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 51409-2020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上传人:tea****ft 文档编号:66613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PDF 页数:83 大小:24.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51409-2020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GB∕T 51409-2020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GB∕T 51409-2020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GB∕T 51409-2020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GB∕T 51409-2020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IT 5 1 4 0 9一2 0 2 0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T e c h n i c a l s t a n d a r d f o r i n t e g r a t e d s u P e r v i s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f d a t a c e n t e r2 0 2 0 一0 1 一1 6 发布2 0 2 0 一0 7 一0 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局联合

2、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T e c h n i c a l s t a n d a r d f o r i n t e g r a t e d s u p e r v i s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f d a t a c e n t e rG B / T5 1 4 0 9一 2 0 2 0主编部 门: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工业 和信 息化 部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 日期 : 2 0 2 0 年7 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 0 2 0 北京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 0 2 0年第 4 7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的公告 现批准 数据中心综 合监控 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为 国家标准 ,编号为 G B / T5 1 4 0 9 一2 0 2 0 , 自 2 0 2 0 年 7 月 1日 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 www. m ohur d . gov . 。 n)公开, 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 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2 0 2 0 年 1 月 1 6日月 IJ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2

4、 0 1 1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 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 2 0 1 1 1 7 号) 的要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和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 编制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实践经验, 吸收近年来的科研成果, 借鉴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经验 , 并广泛征求 了国内有关设计 、 生产 、 研究 、 制造 、 施工 、 运营等单位的意见 , 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总则、 术语和缩略语、 基本规定、 监控范 围、 设计 、 施工安装 、 调试和试运行 、 竣工验收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

5、设部负责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中, 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 , 请将意见或建议 寄至太极计算机股份有 限公 司(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Z n号, 邮编: 1 0 0 0 8 3 ) 。 本 标 准 主 编单 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 院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 发研究院 北京科技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 院有限公司 中电系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 限公

6、司 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A B B ( 中国) 有 限公司 北京 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 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 限公 司吉林 石 化数据中心分公司 中新联动( 天津) 检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陶蕾蕾 薛长立 于庆友 黄群骥 钟景华 闺诗源 张素伟 曹茂春 马卫华 庄玉山 曹继业 肖必龙 林德昌 于新雁 尚振 阳 刘阳 张 忱 周俊踢 赵君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周启彤 裴晓宁 王建民 李勃 黄维荣 黄守峰 梁万华 朱旭红 陈冬目次1 总则2 术语和缩略语2.12 .2术语 缩略语基本规定监控范围 4 . 1 电气系统 4 . 2 空气调节系统 4 . 3 给水排水系统 。

7、 。 。 。 4 . 4 安全防范系统 。 , 4 . 5 消防系统 4 . 6 环境系统5 设计 5 . 1 一般规定 5 . 2 系统组成 5 . 3 数据采集 5 . 4 数据传输 5 . 5 接 口 5 . 6 系统平台6 施工安装 6 . 1 一般规定 6 甲 2 配管配线与敷设 6 . 3 设备安装 6 . 4 施工 安装验 收 , ( 1 )(2 )(2 )(3 )(4 )(6 )( 6 )(9 )(1 1)(1 1)(1 2)(1 3)(1 4)(1 4)(1 5)(1 5)(1 6)(1 7)(1 8)( 2 2)( 2 2)(2 2)(2 4)( 2 7)17 调试和试运行

8、 ( 29) 7 . 1 一般规定 ( 29 ) 7 . 2 调试前的准备 ( 29 ) 7 . 3 单机调试 ( 30 ) 7 . 4 单系统调试 ( 30 ) 7 . 5 系统联调 ( 30 ) 7 . 6 系统试运行 ( 3 1 )8 竣工验收 ( 32) 8 . 1 一般规定 。 。 ( 32 ) 8 . 2 竣工验收条件 、 ( 32 ) 8 . 3 竣工验收的结论与处理 ( 3 3 )附录A 施工安装部分记录 ( 34)附录 B 调试和试运行部分记录 ( 40 )附录C 竣工验收部分记录 ( 42)本标准用词说明 ( 43)引用标准名录 ( 44)附: 条文说明 ( 45)Co n

