灵活性训练21。(二)特定糖尿病人群体医融合运动干预要点特定糖尿病人群体医融合运动干预的相关要点见表3。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的实施流程与管理模式表3特定糖尿病人群体医融合运动干预要点2,11,13,2229特定糖尿病人群

26、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足病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肥胖糖尿病合并关节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老年糖尿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运动处方建议1.早期低强度运动为主,后期可缓慢调整;2.选用节律较为缓慢、上下肢大组肌群参与的运动形式,如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1.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2.建议进行步行、太极拳等舒缓性有氧运动1.以低或中等强度运动为主;2.根据机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1.以低或中等强度运动为主;2.建议上肢和躯干肌运动锻炼,可采用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

27、等速运动等运动方式1.中等强度有氧运动;2.无溃疡者可进行中等强度负重运动有足部损伤、开放性伤口、或溃疡未愈合者仅限做非承重上肢运动1.微量白蛋白尿者运动不受限制;2.临床显性肾脏病(如存在大量蛋白尿)时,运动宜从低强度、低运动量起始,以中、低等强度运动为主;3.终末期肾脏病时,建议在医师或运动健康管理师监督下进行运动1.以低或中等强度运动为主;2.注意避免运动中血压急剧升高1.早期以低等强度运动为主,后期可逐渐增加运动强度;2.可考虑步行、游泳等有氧运动鼓励进行日常活动1.推荐进行抗阻运动增加肌肉力量及耐力;2.身体条件欠佳者可选择低冲击性训练,如太极拳、步态训练等1.以中等强度抗阻运动为主

28、;2.建议平衡/柔韧性训练,以减少摔倒风险1.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运动能力较弱者,可选择低等强度有氧运动;2.运动形式可包括快走、健身舞、韵律操、骑自行车、水中运动、慢跑等1.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鼓励进行抗阻运动及柔韧性训练;2.运动形式选取应注重长期可坚持性;3.运动强度可通过脉搏进行评估1.以步行、固定自行车、低等强度有氧运动以及游泳为主;2.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40 次/min注意事项1.建议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和推荐下进行运动;2.注意监测心率及观察运动中有无不适症状;3.病情不稳定者应及时就诊心血管内科,进行专科处理;4.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禁忌运动1.建议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和推

29、荐下进行运动;2.注意监测心率及观察运动中有无不适症状1.血压控制不佳时优先给予降压药物控制;2.尽量避免憋气、爆发用力动作或高强度运动;3.注意降压药物与运动产生的协同降压作用1.推荐躯干和非受累肢体的承重有氧运动;2.推荐进行医师或运动健康管理师监督下的平板及下肢抗阻运动;3.注意与血管外科医师加强合作1.穿合适鞋袜,每天检查足部有无损伤;2.中等强度步行不增加溃疡或再发风险;3.步态存在异常者尽可能选择非负重运动1.穿合适鞋袜,每天检查足部有无损伤;2.中等强度步行不增加溃疡或再发风险;3.避免跳跃等运动形式1.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前避免剧烈运动;2.监测血压,关注肾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0、3.心电监测下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心血管病、异常心率和血压反应,有助于保证运动安全性1.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者,开始运动前应进行细致眼科筛查并在医师或运动健康管理师监督下进行运动;2.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存在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落风险,故不建议积极运动1.配合关节健康运动,注意避免关节过度承重;2.加强与营养师合作,制定营养干预方案1.适度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减轻关节疼痛症状;2.避免进行快速地转变方向的运动;3.加强与风湿科医师合作1.多晒太阳,避免摔倒;2.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如补充钙片及维生素D等);3.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需

31、警惕骨折风险1.与营养师加强合作,配合营养干预治疗;2.需兼顾考虑有氧运动有助提升心肺功能1.老年人易合并多种慢性病,运动前建议进行简要医学检查和风险评估;2.加强运动监测,尤其警惕低血糖和摔倒发生风险;3.鼓励抗阻运动,注意加强平衡训练和柔韧训练1.注重家庭参与,注意调动儿童青少年运动兴趣及积极性,循序渐进;2.关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问题;3.与儿科医师加强合作1.与产科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2.加强围产期医学监护;3.运动过程中若有不适,尤其是出现阴道出血、晕厥、胎儿活动减少、腰痛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要点提示:1.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运动前评估、运动

