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篇一:平凡的岗位感人的事迹
平凡的岗位感人的事迹
看,又是一个新的07。30分,皮肤科已经像往常一样大门敞开,只见几位身影矫健,面带微笑的天使轻快而又忙碌地往来于各个房间之中,一位身着蓝色制服,兢兢业业的寻找每一个角落里的垃圾;三位身着白色护士服,一丝不苟的寻找着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台面、每一件物品上的瑕疵,并彻底清除----那是我们可爱可敬的保洁员大姐和护士美女们。
护士长ⅹⅹⅹ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的人。和她同事2年,无论阴晴圆缺,无论严寒酷暑,从未见她早上送她年仅9岁的孩子上学,相反,每天早上7点半准能见她已经衣帽整齐的拿着浸满消毒水的抹布和保洁员一起并肩作战,抹布中还不时的传来阵阵刺鼻“芬芳”,可她却毫无怨言。问她为什么连卫生都要亲历亲为,她用每一个朴实的汉字组织了一句令我们每一个人对工作态度深思的话语:“每一件物品每天的状态、要怎么收拾、要清理到哪种程度只有我们每天使用的人才清楚,况且我们要对病人负责”
2012年3月,是皮肤科摇摇欲坠的时期,因为两个主人的离开,科里连个主心骨都没有了,剩下的全是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我们都六神无主,惶恐的很,医院甚至有人传言要撤销皮肤科。这时,年仅长我们五六岁的护士长像长辈一样宽慰大家,鼓励大家,并整日奔走于各个领导办公室为科室、为我们大家争取生存的机会。她说“只要她有一点力量,都会用来保全科室,不能让大家无处可归”。在她的带领下,科室不但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门诊量及科室收入还有增无减。而她原本身材娇小的她却日渐消瘦,她那单薄的肩膀上顶住的不仅仅是
科室工作的压力,还有来自医院各方的舆论,大家每双眼睛都在盯着她看,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揣想:“她这位年轻的护士长能扮演好科主任的角色吗。重重压力之下,她还是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说“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工作,做得每件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因此,此时此刻当你踏进皮肤科的大门让能看到大家忙碌而又紧张的身影,仍能看到病人满面愁容而来,满面欢喜而去的镜头。
ⅹⅹ和ⅹⅹ是科室里另外两位年轻的护士,虽说人年轻,护理技术却是很过硬的,我们科就诊人群比较特殊,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家,下到刚出生的新生儿,每次给病人采血时,她们总是详细的交代采血后的注意事项,如何按压止血最有效,按压几分钟才可以松开等待,有些家长心疼孩子采血时哭闹,她们总是很耐心的讲解,消除患者的顾虑,一针见血,过硬的技术屡屡赢得患者的称赞。每次看着病人愉快的笑容,我们心里甚是欣慰。
一个平凡的护士岗位,一身洁白的护士服,一枚小小的五星红旗,她们却用感人的行动诠释了无量的美德和令人振奋的工作精神。
篇二:
为平凡而感动的故事
为平凡而感动的故事
61岁的张家鑫是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假肢技师。43年间,他坚持为残疾人
服务,如今已为上万肢体残疾者安装假肢。
1966年,不满18岁的张家鑫应招到刚成立不久的XX省假肢厂(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前身)做学徒工,跟师学习如何做假肢。
一次,一位在战争中负伤的伤残军人到厂里来更换假肢,保家卫国的光荣和战争的残酷让小伙子震撼了:“原来有这么多人在用生命保卫着我们的安宁。”
如何让这些伤残军人,重新享受到正常人的生活,张家鑫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份力。自此,他跟着师傅刻苦钻研业务,研究怎样把假肢做到最好,如何让伤残者感到舒服。
40多年来,张家鑫练就了过硬的假肢制作手艺,成为业界公认的专家。假肢技艺虽看似不难,但要安装之后完全适合残疾人——哪个部位能承受重力,哪个部位无需力量,都相当讲究。
年轻技师制作出来的假肢,合不合格,都由张家鑫说了算,他只需拿在手里,看上一眼就知道好还是不好。张家鑫强调,“干这一行,不光要手艺好,一颗爱心更重要。”残疾人是一个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和残疾人打交道,必须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友爱。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200多名伤残人员一下子塞满了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为了让他们早日站起来,张家鑫没日没夜地为他们一一量身定做假肢,反复调试,指导他们行走。