9、 t e n t sG e n e r a l P r o v i s i o n sTe r ms a n d a b b r e v i a t i o n s2 . 1 Te r ms2 . 2 Ab b r e v i a t l o n s3 B a s i c r e q u i r e me n t s4 S u P e r v is o r ys c o P e 4 . 1 E l e c t r i c 吕 y s t e m 4 . 2 Ai 卜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4 . 3 Wa t e r s u P P l y a

10、 n d d r a i n a g e s y s t e m 4 . 4 S e c u r i t y s y s t e m 4 . S F i r e P r o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4 . 6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y s t e m5 D e s i g n 5 . 1 G 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5 . 2 S y s t e m c o m P o s i t i o n 5 . 3 D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5 . 4 Da t a t

11、r a n s mi s s i o n 5 . 5 I n t e r fac e 5 . 6 S y st e m p la tf o r m ” 一 ” ” ”6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i n s t a l l a t i o n 6 . 1 G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6 . 2 P I P i n g l a ”u t a n d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6 . 3 E q u i P me n t a n d s y s t e m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12、 6 . 4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a c c e p t a n c e( 1 )(2 )(2 )(3 )( 4 )( 6 )( 6 )( 9 )(1 1)(1 1)(1 2)(1 3)(1 4)(1 4)(1 5)(1 5)(1 6)(1 7)(1 8)(2 2)(2 2)(2 2)(2 4)(2 7)37 T e s t i n ga n du n i n t e r r u P t e dr u n n i n gt e s t i n g 7 . 1 G e n e r a l r e q u i

13、r e m e n t s 7 . 2 T e s t i n g P r e P a r a t i o n 7 . 3 S ta n d 一 al o n e test in g . “” “” ”“ ” ” ” ” 7 . 4 S u b s y s t e m t e s t i n g 7 . 5 I n t e g r a t e d t e s t i n g 7 . 6 U n i n t e r r u p t e d r u n n i n g t e st i n g” ” . “ ” ” ” ” ” “ . ” ”8 T h ec o m p l e ti o na c

14、 c e p t a n c e G 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一T h e c o m p l e t i o n a c c e p t a n c e c o n d i t i o n sT h e c o m p l e t i o n a c c e p t a n c e c o n c l u s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2 9)(2 9)(2 9)(3 0)(3 0)(3 0)(3 1)(3 2)(3 2)(3 2)(3 3)(3 4)119曰no 一乙n6八石A P P e n d i xAA

15、P P e n d i xBC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r e c o r dT e s t i n g a n d u n i n t e r r u P t e d r u n n i n g t e s t i n gr e c o r d A p p e n d i x C T h e c o mp l e t i o n a c c e p t a n c e r e c o r d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 o r d in g i n t h i s s t a n d a r dL i

16、 s t o f q 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A d d i t i o n :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 r o v i s i o n s(4 0)(4 2)(4 3)(4 4)(4 5) 41 总则1 . 0 . 1 为规范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 施工与验收,保证系统安全、 可靠、 高效地运行, 制定本标准。1 . 0 . 2 本标准适用于陆地建筑内的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 施工与验收。1 . 0 . 3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 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17、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缩略语2 . 1 术语2 . 1 . 1 数据 中心d a t a 。 e n t e r 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 可以是一栋或几栋建筑物, 也可以是一栋建筑物的一部分, 包括主机房、 辅助区、 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2 . 1 . 2 数据中 心综合监控系统i n t e g r a t e d s u p e r 诚 s io n a n d c o 二t r o l s y s t e m o f d a t a c e n t e r 对数据中心内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集 中监测、 控制和管理 的计算机集成系统。2 . 1 . 3 数据采

18、集d a t a a c q u is i t i o n 通过数据采集主机从数据中心内的各传感器、 计量装置、 集成子系统中收集、 识别和选取数据的过程。2 . 1 . 4 数据传输d a t a t r a n s mis s io n 数据中心内的被监控对象与数据采集主机之间、 数据采集主机与系统平台之间依照标准的通信协议, 经过一条或多条链路传送数据的过程 。2 . 1 . 5 接 口i n t e r f a c e 不同设备或系统之间传输信息 的物理连接和数据交换 。2 . 1 . 6 冗余r e d u n d a n c y 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

19、冗余配置的部件介人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 由此延长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2 . 1 . 7 容错f a u l t t o l e r a n t 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系统, 在同一时刻, 至少有一套系统在 2 正常工作。按容错系统配置的设备, 在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后, 仍能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2 . 2 缩 略语1 / 0 i n p u t / o u t p u tI T I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l i b r a r yU P S u

