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导在医疗救助推进会发言 同志们: 一、我省医疗救助工作回顾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省于2003年、2005年先后启动农村和城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到2008年底,医疗救助工作在全省所有县区全面开展。在全面建制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软件也开始在区、区、县试点运行。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截止目前,全省已累计实施住院救助113万人次,人均救助2011元;门诊救助262万人次,人均救助211元;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08万人次。总体上说,全省医疗救
2、助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 各地能够按照中省相关文件要求,从医改工作的大局出发,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实施方案,效果明显。一是救助范围不断扩大。在将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7-10级残疾)纳入救助范围的基础上,逐步将低保边缘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覆盖面;二是救助模式逐步完善。在开展住院救助的同时,积极开展门诊救助。通过发放门诊救助卡、救助金等办法,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医治小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日常门诊负担。三是救助标准稳步提高。逐步取消了住院救助病种限制、起付线,并能够结合医疗救助
3、资金的增加,综合考虑救助对象类别、救助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封顶线,救助水平稳步提升。 (二)资金规模日益扩大 2010年中央补助我省医疗救助资金3.5亿元,较2009年增加21%。省级筹资8984万元,较2009年增加9%,形成了省级预算安排与中央补助资金同步增长的机制。级也不断加大对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其中,西安、宝鸡、渭南、榆林都将医疗救助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开展了医疗救助软件运行试点 今年以来,随着医疗救助软件的试运行,试点县区以“一站式”服务为切入点,完善实施办法,优化操作程序,积极推进救助工作的网络化管理
4、。一是实现了“一站式”救助服务。试点县区均选取了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并与医院建立了网络连接,通过医疗救助软件在定点医院的应用,在救助方式上率先取得突破,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医后救助方式,简化了救助程序,通过与医院网络结算,成功实现了对低保对象的“一站式”救助服务,切实方便了困难群众就医。尤其是区,安排早、部署快,截止目前,已实施“一站式”救助44人,人均救助1700元,救助效果良好;二是逐步实现医后救助的网络审批;在开展“一站式”结算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以外其他困难群众以及在非定点医院治疗人员的医后救助,逐步由以往的纸质资料报送转变为网络审核、审批。尤其是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医后救助街办的网络审核、
5、上报,区民政局网络审批以及救助金的软件导出发放。三是初步实现了救助对象网络管理。试点县区救助对象均有电子救助档案,对救助对象健康状况、历史救助、当年可救助限额等情况可随时查询;在救助实施过程中,县级民政部门对救助申报情况、乡镇审核情况、困难群众住院治疗等情况实现了实时查询,救助金额也由软件根据救助办法直接生成。通过这种网络化管理,使县级民政部门情况清、底子明,工作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减少了以往救助的随意性,更加规范、透明、公平、公正。 虽然我省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比较突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地方对医疗救助工作的认
6、识还不明确,工作推进缓慢 目前,仍有个别县区对民政部门医疗救助职能以及医疗救助在当前医改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认识模糊,同时,又因为医疗救助不同于生活救助,业务性较强、需要协调的相关部门多、工作推进难度大,从而造成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积极性、被动应付,工作推进缓慢,未能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应有的医疗援助。 (二)医疗救助制度不完善 一是少数县区未及时修订实施方案。今年上半年,省厅转发了县、区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并以此为模板,推广全省参照执行,并要求7月底以前,县级实施方案修订完毕。但截止目前,仍有少数县区未落实此项工作,影响了全省的工作进度,下一步,还将影响到医疗救助软件的使用;二是少数县区虽修订了实
7、施方案,但仍不够完善。首先是救助对象界定不准确。有的县区救助对象界定过于宽泛,未能充分体现出救贫的制度特点。有的救助对象界定较窄,影响了困难群众受益面;其次是救助模式不够完善。有的县区还未将门诊救助有效开展起来。有的未按照中省要求,资助城镇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是救助水平偏低。有的县区对医疗救助对象就医情况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测算,对医疗救助资金需求量心中没底,为防止资金不足或断档,仍然在操作过程中一味谨慎和保守,未取消救助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封顶线的设置也偏低,致使医疗救助门槛高,救助水平低。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得不到医疗救助,另一方面有限的救助资金又出现大量的结余,资金使
8、用率偏低。 (三)政策缺乏宣传 目前,各地对救助政策普遍缺乏宣传,心存顾虑,担心政策宣传出去,现有资金无法有效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导致医疗救助政策群众知晓率较低,社会影响力小。 二、当前和今后医疗救助工作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解决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都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为了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医疗负担,今年,中省大幅增加了医疗救助资金的补助额度。为此,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今明两年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坚持“救急、救难、公平、简便”的救助原则,以修改完善救
9、助办法为基础,以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展“一站式”救助服务为重点;以扩大资金规模,不断提高救助水平为目标。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推进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有效发挥医疗救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底线作用,切实为全省城乡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按照这一基本思路,今明两年,医疗救助工作的重点任务是: (一)继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各地应按照省民政厅、财政厅、人劳厅、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精神,并参考先进县区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完善实施办法。办法的修订应把握好一下几点: 一是合理确定救助对象。首先,应明确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7-10级残疾)是我们救
10、助的重点,在保障基本对象的基础上,将未纳入生活救助的低保边缘群体中患病人员、因病返贫的其他群众纳入救助范围,使更多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和健康得到庇护和保障,拓宽救助范围。 二是完善救助模式,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救助。完善“住院救助、门诊救助、资助参合参保”相结合的救助模式。在此基础上,按照困难群众类别和医药花费的不同,分层次、类别施救,充分体现越困难救助越多、花费越高救助越多这一救助原则。 住院救助。住院救助是医疗救助工作的核心内容,应按照“逐步解决困难群众因贫致病,有效缓解其他群众因病致贫”的原则,对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7-10级残疾),其他困难群众这三类人员分
