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反思 文 霏 我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这节课时,对学生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学生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2、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对民族音乐较为排斥,认为听不动。3、学生大都接触过梁祝的音乐,而且对其中化蝶一段较为熟悉。因此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整节课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除了对学生分析外,我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把重点放在欣赏过程中,其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运用分段欣赏与讲解相结合,了解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各段的音乐表现力与
2、元素。能使学生理解作品中不同乐器的特有音色所代表的不同人物,对各种乐器有所认知,并能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用动人的音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通过设计提问使学生了解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由于,欣赏内容较多,学生活动较少,大部分时间都为旋律欣赏和教师讲解。应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听赏体验为主,设计与课堂目标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先是提出思考问题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通过自己的感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整节课下来,发现内容容量大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不够恰当,上起来很仓促。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让学生能熟悉“爱情主题”的旋律。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不够委婉,没有作到深入浅出。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是表面的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在这学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