20、 n i n t e r r u P t i b l e P o w e r s y s t e m输人/ 输 出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不间断电源系统3 基 本 规 定3 . 0 . 1 综合监控系统应对电气系统、 空气调节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 、 安全防范系统 、 消防系统及环境系统进行监控。3 . 0 . 2 电气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高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 柴油发电机组、 照明系统和防雷系统。3 . 0 . 3 空气调节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空调水系统、 空调风系统和机房专用空调系统。3 . 0 . 4 给水排水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管道、 水泵、 水箱、 漏水检测系统和水质检测 系统。3

21、 . 0 . 5 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防人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出人口控制系统、 停车库( 场) 安全管理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 。3 . 0 . 6 消防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3 . 0 . 7 环境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温( 湿) 度、 空气质量和噪声。3 . 0 。 8 综合监控系统不应干扰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 不应改变具有 内部 自动控制功能设备的原有功能。3 . 0 . 9 综合监控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1 应具有对数据 中心 内的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 控制和管理功能; 2 应具有自诊断、 故障报警功能; 3 应具有数据

22、同步 、 配置 同步、 统一时钟功能 ; 4 应具有数据统计 、 分析 、 管理功能; 5 应支持多种协议, 宜预留对外系统的数据接口; 6 应按照信息安全相关要求 , 整体规划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策略, 选择适宜的接人设备安全措施、 数据安全措施、 传输网络安全措施以及不同网络的边界安全隔离措施等;应具有友好 的人机对话界面和汉字支持能力 ;应满足安全性 、 可靠性 、 兼容性 、 先进性 、 可维护性 、 可扩展78J性的要求; 9 关键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 冗余设备宜分机柜设置, 综合监控系统应满足故障或灾害不扩散、 不传播的要求; 10宜具有能效管理、 可视化监控管理、 资产管理、 容量

23、管理、移动应用等功能, 可具有系统运维管理功能。4 监 控 范 围4 . 1 电 气 系 统4 . 1 . 1 高压配电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高压开关设备、 干式变压器 。4 . 1 . 2 高压开关设备的监控内容应符合表 4 . 1 . 2 一 1的规定, 干式变压器的监控内容应符合表4 . 1 . 2 一 2的规定。 表 4 . 1 . 2 一 1 高压开关设备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高压开关 设备进线断路器柜 开关状态、 电压、 电流、 频率、 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故障信息、 报警信息馈线柜 开关状态、 电流、 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故障信息、 报

24、警信息母联断路器柜开关状态、 电流、 故障信息、 报普信息直流信号屏开关状态、 充电电压、 电流、 操作电压、 控制电压表 4 . 1 . 2 一 2 干式变压器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干式变压器绕组温度温控器显示的绕组温度、 报警信息风扇风扇启/ 停状态、 报警信息4 . 1 . 3 低压配电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低压设备 、 U P S 、 直流 系统、 蓄电池组 、 配电列头柜和母线系统 。4 . 1 . 4 低压开关设备的监控内容应符合表4 . 1 . 4的规定。 6表 4 . 1 . 4 低压开关设备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低压开关 设备进线柜 开关状态、

25、电压、 电流、 频率、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有功电度、 电流谐波总畸变率、 报警信息馈线柜开关状态、 电流、 功率因数、 报警信息母 联柜开关状态、 电流、 电压、 报警信息电容补偿柜功率因数、 电流、 温度、 报警信息谐波治理柜开关状态、 谐波电压、 谐波电流、 报警信息集中手动维修 旁路柜开关状态、 电压、 电流、 频率4 . 1 . 5 U P S的监控内容应符合表4 . 1 . 5 的规定。 表 4 . 1 . 5 U P S 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UP SU P S 输人 开关状态、 电压、 电流、 频率、 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UP S输 出 开关状态

26、、 电压、 电流、 频率、 功率 因数、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负载率旁路输人开关状态、 电压、 电流、 频率4 . 1 . 6 直流系统的监控内容应符合表 4 . 1 . 6 的规定。 表 4 . 1 . 6 直流系统监控内容设备大类监 控 内 容直流系统三相输人电压、 直流输人电压、 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蓄电池放电电压低、 故障报警4 . 1 . 7 蓄电池组的监控内容宜符合表 4 . 1 . 7 的规定。 表4 . 1 . 7 蓄电池组监控内容设备大类监 控 内 容蓄电池组蓄电池组总电压、 每只蓄电池电压、 每组充放电电流、 每只蓄电池的内阻蓄电池组总电压高、 低 , 每只

