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听力理解并非一项被动的活动,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主动过程,听者必须记住所听到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结构,并将说话内容置于直接的或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理解。听说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二:一方面,人为割裂听和说,把一个有机的整体划分成听力和口语两门课程。以往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几乎没有语言、表情和动作等。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味让学生长时间反复听语言材料,然后做题,继而教师宣布答案,最后再听语言材料。而口语教学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输入,学生也很难达到锻炼的目的,无法完成有效的输出。另一方面,思维教育的缺乏
2、。中西方的思维差异是制约学生获得有效输入和完成有效输出的重要因素。在听说过程中,学生往往要经历外语母语外语的思维过程。由于缺乏对思维教育的系统性训练,学生在交际中频频犯下诸如中式思维、语法思维、浅层思维和片面思维等错误,听到的英语无法理解,说出的英语不够生动。听力理解并非一项被动的活动,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主动过程,听者必须记住所听到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结构,并将说话内容置于直接的或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理解。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提倡听说并举的综合教学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一、如何提高英语听力1找出影响听力理解的障碍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主要有:第一,语音语调。一是学生自身的语音语调存
3、在问题;二是学生单独发音没有问题,但不熟悉连读、弱读、协同发音等日常交流中的语音现象,缺乏超音段语音知识,没有韵律感。第二,语速。不少学生习惯了语速较慢、字正腔圆的朗读带,对于真实交际状况下的正常语速或接近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第三,词汇量。一是有的学生词汇量确实较小。二是不懂得抓关键词。很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都存在一个误区,即必须听懂每一个单词,而忽略了一个事实:我们在听母语时,很多时候也并没有听懂每一个字,但并不影响理解和交流。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进而理解整体,才是提高交际水平的主要推动力。第四,知识面和文化背景。除了语言层面上的问题以外,语言材料的内容对学生的听力理解也有
4、影响。缺乏相应的文化储备,学生对一些历史典故、风俗习惯感到陌生,势必影响对材料的理解。第五,心理因素。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些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2构建听力自主学习模式听力应分为精听和泛听。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基本功,逐步习惯外国人讲话时的发音和语调在语流中的变化,以及听熟基本词、常用词和常用句型。泛听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精听的成果,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更快地提高听觉反应能力。除对学生进行精听训练外,教师应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语言和语用水平布置相应的课外泛听教材,有效地提高听辩能力。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提供了一个
5、融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最生动、最真实的可理解输入,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设置任务,积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实时的指导;教会学生一些听力技巧,强化发展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养成听前准备的“超前意识”,提高理解的效度和信度。二、如何提高英语口语1调整教学目标突出听说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可据实情将目标系统化、阶段化:前期着眼于夯实语音语调等基本语言素质、加强背诵、培养良好的自主训练习惯与能力;后期突出听能、概括、转述、交际策略训练,侧重交际、辩论、演讲能力训练,进行跨文化交流训练,依次分解实现总目标并做到听说训练不断线。2恪守因人、因材施教原则由于
6、学生在兴趣、习惯、情感等非智力方面,以及在知识背景、思维方法、语言悟性、自主能力等智性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在实施听说教学时,灵活、务实、创新,突出个性化教学与类别管理,更符合现代外语教育理念和人本精神。3更新、优化教材,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样本严把教材编写关是成功实施听说教学的关键。为了极大地激发学生训练听说的情感动力,该类教材的编写及内容的取舍,不仅应“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普遍教学原则、体现教学方法”,还应符合以人为本,贴近时代、以交际为目的,追求真实的发展趋势,更应体现自身特色,既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话语规则,也能提供融趣味性、启迪性、适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最佳语料和实践活动。4构
7、建真实的交际环境根据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和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 理论,以及Long和Porter的“交互修正理论”,促成语言习得的真实语言环境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第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第三,运用过程中的交互修正。在听说课程中,选择大量的真实语料,日常生活“英语化”,将极大地促进真实交际环境的构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通过习语、对话、脱口秀、自我表达、英汉口头互译和演讲;训练和巩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定义、描述、解释、使用习语、口译和合理猜测的能力。只有在掌握了语言技能的前提下,加强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才能真正巩固已掌握的语言知识。三、听说课
8、程的教学设想在实际教学中,听说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听说并举符合二语习得理论。Krashen曾指出:无论儿童或成年人,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头等重要的事就是听力理解,只有学生的听力能力得以发展时,他们才对语言充满自信。同时Krashen还提出口语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然输入,也就是接近现实的听力材料。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语言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习得的过程。在听说课程中,教师通过听力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表达,常见句型;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语言环境,促进学生通过口语练习,把已学的知识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交际。听说并举符合交际教学法原则。教师在明确了听力和口语的任务
9、和目标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运用英语,利用听说一体训练,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交际能力。1精心选择真实语料,便于转化成有效输出在真实语料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四个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从熟悉的真实英语口语语料,过渡到一般性题材讲座和演讲,再到英语辩论、专题讲座和专业课程。(2)适度超载原则。语言基本符合或适当超越学生现有的英语语法和词汇等水平,并向学生较为详细地介绍不同于英语书面文体的英语日常谈话文体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和副语言特征。(3)多样化原则。所听英语口音力求多样化,既要听标准英语,又大量接触非标准英语,这样才能在将来适应各种交际场合。(4)普通型R
10、P原则。不要选用特别的小地方口音。因为普通型RP是英国英语的本族人最广泛接受的、最容易听懂的口音,同时也是操RP口音的许多人在说话时最为接近的口音,已经突破了地域和阶层的限制。2布置任务,听说结合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从听力材料中分析出有用的体裁和表达法,并及时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完成任务。具体做法如下:听前。首先,教师应系统地介绍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置身于一个完整的语言背景中。其次,让学生看标题展开想象,设想听力材料的相关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展开背景知识口语讨论。听中。首先,让学生听第一遍,抓住听力材料的主题;然后,听第二遍,重点听听力材料的详细内容。若内容复杂、细节较多,学生不能一次性掌握所有信息,不妨再听第三遍。这次教师应将听力材料分段播放,并在播放前提示内容,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同时,在听辩过程中,可要求学生跟读关键词句,并在听完后进行复述练习。最后,将听力材料完整地播放一遍,使学生把握对话的整体结构,为下一步进行稳定的产出练习奠定基础。听后。教师布置练习。如:要求学生写下听辩过程中的感受,列出认为应该记住的表达法,以此使学生再次经历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要求学生进行口语操练。如让学生运用课上学习到的表达法描述事物、介绍人物、评论现象等。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组织开展场景模拟,辩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