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绰号(chuò) 沐浴(mù) 混为一谈(hǔn)
B、停滞(zhì) 菡萏(hán) 洗耳恭听(gōng)
C、须臾(yú) 屏息(píng) 疲惫不堪(kān)
D、祷告(dǎo) 央求(yāng) 恍然大悟(huǎng)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占据 林阴 鸭雀无声 B、覆盖 威慑 宽宏大量
C、唯恐 丈义 滚瓜烂熟 D、判逆 企盼 喜出望外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在这次汉语大赛获胜,决定着我们学校能否进入决赛。
C、在进行总复习时,我们首先要解决没有计划、没有重点的问题。
D、受马航事件的影响,准备大批去马来西亚旅游的游客放弃自己的计划。
4、(3分)下列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 云——单骑救主(《三国演义》) B、宋江——怒杀阎婆惜(《水浒》)
C、猪八戒——大战红孩儿(《西游记》 D、贾宝玉——摔灵通宝玉(《红楼梦》)
5、(3分)下列句子,说话人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在劝阻同学不要在走廊追逐打闹时,你说:“别再疯了,这里严禁追逐打闹。”
B、安慰在“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被淘汰的张强,你说:“别气馁,再加把劲,下次成功的一定是你。”
C、当见到有人喝完水,准备随手扔掉水瓶时,你说:“你不知道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吗?”
D、给老师提出建议,希望老师放慢讲课速度时,你说:“老师,你讲课太快了,同学们要求你把课讲慢一点。”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有四时表情:——。在不同的季节里,它演绎着不同的妙趣。
A、春山如滴,秋山如睡,冬山如笑,夏山如妆。, B、春山如滴,夏山如睡,秋山如笑,冬山如妆。
C、春山如笑,秋山如滴,冬山如妆,夏山如睡。 D、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
7、按课文原文填空(7分)
(1)半亩方塘一鉴开,———————————。(观书有感)
(2)———————,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
(3)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
(4)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
(5)————————,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6)《论语》十二则中强调复习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是:————————————————。
二、阅读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8-10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期: 引: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从本文内容看,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二)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回答11-14题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人,如晋僧法显(1)、唐僧玄奘(2),都把沙漠说得十分可怕,人们对它也就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弄得人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也说,东行入大流沙,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过去人马走踏过的脚印,不久就为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
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解放以来,我们的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3),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
试想法显出发时,只有七个和尚结队同行,而走了不久,就有人不胜其苦开了小差,有人病死途中,最后只留下他一人。玄奘也是单枪匹马深人大戈壁,所谓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等随从人员,那是小说《西游记》中的神话人物,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
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这一魔鬼的幻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孟奇随拿破仑的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盂奇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4)。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1、第一段中根据法显与玄奘的记录,沙漠里有那些奇怪现象? (4分)
12指出下列句子所有的说明方法。(3分)
(1)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 )
(2)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像个马鞍有许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
13第四段中法显所说“魔鬼”现象指什么现象?(2分)
14作者认为,“沙漠里的一切怪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简要解释沙漠中声音也会作怪”的科学原理。(3分)
(三)阅读《长在心上的眼睛》,回答15-19
长在心上的眼睛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5、分析第三段划线句“小驴脚上的鞋急的张开了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3分)
16、第五段划线句“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7、第六划线句“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中“颤抖”有什么作用?(3分)
18又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3分)
19、请你站在父母应承担家庭责任的角度,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或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3分)
(四)阅读《轻点关门》,回答20-23
轻点关门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请他们进屋。
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运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和与妻子深深地鞠了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哪。“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是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20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21.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2分)
22文章第三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三、作文(50分
24、命题作文
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老师真切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人无私的爱……
请以“爱与时间同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上的第一行(题目空四格)
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