32、处方制定、运动执行和管理、定期评估和方案调整。2.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分为“院内院外一体化”和“线上线下一体化”两种管理模式。1039fmx_T3RoZXJNaXJyb3Jz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年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Chin J Diabetes Mellitus,October 2022,Vol.14,No.10一、实施流程及分工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实施流程及分工具体包括运动前评估、运动处方制定、运动执行和管理、定期评估和方案调整。1.运动前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筛查(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病史、用药情况、体格检查、末梢血糖、临床医师认为必要的糖尿病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

33、、运动风险(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及跌倒风险等)、运动能力(主要为心肺运动能力及肌肉力量)及运动行为(主要为运动喜好、运动自我效能等)评估等11,20。建议临床医师为主导,运动健康师配合完成。2.运动处方制定:根据基础运动量、运动能力及运动习惯等情况,结合患者自身疾病状况及目标设定,依据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要素为患者选择和制定合适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建议运动健康师为主导,临床医师配合完成。智能运动处方工具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简化运动处方出具流程,减轻处方制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据此出具的运动处方,需经临床医师审核。3.运动执行和管理:运动健康师对患者进行运动实践(尤其是在运

34、动强度达标方面)指导;护士或健康管理师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监督和评估运动依从性。鼓励应用数字化相关运动健康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手机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等对运动实施进行监督、反馈和指导3032。4.定期评估和方案调整:每隔36个月对患者再次进行运动能力及健康状况评估,调整运动处方;其中,对于抗阻运动,运动能力评估间隔时长可适当缩短。建议临床医师和运动健康师共同完成。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实施流程及分工见图1。二、管理模式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分为“院内院外一体化”和“线上线下一体化”两种管理模式。1.“院内院外一体化”管理模式:针对在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接受运

35、动干预的糖尿病患者,通过系统性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包括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结果等)和运动能力等,由临床医师与运动健康师共同制定运动处方及运动目标,设置专人操作运动处方数据库,并由运动健康师指导患者实施运动,利用可穿戴设备等初步评判运动干预效果。期间,注意加强与院外康复机构、体育机构或医疗健身中心的合作,以期为患者院外运动的顺利实施提供过渡。针对拟在运动相关健康管理中心或运动健身会所接受运动干预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先至医疗机构进行个体化运动处方制定,随后在院外有序开展运动干预,循序渐进,并注重提高运动依从性。院外运动干预期间,如出现血糖波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变化,应通过联动机制,及时指导患

36、者返回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评估。院外运动处方实施中如无特殊情况出现,也建议安排患者定期至相关医疗机构,重新评估健康状况及运动能力等,更新运动干预处方,继而形成“院内院外一体化”运动干预管理模式。2.“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机应用程序进行管理。患者接受运动健康师开展的线下运动指导时,可借助“互联网+”或手机应用程序等技术手段或措施,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患者个人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互联网平台录入个人信息,包括饮食、运动习惯、安全性评估数据,建立个体健康特征数据库并录入运动处方,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可穿戴设备对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时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运动后可进行个人自我疲劳感

37、觉评分,并进行血糖监测,将相关运动数据传输到临床医师和运动健康师,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运动处方的有效性和患者依从性,为进一步提升运动干预效果并为患者转入“线上”管理提供过渡。对接受线下运动干预且效果优良者,可将运动干预相关动作要领或整套运动干预操作视频上传至平台/信息终端,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监测,开展线上运动干预,从而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动干预管理模式。三、注意事项在实际运动干预开展中,为提高运动干预效果及依从性等,“院内院外一体化”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模式可同时进行。对于接受运动干预的糖尿病患者可实施分层管理:(1)存在心血管疾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疾病状况不明/不稳

38、定或首次接受运动干预者,不论平素是否规律运动,都建议在医疗机构内接受系统性评估、制定运动处方、接受一段时间运动干预后,再转入院外接受长期运动干预,并定期至医疗机构接受运动及疾病状况评估。(2)疾病状况相对稳定且近半年内进行过相关医学筛查(如心电图、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检测等),可先在 1040fmx_T3RoZXJNaXJyb3Jz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年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Chin J Diabetes Mellitus,October 2022,Vol.14,No.10医疗机构内制定运动处方,再至运动相关健康管理中心或运动健身会所接受院外运动干预。展望近年来我国糖尿

