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暑假作业
语文学科 高一年级 练习1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语言文字应用(5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震颤chàn 憎恨zèng 摇曳yè 脊骨jǐ 浪遏è飞舟
B.召zhào唤 矿藏zàng 给jǐ予 沉湎miǎn 百舸(gě)争流
C.倔强jué 栖息qī 干瘪biě 吮吸shǔn 挥斥方遒qiú
D.闪烁shuò 抹煞shā 蒙蔽méng 挣脱zhēng 不屈不挠náo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灰烬jìn 迂回yū 炫耀xuàn 磕绊bàn 汗流浃背jiā
B.水泵bèng 教诲huǐ 战栗lì 不驯(xùn) 恪尽职守kè
C.粘贴zhān 怪癖pì 摭拾zhí 冰雹báo 自艾自怜yì
D.颤抖chàn 抹煞shà 巷道hàng 祈祷qí 面面相觑(qù)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睫毛jié 瞳孔 tóng 斟酌zhēn 雏形chú 瞠目结舌táng
B.澄清chéng 思忖cǔn 商榷què 夭折yāo 引吭试啼háng
C.纤巧xiān 擂鼓lèi 撩liāo起 狭隘ài 木直中绳zhòng
D.啮噬shì 刻薄báo 戕害qiāng 槁暴pù 心无旁骛wù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碾成niǎn 沉湎miǎn 晨曦xī 嬉游xī 翅膀甫健pǔ
B.橘子jú 轻蔑miè 溺爱nì 跋涉shè 锲(qì)而不舍
C.掎角jī 甄别zhēn 妥帖tiē 谄媚chǎn 曝背谈天pù
D.麻痹bì 跬步kuǐ 舟楫jí 须臾yú 絮絮叨叨dāo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藐视miǎo 吝啬sè 犄角jī 斟酌zhuó 镌刻雕塑juān
B.强弩nǔ 驽马nú 句读dòu 慰藉jiè 方兴未艾ài
C.偌大nuò 夹衣jiá 稚嫩zhì 模拟mó 晕头转向yūn
D.斑斓lán 骐骥jì 炽热zhì 参省xǐng 焚膏继晷guǐ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炫耀/眩晕 抓阄/闸门 按捺/奈何 溘然/恪尽职守
B. 戕害/铿锵 怪癖/精辟 字帖/妥帖 芳菲/妄自菲薄
C. 刹那/刹车 烙印/炮烙 擂鼓/擂台 摇曳/熠熠生辉
D. 圈定/圈棚 缔造/真谛 屏窒/屏退 饶舌/不屈不挠
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灰烬(jìn) 货筐kuàng 遒劲(qiú) 雏(chú)形 自怨自艾(yì)
B.戕害(qiāng) 符箓lù 魁梧(kuí) 恢(huī)宏 锲而不舍(qiè)
C.翘首(qiào) 田塍(chéng)茁壮(zhuó) 正朔(shuò) 东渐于海(jiàn)
D.月晕(yùn) 酝酿(liàng) 慰藉(jiè) 横蛮hèng 冯虚御风(píng)
8.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着凉/不着边际 塞车/茅塞顿开 躯壳/金蝉脱壳
B.咯血/一针见血 切削/削足适履 纰缪/未雨绸缪
C.怨艾/方兴未艾 曲调/曲尽其妙 乘船/千乘之国
D.属相/冠盖相属 折扣/蟾宫折桂 脊椎/椎心泣血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杂沓/挞伐 邂逅/藏污纳垢 嚼铁咀金/朵颐大嚼
B.鹬蚌/鬻爵 古刹/铩羽而归 自怜自艾/方兴未艾
C.酩酊/冥顽 蓬荜/惩前毖后 车载斗量/载歌载舞
D.拥趸/打盹 一幢/横冲直撞 直截了当/安步当车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揣度/置之度外 称职/称兄道弟 田薄/日薄西山
B.扛旗/力能扛鼎 行当/行云流水 绰约/绰绰有余
C.殉职/徇私枉法 弹劾/言简意赅 疏浚/日月如梭
D.晦暗/诲人不倦 揣摩/惴惴不安 格律/恪守不渝
11.解说下面这幅漫画,概括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准确。(共不超过60个字)(4分)
解说:
( 3分)
寓意: (1分)
1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16%,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总供电量的1.2%,到2020年要达到5%,到2030年达到10%。所以,核电应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② ③ ④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① ② ③
14. 阅读下面的示例,为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主旨明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示例:[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
[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
15.简要概括原初引力波的发现是“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的依据。(4分)
科学家宣布首次观测到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证据,若获证实,这将是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诞生之初产生的原初引力波的存在,这一发现有力地佐证了广义相对论。引力波可以作为光观测以外另一种观测宇宙的手段,由此打开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大门。现在关于大爆炸原初时刻的理论模型有数百个,原初引力波忠实记录了暴涨时期的物理过程,如果观测结果是真的,那么很多理论模型会被排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测量到引力波的独特印记——B模式偏振,新发现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力度。
答:
16.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不超过25个字)
二、名句名篇默写(15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輮使之然也。
(3)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7)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11)言者无罪,__ ___。(《诗经》)
(12)靡不有初,_ ____。(《诗经》)