27、蓄电池电压高、 低, 充电电流高4 . 1 . 8 配电列头柜 的监控 内容宜符合表 4 . 1 . 8 的规定 。 表 4 . 1 . 8 配电列头柜监控内容设备 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配电列 头柜输人回路输出回路开关状态 、 电流、 有功功率、 故障信息、 报警信息4 . 1 . 9 母线的监控内容宜符合表4 . 1 . 9 的规定。 表 4 . 1 . 9 母线监控内容设备 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母线输 人电压、 电流、 频率、 有功功率、 故障信息输出开关状态、 有功功率、 电流、 故障信息4 . 1 . 10柴油发电机组 的监控内容应符合表 4 . 1 . 10 的规定。 表

28、 4 . 1 . 10柴油发电机组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适用状态待机运转柴 油发电 机组电气系统加热器开/ 关状态O频率、 功率因数、 各相电压、 电流O发 动机 发动机转速、 机油/ 燃油压力、 机油滤压差、 燃油滤压差O冷却系统 冷却液温度、 出水温度、 进水温度、 冷却水温、 环境温度O供油系统 储油罐液位、 卸油控制状态、 供油控制状态、 报警信息O油箱液位O供油管路阀门状态O漏油检测OO控 制系统报警信息O 功率 因数 、 频率、 各相电压/ 电流、 有功功率O 注: “ 0” 代表不同状态下需要检查内容的选项标记。 8 4 . 1 . 1 1 照明系统应具有监测一般

29、照明、 备用照明和消防应急照明的开关状态 的功能, 宜具有对主要回路的开关控制功能。4 . 1 . 1 2 防雷系统的监控内容应符合表 4 . 1 . 12 的规定 。 表 4 . 1 . 1 2 防雷系统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防雷 系统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工作状态、 泄漏电流、 雷击次数4 . 2 空气调节系统4 . 2 . 1 空调水 系统的监控内容应符合表 4 . 2 . 1 的规定 。 表 4 . 2 . 1 空调水系统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空调水系统制冷机组 运行/ 停止、 故障/ 正常、 手动/ 自动状态, 冷冻水( 冷却水) 供回水温度, 负载率,

30、 蒸发器 ( 冷凝器) 压力, 报警信息开机、 关机回风温度设定、 回风湿度设定冷却塔 运行/ 停止、 故障/ 正常、 手动/ 自动状态, 变频器频率, 供水回水温度, 供水回水流量冷却泵( 冷冻泵) 运行/ 停止、 故障/ 正常、 手动/ 自动状态, 进/ 出口压差, 变频器频率电动水阀开关状态4 . 2 . 2 空调风系统的监控 内容应符合表 4 . 2 . 2 的规定 。 表 4 . 2 . 2 空调风系统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空调风系统风冷新风 新风进风、 出风温( 湿) 度, 过滤网内、 外压差 新风机组开/ 关机状态, 风机、 压缩机、 加热器、 加湿器运行正常/

31、异常状态续表 4 . 2 . 2设备大类 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水冷新风 空调风系统 新风进风、 出风温( 湿 度, 盘管供/ 回水温度, 过滤网内、 外压差 新风机组开/ 关机状态, 风机、 电磁阀、 加热器 、 加湿器运行正常/ 异常状态机房送/ 回风1 机房冷热通道送/ 回风温( 湿) 度正常/ 异常状态4 . 2 . 3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监控内容应符合表4 . 2 . 3的规定。 表 4 . 2 . 3 机房专用空调 系统监控内容设 备大类设 备子类监 控 内 容 空调开/ 关机状态, 回风温( 湿) 度, 压缩机、 加热器、 加湿器、 风机、 冷凝器运行正常/ 异常状态 空调开/

32、关机状态, 回风温( 湿) 度, 供/ 回水温度,电磁 阀、 加热 器 、 加湿器 、 风 机运 行正常/ 异 常状态冷-冷风-水纯 净水系统 水箱液位, 高压泵、 纯水泵、 清洗泵运行正常/ 异常状态机房专用空 调系统管网系统 冷冻水供、 回水温度/ 压力/ 流量, 阀门开关正常/异常状态加湿除湿 加湿/ 除湿器开/ 关机状态, 回风温( 湿) 度, 加湿/ 除湿器漏水报警, 加湿器进水阀工作状态, 加湿/ 除湿器风机运行状态, 加湿/ 除湿器运行正常/ 异常状态蓄冷系统 液位高度及对应温度, 冷冻水供/ 回水流量. 连接管线流量方 向指示正常/ 异 常状 态4 . 3 给水排水系统4 .

