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 试述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基本特征。(第一章)p18-20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早期的元气说,阴阳说,五行说等自然观学说。中国古代自然观基本理论:元气说,阴阳学说,五行说。基本特征:a.有机整体性:基于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中国人往往强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有机联系。b.朴素的辩证性: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蕴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u 2、试比较中国和古希腊自然观的差异。(第一章)p24表1-1-2项目古代中国古希腊自然的始基比较无形,注重关系和功能比较有形,注重本体和结构辩证法对辩证法中的某些辩证技巧和合法性感兴趣,更注意系统和关系对形式逻辑和对论证的纯抽象分析感兴趣,更注意部
2、分和结构自然哲学在五行和阴阳学说上有重要的理论推理没有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也不具有种类繁多,比较极端的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有种类繁多的鼓吹极端的见解哲学科学风格上的总倾向更关心社会和价值,更注重实效更关心可行可被利用的东西追求圆满,中庸的解释和答案不大关心基础性的问题,也没有为了理论而追求抽象思维的观念不清晰,追求模糊默会性更关心自然和人的认识本身,更专注于基础性问题有为了理论而追求抽象思维的观念,追求极端激进的答案关于规律的可言说的性质不清晰,追求模糊默会性较清晰,追求言说确定性认识自然还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的特征更强认识自然本身的特征更强案例:社会关系在自然
3、观中天文与人文中央集权的社会特征反应在天象解释体系中中央集权的秩序性特别强:二十八星宿与北斗紫徽宫在天象的解释方面,天文的故事体现了希腊自由城邦的社会性:各种星座,如大熊和小熊星座的神话u 3试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及系统自然观思想1. 现代自然科学基础A 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三大发现和两朵乌云(以太阳漂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证实了电子流。B 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1905年,爱因斯坦在解决以太阳漂实验所蕴含的新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矛盾中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在解
4、决黑体辐射问题的过程中创立了量子力学。基因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C.系统科学:以人类社会系统和生命系统为代表的宏观层次的科学技术的系统科学获得了蓬勃发展。2. 系统自然观的思想: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揭示出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些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a 从存在的自然到演化的自然b 从机械决定论到内在随机性c 从自然的简单性到自然的复杂性d 从线性的自然到非线性的自然u 试述传统发展观的缺陷1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忽
5、视了人与自然的平衡。2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缺乏整体协调观念忽视了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观基本内涵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要点包括:a 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b 发展是全面的。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系统的发展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c 发展要有限度,不能超出自然的承载能力。d 发展要以生态平衡为前提。生态平衡是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公众性原则
6、u 5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因为没有问题的明确指向,具有目标意义的科学事实便无法从经验事实的脑海中浮现。提出问题不仅能够帮助科学家在已有的经验事实中筛选出有意义的部分,而且能够促使他们去寻找和发现新的科学事实,而提出新的假说,最终建立科学理论。提出问题不仅需要敢于摆脱陈旧学说和传统观念的勇气,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进行科学研究首先在于能否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问题既是研究的起点,又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u 6.试述科学事实的基本规定性及科学事实,经验事实,客观事实的区别和联系。科学事
7、实是指科学认识主体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被实践检验过的,被证明为正确反应了客观事实的真实描述或判断。a 区别:客观事实是指作为感性认识对象而客观存在的现象和事物本身。经验事实是指用某种语言或文字对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所做出的陈述个判断。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主要区别在于:客观事实是客观的,科学事实属于认识范畴,它作为观察与实验的结果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事实转化为科学事实不仅与客观事实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的区别:虽然科学事实也属于经验事实的范畴,但并非所有的经验事实都是科学事实,只有那些经过鉴定,被认为是对客观事
