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化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660606 上传时间:2024-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3.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化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城市化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2.了解哪些因素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3.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4.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5.针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导入: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城市是由乡村演变过来的,那么城市化是个什么样的进程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城市化。 【自主预习】 1.人口向城镇 和城市 不断扩大、 变为 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1)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 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 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 4.城市化的意义: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 。 ②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 、 、 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5.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_________以后,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曲线。这条曲线符合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一:什么是城市化 1、 结合图2.16,2.17,分析你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推力和拉力分别是什么? 活动探究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结合图2.19,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案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城市化随时间变化的三个阶段: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2、 对照图2.18、2.19和图2.23,分析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① 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目前各国处于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 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 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开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并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课堂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用知识框图总结。 检测反馈 1.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 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 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第二课时 导入: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环境也随之受到了影响,那么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__________,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但是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 、 、 、 2.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标。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 污染的_______建筑和 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 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 ,建立一种 循环。 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造成哪些影响?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2、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哪些压力? 3、 试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 活动探究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在生态城市系统中,城市绿地尤其重要,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在上述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 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开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并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课堂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用知识框图总结。 检测反馈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第三节 城市化 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 集聚、范围、乡村、城镇 2、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总人口、社会经济 4、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5、工业革命、“S”形、城市化一般发展的实际 合作探究 活动一: 1、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 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活动二 1、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快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 2、 ① 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巴西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② 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快。 检测反馈 1、D 2、D 第三节 城市化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 改善环境、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低、节能、绿色、景观、协调、良性 合作探究 活动一: 1、 地形:城市建筑平整土地 土壤: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堆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生物: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文: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大气: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幅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 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医疗和教育压力大等问题。 3、 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只能等 活动二 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 检测反馈 1、D 2、C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