33、3 . 1 管道 、 水泵和水箱的监控 内容应符合表 4 . 3 . 1 的规定。 表 4 . 3 . 1 管道、 水泵和水箱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给排水设备管道压力 、 流量水泵开关状态 、 故障信息累计运行时间、 运行频率反馈水箱液位液位过高/ 过低报警4 . 3 . 2 漏水检测系统应在数据中心的空调室内机、 加湿器、 水冷冷水机组、 冷热水管路 、 阀门和给排水 通道等部 位敷设漏 水传感器 , 实时监测数据 中心的漏水情况。4 . 3 . 3 漏水检测宜能准确定位漏水的位置, 发出报警。4 . 3 . 4 综合监控系统宜能对给水排水系统中的给水水质、 流量进行实时检测

34、 。4 . 3 . 5 强制排水设备的运行状态应纳人综合监控系统。4 . 4 安全防范系统4 . 4 . 1 人侵和紧急报警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出人口控制系统、 停车库( 场) 安 全管理 系统和电子巡查 系统应 自成监控 系统 , 并应能提供对外接口及协议, 通信协议应满足综合监控系统的要求, 同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 B 5 0 3 4 8的有关规定。数据中心主机房的视频监控应无盲区。4 . 4 . 2 各集成子系统监控的主要参数应纳人综合监控系统, 各集成子系统之间宜具有联动控制功能。4 . 4 . 3 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 内容应符合表 4 . 4 . 3的

35、规定 。 ll表 4 . 4 . 3 安全防范系统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安全防范 系统人侵和紧急报警系统人侵报警、 紧急报警、 防拆报警 、 故障报警防 区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视频浏览存储/ 回放/ 检索远程控制出人口控制 系统出人 口状态出人 口控制故障报警停车库( 场) 安全 管理系统监视和图像抓拍出人 口控制非法授权开启报警、 故障报警、 车辆防盗报警电子巡查系统巡查状态巡查异常报警4 . 5 消 防 系 统4 . 5 .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自成监控系统,并应能提供对外接口及协议, 通信协议应满足综合监控系统的要求, 同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火灾自

36、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 B5 0 1 1 6 的有关规定。4 . 5 . 2 消防系统的监控 内容应符合表 4 . 5 . 2的规定。 表 4 . 5 . 2 消防系统监控内容设备大类设备子类监 控 内 容消防系统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报警信息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报警信息4 . 6 环 境 系 统4 . 6 . 1 综合监控系统应对数据中心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环境温度、 回风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实时监控, 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 同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 B5 0 1 7 4 的有关规定。4 . 6 . 2 综合监控系统宜对核心设备区及高密设备区内的环境进行监控 。4 . 6

37、 . 3 综合监控系统宜对数据中心内的空气质量、 腐蚀性气体、可燃性气体进行监控,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 B 5 0 1 7 4 的有关规定。4 . 6 . 4 综合监控系统应对总控中心内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5 设计5 . 1 一 般 规 定5 . 1 . 1 综合监控系统工程应根据数据中心的级别、 规模、 功能、 使用环境 的要求进行设计 。5 . 1 . 2 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应满足运行维护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 。5 . 1 . 3 综合监控系统的局部故障不应影响整个综合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5 . 1 . 4 综合监控系统故障时不应影响被监控对象的正常工作和控制功能

38、 。5 . 1 . 5 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应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性,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系统宜采用专用传输网络 , 有线公网传输和无线传输宜有信息加密措施; 2 根据安全管理需要, 系统可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3 应有防病毒和防网络人侵的措施; 4 系统应对用户和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 应对用户和设备基本信息、 属性信息以及身份标识信息等进行管理; 5 当基于不同传输网络的系统和设备联网时, 应采取相应的网络边界安全管理措施 。5 . 1 . 6 综合监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综合监控系统本身不应产生影响监控对象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 。5 . 1 . 7 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应进行接