11、层次、分类给予救助。并根据资金量,合理设置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提高救助可及性。要特别重视大病住院救助,对大病、重病住院,花费较大的人员,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或在住院救助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数额的重大疾病“二次”救助,切实、有效缓解他们的医疗负担。 门诊救助。一是慢性病救助。对患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门诊维持治疗的困难家庭,定期给予一定数额的门诊救助。慢性疾病的认定,可参照基本医疗保险的病种目录,同时,对于慢性病患者中患尿毒症肾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各类器官移植后用药、白血病等治疗费用较大特殊慢性病的救助对象,应适当提高救助标准;二是日常救助。在开展慢性病救助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县区,可在当年资金
12、中划出一定比例,参照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做法,对于本辖区内五保对象、低保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每户每年普惠性给予一定数额的门诊救助金,用于其家庭日常普通门诊及购药。 资助参合参保。继续做好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工作。在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将资助范围扩大到重度残疾人,低保边缘家庭重病患者、老年人等其他城乡特殊困难群众。鉴于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逐年提高,资助参合的金额,由各地根据资金总量情况合理确定。 (二)全面启用医疗救助软件系统,推行“一站式”服务 今明两年,医疗救助工作的重点是在修改完善办法的同时,启用医疗救助软件系统,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
13、理,全面实施“一站式”救助服务。经过前期的试运行,试点区县已经成功应用医疗救助软件开展救助工作,并为全省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今年10月开始,医疗救助软件正式在全省全面启用,各地在软件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开展“一站式”救助服务。医疗救助信息化建设,应紧紧围绕“一站式”救助这一核心。首先是确定实施对象。应将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一站式”救助范围,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县区,应逐步将患病需住院治疗的优抚对象(7-10级残疾)、低保边缘群体等其他困难群众通过事前审批、录入系统的方式,纳入“一站式”救助范围。其次是合理选取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是医疗救助的
14、最终实现地,是“一站式”服务的关键环节。县级民政部门应合理选取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原则上,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可作为医疗救助备选定点。定点医院的选取应循序渐进,各县区可结合自身实际,在选取县(区)级医院的基础上,重点是将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定点范围,并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第三是规范并简化操作流程。对于患病住院的“一站式”救助对象,应按照救助对象入院即治、民政部门医中即审、定点医院医后即结的原则,救助对象只需交纳自付费用即可出院;对于门诊救助,应按照民政部门事先审批并确定救助定额,救助对象门诊定额内即时消费
15、的原则。住院以及门诊救助金可由医疗机构(药店)先行垫付,民政部门定期与医院结算,及时足额将救助资金拨付定点医疗机构,并将医疗救助具体内容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二是全面推行网络化管理。在开展“一站式”救助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全省医疗救助的网络化管理。从明年一月份起,在县乡两级,实现乡镇(街办)的网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的网络审批;在省、两级,实现对本辖区救助实施情况的实时网络监控。通过省、县、乡四级网络连接和数据的共享,有效加强监管,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健康运行。 (三)稳步提升救助水平 按照民政部的要求,今年,对于城乡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应低于50%,省厅也将
16、此项指标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各地应按照中、省要求,认真落实。有条件的地区,应进一步调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在此基础上,从明年开始,各地应根据本地资金筹集情况,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等因素,建立并完善医疗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升救助水平。具体救助标准由县级民政、财政部门负责制定,也可由级统一制定,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三、工作要求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惠及面广的“民心工程”。各地、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成效。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开展工作 医疗救助是针对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
17、象等弱势群体而建立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是一项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办法是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网络平台是规范管理的必由之路和发展方向,“一站式”救助是优化服务最为有效的手段。按照这一思路,尽快完善实施办案,启用网络平台,开展“一站式”救助服务,扎实、有效推进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争取财政投入,扩大救助资金规模 医疗救助资金的多少,决定医疗救助的水平和效果。2011年,中省补助资金大幅增加,与2010年比较,增幅达到了37%。各地也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努力拓展筹资的渠道,增大医疗救助资金的总量。同时,要认
18、真做好资金使用量的测算工作,并通过完善实施方案、提高救助标准,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率。对于资金结余量过大的县(区),省上也将适当减扣补助额度。 (三)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 各地在工作中,要加强对新农合、居民医保政策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层面的衔接。同时,要注重加强医疗救助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通过开展政策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让他们熟悉政策,明确程序,熟练操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各地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做好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扩大政策的知晓率和社会的影响力,并接受广大困难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把医疗救助工作打造成“阳光工程”,确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同志们,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一项实际举措;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民政宗旨的具体行动。希望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出新贡献。第11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