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岭中心小学组合式电子备课案例课题名称数星星的孩子科 目语文教学对象二年级案例设计者杨秀丽教材简析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老人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北极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当年,我们懵然;今天,我们都知道,那是儿童的好奇,是孩子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张衡也在数星星,他偎依着奶奶,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为什么他能数得清?因为他善于观察,发现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说的乱动,而是在有规律地动。也许是爷爷的启发,也许是发现的成就感的驱使,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本课,我们可以先和
2、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如,“撒”字叫金星,“楚”字是火星,“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就奖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这样,您一定会感到教学是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轻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
3、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2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资源教学挂图,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二)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四)指导书写生字。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三、教学过程(一)写出课题。提示“数”(sh()的读音。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
4、,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
5、件事。(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2检查自学效果。(1)字音:数: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sh),在“数星星”中读sh(。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读d%u,在“斗争”中读du。(2)字形:最后一横略短些。楚: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3)词意:一闪一闪: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之间: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距离: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无数: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
6、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四)作业。1写生字各一行。2熟读课文。【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二)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了解张衡在小时候是怎样爱好天文,喜欢研究的。(二)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三、教学过程(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7、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3齐读第6自然段。(二)学习1、2、3自然段。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3学习2、3自然段。(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傻孩子
8、”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三)学习4、5自然段。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2指名读爷爷的
9、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四)总结全文。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2总结:张衡长
10、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五)作业。1写字词各三遍。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3读课文两遍。【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巩固并听写本课生字词。(二)完成课后练习(2)。(三)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巩固本课所学生字新词,能看拼音填词语,完成课后练习2。三、教学过程(一)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按小组读,全班读)再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二)巩固字词的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出示小黑板,指名一人到前边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做完
11、检查对一对这些词,再齐读两遍。2给下面的宇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锤()_祖()_ 棵()_炬()_ 3用多音字组词语。4选字填空。棵颗组祖斗抖一()星星小()发()一()树苗()国一()米一()小草()合北()星一()珠子()传烟()一()红豆()先()动(填空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查字典,说说每组字的字意,区别一下用法的不同。)(三)进行句子训练的设计。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例: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房。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1)张衡坐在院子里。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_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_ 2按课文原句填空。(1)满天的星星像()撒在()里。(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叫()。(3)北斗星总是绕着()转。(四)听写字词。(五)作业。1订正错字,各改三遍。2把课上没做完的练习题做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