39、地,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I n。5 . 1 . 8 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应集中设置在总控中心内。5 . 1 . 9 综合监控系统宜顺应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智慧城市等 1 4 新应用的发展。5 . 2 系 统 组 成5 . 2 . 1 综合监控系统应由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和系统平台构成。5 . 2 . 2 系统平台宜采用物理主机部署, 可采用云平台部署。5 . 2 . 3 综合监控系统应配置服务器、 数据存储设备、 工作站、 显示屏 、 网 络设 备 、 U P S 、 数 据 采 集 主 机 、 传 感 器 、 计 量 装 置 和 执行器 。5 . 2 . 4 综合监控系统软件服

40、务器宜与数据库服务器分开配置。5 . 2 . 5 综合监控系统应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 设备的重要性采取冗余结构 、 容错设计和电磁兼容技术。5 . 2 . 6 综合监控系统宜采用集散或分布式网络结构及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支持各种传输网络和多级管理。5 . 2 . 7 服务器、 数据存储设备 、 工作站和网络设备应采用 UP S系统供电。5 . 3 数 据 采 集5 . 3 . 1 数据采集的来源应包括数据中心内的传感器 、 计量装置和集成子系统 。5 . 3 . 2 数据采集主机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 备良好的散热 、 抗震和防尘性能 , 并应便于维护 ; 2 应具有 R S 2 3

41、 2 、 R S 4 8 5 、 R J 4 5 、 U S B等标准通信接口, 支持标准通信协议; 3 应具有采集现场数据 , 进行数据处理 , 并将 相关数据 上传至系统平台的功能; 4 应具有接收响应来自系统平台的监控命令, 并将相应监控命令下达到各传感器 、 计量装置 、 执行器和集成子系统的功能 ; 5 应具有存储功能 , 可存储系统配置参数 、 运行参数 、 系统运 1 5行历史数据、 统计数据, 存储时间不应少于3 个月; 6 设备异常时应具有自动重新启动或后端远程启动功能; 7 应具有断 电恢复后 自动恢复工作 的功能 ; 8 宜具有远程程序下载并重启的功能; 9 宜具有开关量

42、输人、 开关量输出、 模拟量输人、 模拟量输出标准 1/0接口; 10宜具有双电源输人 , 双网口, 可 内置 电池 ; n宜具有通过网络远程进行配置和管理维护功能, 并可脱离上层监控 网络独立运行 ; 12宜具有可视的故障显示装置。5 . 3 . 3 传感器、 计量装置与数据采集主机之间的线缆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当传感器和计量装置提供标准电气接口时, 传感器和计量装置应采用信号线缆和一对一配线方式连接到数据采集主机的输人端 口; 2 当传感器和计量装置提供标准数字通信接口时, 传感器和计量装置应采用标准通信线缆连接到数据采集主机的通信端口。5 . 3 . 4 集成子系统应采用标准通信

43、线缆连接到数据采集主机的通信端 口。5 . 3 . 5 数据采集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报警数据应实时采集; 2 重要数据采集周期宜设置在 3051 次 ; 3 其他数据采集周期宜设置在每 15m in不少于 1 次。5 . 4 数 据 传 输5 . 4 . 1 传感器、 计量装置、 执行器、 集成子系统和数据采集主机之间的传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数据采集主机应具有根据系统平台命令向传感器、 计量装置、 执行器、 集成子系统发送指令和主动定时向监控对象发送指令 l 6的两种工作模式; 2 传感器、 计量装置、 执行器、 集成子系统和数据采集主机之间应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5 . 4 . 2

44、 数据采集主机和系统平台之间的传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数据采集主机和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应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 并应进行数据加密; 2 当网络发生故障时, 数据采集主机应存储未能正常实时上报 的数据 , 等 网络连接恢 复正常后进行断点续传 ; 3 当未能正确采集数据时, 数据采集主机应向系统平台发送故障信息。5 . 4 . 3 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应独立组网。5 . 5接口5 . 5 . 1 综合监控系统应通过标准数据接口将集成子系统接人。5 . 5 . 2 综合监控系统应提供对其他系统的信息接人机制, 应以标准 的、 可扩展 的方式通过接 口进行访问。5 . 5 . 3 综合监控系统应提供

