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矿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火灾类型 根据国家标准修订发布的火灾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1.2火灾事故易发生区域 项目部生活区;施工现场、施工隧道内。 1.3火灾事故可能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 1、火灾可能发生的季节 火灾事故多发生于干燥、多风的春秋季节,但生产作业活动引发的火灾事故则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2、火灾事
2、故发生的严重程度 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生产终止,导致财产损失甚至失去生命; 着火过程中易产生烟气,如人员吸入肺部造成呼吸不适甚至使人窒息或烧伤事故;着火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1 2应急处置 2.1处置程序 图2-1应急处置程序图 项目经理部事故发生 事故调查上级主管部门现场抢救物资人员机械定点医院抢险领导小组调动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及人员进行抢修施工配合总监理工程师业主停工指令进行整改申请复工批准施工 1、项目部火灾处理程序。发生火情,第一发现人应高声呼喊,使附近人员能够听到或协助扑救,同时拔打火警电话“119”。电话描述如下内容;单位名称、所在区域、周国显著标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线、
3、候车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火源、着火部位、火势情况及程度。随后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辆。 2、发生火情后,电工负责断电,现场人员组织各部门人员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如果是由于电路失火,必须先切断电源,严禁使用水或液体.灭火器灭火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3、火灾发生时,为防止有人被困,发生窒息伤害,准备部分毛巾,湿润后蒙在口、鼻上,抢救被困人员时,为其准备同样毛巾,以备应急时使用,防止有毒有害气2 体吸入肺中,造成窒息伤害。被烧人员救出后应采取简单的救护方法救,如用净水冲洗一下被烧部位,将污物冲净。再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同时联系急救车抢救。 4、组织扑救火灾。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应急准备与响应指挥
4、部及时报警,并要立即组织基地或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员和职工进行扑救火灾,应急救援队选择相应器材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要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派人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充分利用施工现场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在火灾初期阶段使用灭火器、消防栓进行火灾扑救。根据情况确定疏散、逃生通道,指挥撤离,并维持秩序和清点人数。根据伤员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并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做好现场保护工作,设立警示牌,防止二次火险。 5、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在现场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疏散通道
5、,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人员可按图示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6、协助公安消防队灭火:善后处置组拨打1 19、120求救,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应急小组成员要简要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协助消防队员灭火,听从专业消防队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7、现场保护。当火灾发生时和扑灭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事故原因和对责任人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其他有效措施,使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到最底限度。 3 2.2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现场救护 事实证明,从火场中抢救出的一些因热烟气窒息休克或呼吸道烧伤而
6、呼吸困难、生命垂危的伤员,如果在现场能及时加以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以及供氧等现场急救措施,是可以挽回生命的。除了通知医务人员外,我们救援人员也应具体一定的急救知识,其主要做法有: 1、对一些处于昏迷状态的人员,及时给于呼吸新鲜空气,如使用救援人员的空气呼吸器。 2、检查受伤人员的生命体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应就地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再转移至安全区域或转送医院。 3、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 4、固定。有骨折的伤员,有条件的可利用专门器材进行固定,也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木板、担架等进行简单固定后送医院。 5、转运。根据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转送
7、至定点医院。 3注意事项 3.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3.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火情、火势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救援器材。 2、在危险区域以外才可设置应急照明灯。 3.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 4 2、应急救援时应注意,防止事故扩大。 3、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3.4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救援结束后,立即查看灾害现场是否还有不安全因素,是否还有被困人员,并采取妥善防范措施。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