39、病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尽管降糖药物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但运动干预作为糖尿病治疗基石的地位不可撼动。体医融合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慢性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理念,为制定相关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了创新思路,亦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由之路33。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可有效弥补传统糖尿病运动干预中普遍存在的专业人员不足、运动治疗缺乏系统管理不足等问题,助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中体医融合以及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中“体卫融合”健康举措和健康理念的落地实施。然而,现阶段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打通医疗卫生机构与体育机构或医疗健身中心信息共享之间的“壁垒”

40、?如何有效实现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动在运动干预中的联动/双向转诊机制?如何培养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的跨学科专业人才?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或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糖尿病运动干预及形成运动处方的动态调整机制?以及如何将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作为付费项目纳入慢病管理医保目录中等?需要从患者个人、医疗卫生机构、体育机构医疗、政府决策机构等层面开展多维度协同创新,以促进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的实施和推广。DJJJJ注:a医学筛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史(如糖尿病并发症),用药情况(如降糖、降压药物),体格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运动前末梢血糖及临床医师认为必要的糖尿病并发症

41、(如眼底筛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图1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流程图 1041fmx_T3RoZXJNaXJyb3Jz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年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Chin J Diabetes Mellitus,October 2022,Vol.14,No.10主要执笔专家邱山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徐凯(南京体育学院)章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建军(首都体育学院)袁鹏(上海体育学院)赵彦(南京体育学院)孙子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赵家军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共识制定专家组(按姓氏

42、拼音排序)陈宝宜(南京市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邸阜生(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郭建军(首都体育学院)郭立新(卫生部北京医院)姜宏卫(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伟新(东南大学体育系)梁辰(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李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邱山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孙子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武晓泓(浙江省人民医院)徐凯(南京体育学院)严孙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新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袁慧娟(河南省人民医院)袁鹏(上海体育学院)曾天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章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

43、属医院)赵家军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赵彦(南京体育学院)声明:本共识代表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联合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康复联盟组织内分泌学、康复医学及体育科学领域等 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 编写组的立场。在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实践问题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参加讨论的专家使用的是他们的判断和经验。制定本共识是为了提供临床指导和参考,而不是对所有个体患者的规定,不能代替临床医师的判断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参考文献1Savikj M,Zierath JR.Train

44、 like an athlete:applyingexercise interventions to manage type 2 diabetesJ.Diabetologia,2020,63(8):14911499.DOI:10.1007/s00125020051669.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3QiuS,CaiX,YangB,et al.Associationbetween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ametaanalysisJ.Obesity(Si

45、lver Spring),2019,27(2):315324.DOI:10.1002/oby.22368.4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DOI:10.1056/NEJMoa0908292.5RiddellMC,GallenIW,SmartCE,et al.Exercisemanagement in type 1 diabetes:a consensus statementJ.Lancet Diabet

46、es Endocrinol,2017,5(5):377390.DOI:10.1016/S22138587(17)300141.6Li Y,Teng D,Shi X,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national cross sectionalstudyJ.BMJ,2020,369:m997.DOI:10.1136/bmj.m997.7Shah AD,Langenberg C,Ra

47、psomaniki E,et al.Type 2diabetes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cohort study in 1.9 million peopleJ.Lancet DiabetesEndocrinol,2015,3(2):105113.DOI:10.1016/S22138587(14)702190.8Chow LS,Gerszten RE,Taylor JM,et al.Exerkines in health,resilience and diseaseJ.Nat Rev Endocrinol,2022,18(5):273

48、289.DOI:10.1038/s41574022006412.9Qiu S,Cai X,Yin H,et al.Exercise training and endothelial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metaanalysisJ.Cardiovasc Diabetol,2018,17(1):64.DOI:10.1186/s1293301807112.10Hansen D,De Strijcker D,Calders P.Impact of enduranceexercisetraininginthefastedstateonmu

49、sclebiochemistry and metabolism in healthy subjects:canthese effects be of particular clinical benefit to type 2diabetesmellitusandinsulinresistantpatients?J.SportsMed,2017,47(3):415428.DOI:10.1007/s402790160594x.11ColbergSR,SigalRJ,YardleyJE,et al.Physicalactivity/exercise and diabetes:a position s

50、tatement of the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16,39(11):20652079.DOI:10.2337/dc161728.12Yerramalla MS,Fayosse A,Dugravot A,et al.Association ofmoderate and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with incidence oftype 2 diabetes and subsequent mortality:27 yearfollowup of the Whitehall studyJ.D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