45、标准数据输出接口至第三方系统服务平台。5 . 5 . 4 接口 设计应明确下列内容: 1 接口目的; 2 接口功能; 3 接口物理特性, 包括接口位置、 冗余要求、 通信介质、 链路数量、 连接方式、 供电方式、 物理接口界面、 电磁兼容性要求; 4 通信协议, 包括通信次序、 协议格式、 通信参数、 报文详述、通信方式、 加密方案; 5 接 口测试 , 包括测试计划 、 测试方案 、 测试记录 ; 6 涉及接口工作各方的责任界面; 7 接口点表。5 . 5 . 5 接口宜具有冗余处理机制和故障诊断功能。 1 75 . 6 系 统 平 台5 . 6 . 1 系统平台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46、应是一个开放的软件开发平台, 并应为其他应用软件提供二次开发接 口; 2 应采用模块化结构, 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 使用和维护; 3 应具有对不同产品的集成能力; 4 应在服务器上实现大容量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应完整,并应与集成子系统相对应的数据一致; 5 系统采用的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通信协议应采用通用 的系统 。5 . 6 . 2 系统平台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监测、 控制和报警功能; 2 应具有安全管理、 组态管理、 配置管理、 报警管理、 数据管理 、 报表管理 、 查询统计功能 ; 3 应具有数据备份、 灾难恢复、 系统错误恢复、 人为操作错误恢复功能 ;

47、4 5功能 ; 6 7 8应具有系统时间校准功能 ;应具有对数据采集主机远程配置 、 远 程维护 、 远程 启动 的应具有友好 的人机界面 , 宜提供 电子地图显示功能 ;应具有远程浏览功能 ;应具有用 户标识 与鉴别 、 存取控制 、 视 图机制 、 数据加密 的安全控制机制 ; 9 宜具有能效管理、 资产管理、 容量管理、 可视化监控管理、移动巡检 、 移动应用 、 大数据等分析功能 ; 10宜具有本地运行维护管理和远程运行维护 管理功能 , 可延展至 云运行维护 ; 运 行维护管理应符 合 I T I L中的相关运行 维护管理框架 ; l 8 1 1 可提供系统中文操作指南。5 . 6

48、. 3 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用户身份认证、 角色管理、 操作权限管理和日志等管理功能; 2 宜具有数据加密功能; 3 应保证历史数据不可删除和不可篡改 。5 . 6 . 4 组态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可视化组态工具 , 宜具有远程可视化组态工具 ; 2 应具有组态控件库, 可根据需求定制开发; 3 应具有创建组态模板功能; 4 应具有策略组态功能。5 . 6 . 5 配置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对监控对象进行增加、 删除和修改的功能; 2 应具有批量修改配置参数的功能; 3 应具 有在线配置和修改功能, 在线修改配置时不应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 4 5功 能;

49、 65。 6 。6 1应具有远程配置管理功能 ;应具有将 系统平 台配置 的数据 下载 到数 据采集 主机 的应具有建立、 导人或导出配置模板的功能。报警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根据报警事件的严重性 由低到高将报警事件分为预警 、一般 、 重要 、 紧急四个级别 , 并依次采用蓝色 、 黄色 、 橙 色和红色来加以标识; 2 应具有对每一个信号在线配置报警产生条件、 报警等级和报警阀值区间的功能, 报警阀值区间设置应包含预警上限、 预警下限、 报警上限、 报警下限; 3 应具有设置报警方式和报警流程功能 ; 4 当报警发生时, 无论综合监控系统处于任何界面, 应及时 l 9自动提示报警, 显示报

50、警信息; 5 应提供报警抖动抑制功能; 6 应提供报警屏蔽功能 ; 7 应提供自动和手动两种报警消除方式; 8 应提供多地点、 多事件的并发报警功能, 不得丢失报警信息 ; 9 应提供对报警信息的存储功能; 1 0 应提供对各种历史报警信息进行查询、 统计和打印功能,同时能够查询与报警相关的监测数据; 1 1 宜提供自身故障诊断并发出报警功能; 1 2 应具有报警联动功能; 1 3 宜具有报警事件关联分析功能; 14报警信息不应在任何地方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进行更改或删除 。5 . 6 . 7 数据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将各类历史数据、 报警数据和操作记录保存在系统数据库的功能; 2 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