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黄土招魂 王灏然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了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方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早已深深地渗透、交融于这一片承载着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和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思想的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沉思,但沉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了我们更多。
⑤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它那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的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黄土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⑦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间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的寻觅,古老的黄土地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浩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善的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其对精神方面的摒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⑨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这片原始的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
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庄园,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
(选自《中国散文家》双月刊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8.文章题目为“黄土招魂”,请结合全文概括“黄土魂”所包含的具体内涵。
答:
(5分)
19.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第⑤段画线文字叙写了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景象,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答:
21.第⑦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怀着怎样的复杂心情。(6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传统中国社会不乏契约精神
①当代中国普遍存在的不尊重契约现象,导致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甚至有人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中国历来就没有契约传统。中国人真的没有契约精神?中国真的没有契约传统吗?
②契约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在狭义上,主要是私人契约精神,包含契约自由、契约平等、契约信守及契约救济的精神,这是支撑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价值基础。韦伯在讨论宗教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质理性”概念,是法律的理想类型,它与黄宗智构建的强调统治者的意志在法律制度中起作用的“实体理性”概念,是两个比较切近的概念。很显然,这二者都不是适合解释中国传统契约实践的理论类型。而李泽厚提出了中国人侧重实用而相对地忽略形式理性与逻辑抽象的思维特性的“实践理性”概念,将这一概念结合一些较为常见的历史材料,似乎可以对中国传统契约实践作出一种可行的并且有说服力的解释。
③仅就契约文书本身而言,指责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就是值得怀疑的。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刻在铜鼎上的买卖契约。到了秦汉,人们有关交易的契约被记载到竹简上,且数量颇为可观。魏晋以来,大量的纸质契约文书已经出现,一直延至明清,仅留存至今的就数以千万计。我们当然不能说存在契约文书就有“契约精神”,但数量庞大的契约文书无疑是我们观察中国契约传统的一个窗口。
④一些研究者通过对中国历代契约文本的考察,发现民间契约的有效运作,是由于“契约的自己执行的性质”,尽管这种“自己执行”远非完美,但由于传统契约中这种复杂制度的存在,个人间交易的顺利完成,更多的是依靠契约形式的发展以及契约中重要的实体性规范,这些规范直接构成了保障契约自己实施和自己履行的机制。仔细审视历代契约文书,其中确实透露出不少有关订约、履约规范的信息。
⑤在中国古代,国家法制及司法亦对诚信履约极端重视,在涉及契约的法律裁判中,背信、违契等行为也是历代司法制裁的对象。早在唐代的律令制度中,就包含有保障契约履行的法律条文。《唐律疏议》明确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很显然,对契约的毁弃,在传统司法中已是律令所禁止的“罪”。
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儒家历来倡导诚实有信的正面价值,要求人言为信,故“画指为信”“立据为信”等是历代契约书写的惯用语;佛教、道教等又以“违契遭报”等观念,从反面督促契约的诚信履行。这些基于道德伦理的礼俗文化观,虽然未必符合现代的科学精神,但确实从某个角度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契约精神,维系着民间契约的实际运行。
⑦今天部分国人存在不尊重契约的现象,绝不能简单地归罪于传统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在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旧的价值观几乎完全被废弃,新的价值观难以匆遽建立,又逢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一部分人唯利是图,道德、礼俗全置之脑后。当然,司法公正和权威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又从反面消解了人们在契约中诚实有信的积极性。当前,我们应重建中国人的契约精神,而不是武断地指责中国传统社会缺乏契约精神。
22.概括作者认为“传统中国社会不乏契约精神”的理由。(6分)
答:
23.文章第②、⑤两段各自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
24. 请联系全文探讨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6分)
答: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