8、实的真实或正确反映的经验事实,才称得上是科学事实。b 联系 :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认识的对象,就不可能有科学事实。从认识论上看客观事实是第一性的,科学事实是从客观事实转化而来。客观事实转化为科学事实的过程,就是人类感觉和认识客观事实的过程。经验事实是人们通过感官或仪器对客观事实的数字,图像等的反映和记录。u 7.试述科学观察方法的含义,分类及一般原则及科学实验的含义,分类,特点及作用。a科学观察方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对象进行考察和感知,以获取科学事实为目的的一种感性活动,是人们获取经验知识的方法之一。b按观察的方式和手段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9、按观察的性质和内容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c 一般原则: 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可观察性原则d 科学实验: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包括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认为控制或模拟自然事物或现象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e 分类: 根据实验结果性质不同分为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分析实验。根据实验功能不同分为 析因实验,对照试验,判决实验根据研究手段和研究对象的关系分为 直接实验,间接实验f 特点:1能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能证明客观必然性。3实验方法渗透着理论。4实验方法所揭示的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g 作用:1科学实验可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科学实验可以
10、强化研究对象。3科学实验可以使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科学实验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而认识对象的性质。5科学实验是检验假说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6科学实验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u 试述类比方法的含义作用,规则和局限性。a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进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方式,即依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某种类似或相似的关系,从已知这一对象有某种属性而推出另一对象有某一相应的性质。b作用:1类比推理的作用表现在科研中具有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模拟实验提供逻辑基础。2类比推理为科学方法发现或技术发
11、明提供线索。3类比推理是阐明科学见解的辅助手段。4是提出科学假说的重要途径。c局限性:1类比推理的结论带有或然性。2类比的逻辑依据不充分d规则:1抓住两类对象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类比。2要尽可能的增加类比对象相同属性的数量,列举的相同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大。3在类比过程中要注意最后是否有与其结论相矛盾的属性,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出现错误的结论。u 归纳法的含义及逻辑特征?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的含义及逻辑形式怎样?1归纳法的含义:是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原理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2逻辑特征:前提是陈述个别事实属性的单称命题,结论是陈述某个普遍性原理的全称命题,归纳法的客
12、观基础一般存在与个别之中。3完全归纳法:根据对某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的考察,从而对该对象作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逻辑形式 3简单枚举法 : 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同类对象中不断重复而没有遇到反例,从而对该类所有对象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逻辑形式4科学归纳法:根据某类事物部分对象及其之间的必然联系而作出关于该类所有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式。逻辑形式u 12、简述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第七章)u 15何谓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怎样?a科学共同体,那些具有共同的体制目标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的科学家所组成的集团b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归纳为以下几点:1普
13、遍主义: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科学的大门向所有的人开放.2公有主义:一切科学和发明本质上都是社会合作的产物,一切科学发明和创造只有为社会所认可,接受才是有意义的。3无私利性:在科学大职业化的时代,对科学的追求还是被定义为对真理的探索,其次才是的谋生的手段。4有条件的怀疑:科学家绝不应不经任何分析判断而盲目接受任何东西。u 16.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条件及中医药发展状况,谈谈你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在1930年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 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地位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演绎而来,而是在文明
14、程度相对落后的欧洲诞生呢?”。有学者研究认为出现上面的问题是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思想的僵化,外交的闭锁。从而导致了科技的落后。而又有人认为“李约瑟难题”不成立,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科学中的一部分,随着西学东渐,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等传统科学逐渐被近代科学所取代的时候,只有中医学一枝独秀,没有被西医学所取代而成为科学史上的奇迹。我支持后者。但是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条件及中医药发展状况,中医学确实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究其愿意可以归纳一下几点:1封闭的理论体系,重思辨,轻经验的研究方法。重实用。轻理论的价值取向。2形式逻辑的缺乏和系统科学实验的不足。3自明清以来中医研究对象从人体向典籍的异化。助长了“尊经崇古”的保守思想4清末的政治黑暗和明国的混乱,对中医学抵制,甚至取缔。5天人合一的思想和重伦理而轻科技的儒家思想,阻碍了实践方向。6中国的科技水平在近代整体落后,中国传统文化环境的破坏也制约中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