为让伤残者得到更好的后期服务,今年以来,张家鑫前后去了10趟灾区。北川中学的文文在康复中心时,张爷爷不仅使他重新拥有了双腿,而且还经常给他鼓励。回家后,为让文文安心高考,张家鑫坚持把一个配件专门送到学校,专程给他安装。
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张家鑫打算一直干下去。“看到残疾人朋友三只脚进来,两只脚出去,就是最大的幸福。”
篇三:平凡信合人、感动小故事
平凡信合人\感动小故事
我们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遍布城市和乡村,来来往往的客户千千万万,每天都在发生着平凡却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打都是我们普普通通的员工,这些小故事聪一个侧面的点滴、真实再现了他们身上蕴藏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与农村农民的鱼水深情。
换零
盛夏,中午12点过,终于送走门市上最后一位顾客,小李松了一口气。从早上9点半开始营业到现在,小李顾不上喝一口水。小李站起来,活动一下几乎僵硬的脖子和双臂,肚子咕咕的叫着,提醒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不敢耽误,小李赶忙端起饭盒,一面为乡镇上网点业务繁忙,即便是晌午,留给他们吃饭的时间也不会太多。吃了还不到两口,就见营业室走进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手上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看小李整吃饭,不好意思的说:“小伙子,我这些零钱在家里面放了好久了,想麻烦你帮忙换换,行不。”小李看着没吃几口的饭,有点犹豫,但在看看老太太期待的眼神和疲惫不堪的样子,不忍拒绝,放下了碗筷,走向柜台。
小李将老太太手中的塑料袋接过来,打开,一股腥臭味顿时弥漫了整个营业室。一问,原来老太太家开肉铺,长时间积攒了太多的零钱,她跑了好多家银行都没有给兑换。小李和同事强忍令人恶心的气味,把一张张零钞分类整理好,把破钞也粘贴好,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清理完老太太带来的一口袋零破钞,一共1261元。老太太攥着小李给兑换的的崭新大钞,连声道谢后满意的离去。此时,小李的午餐早已冰凉,他再没有了吃午饭的胃口。
自此以后,老太太经常到小李所在的柜台存钱,还把儿子经商的20多万元也转存到这里。
防骗
一天,一位中年妇女拿着还未到期的8000元定期存单来提前支取,在我为她办理完业务十多分钟后,该客户又来到柜台前,把钱和手机递给我说要汇款,但是不会翻看短信,她请我帮忙翻看短信,并按照上面的卡号把钱汇过去。我翻开短信一看,发现有些不大对劲,因为发短信的人和收款人账号的户名不一致,以前就经常听说骗子会用这样的伎俩行骗。我和同事交换意见后,就仔细询问客户事情的原委,才知道该客户昨天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对方谎称是她的侄子,在回家途中被警察抓了,不敢告诉父母,所以请求帮忙,而客户根本不认识卡号的户主。善良单纯的客户却相信了那所谓侄子的话,打算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汇给“侄儿”。听完客户的诉说,我和同事基本可以肯定她是上当受骗了,于是给她分析其中蹊跷,并马上让客户打电话过去,让她所谓的“侄儿”说出他父母的名字,结果对方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事实证明,客户确实被骗了,感激不已的客户一再表示要把存在农行的钱转过来存在我们信用社,因为,她放心。
救急
我一直坚信,只要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我们的服务就最终讷讷个得到乡亲们的理解和认同。
一天下班后,我和同事朱姐在信用社对面的老乡家吹牛,一个人急冲冲跑到取款机去取钱,结果捣鼓一半天就垂头丧气的准备走了,朱姐一看是街上的杨哥,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他家的货款还差2000元,不把钱打够,对方不发货,可是他的银行卡未开通转账功能,不能转过去,这几天可正是旺季呀,对方不发货损失的可就大了。”朱姐一听,就连忙告诉杨哥别急,她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杨哥,帮他先转过去,让杨哥明天把钱转给自己就可
以了。杨哥很感激,并说明天一早就过来转钱。乐呵呵的走了。
时隔不久的一天,又遇见杨哥了,他亲热的给我们打招呼,还像乡亲们聊起了上次的事,直夸:信用社的员工就是仁义,钱存信用社我们放心。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