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支模满堂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33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大唐延安发电厂2350MW”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工程高支模满堂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项目部 08月16日目 录1 编制依据22 工程概况23 施工方案23.1 施工流程23.2 脚手架的设置33.3 脚手架的搭设33.4 脚手架的拆除43.5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预防措施54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55 安全技术保证体系66 高支模满堂脚手架的设计验算66.1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错误! 未定义书签。6.2 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错误! 未定义书签。1 编制依据1.1 现场施工的
2、条件和要求1.2 结构施工图纸1.3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 ) 1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1.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1.6 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2 工程概况该项目为综合楼及室外工程, 综合楼属于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6739.34, 综合楼地下一层, 地上九层, 地下为设备用房, 建筑面积292.68, 地上1-3层为办公, 4-8层为宿舍,9层为多功能厅,建筑面积为6446.66, 建筑高度为45.6米。室外工程包括围墙、 大门、 道路、 绿化、 硬化、 管线综合等。本工程九层 部位支撑高度为
3、8.1米, 支撑体系为高支模项目, 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3 施工方案高支模采用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 使用48mm、 壁厚3.5mm钢管,立杆采用2m,6m钢管, 纵横水平杆采用6m钢管, 剪刀撑采用6m钢管。 3.1 施工流程: 场地清理弹立杆定位轴线排放纵向扫地杆竖立杆将纵向扫地杆与立杆连接安装横向扫地杆安装纵向水平杆安装横向水平杆安装剪刀撑安装连接件绑扎水平安全网3.2 脚手架的设置: 3.2.1 脚手架立杆纵横距为0.8m, 其中梁纵距为0.8m,横向间距为0.3m, 竖向支撑采用单立杆, 并用对接扣件相互错开对接, 且不能在同一步距内, 下端第一杆采用2m杆和6m杆相互错开,
4、 步距均为1.5m。 3.2.2 剪刀撑四边与中间每隔4m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 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满堂脚手架两端与中间每隔5m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3.3 脚手架的搭设3.3.1立杆施工要求( 1) 立杆设置前要用墨斗线弹出立杆位置线, 并在位置线处设置立杆。( 2) 立杆接长严禁搭接, 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 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大于步跨的1/3。( 3) 严禁将上段立杆与下段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杆上, 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大于架高的1/300。( 4) 、 严禁使用不合格、 锈蚀、 和有裂纹的扣件。3.3.2 水平杆施
5、工要求 纵横水平钢管水平方向间距与立杆间距相同, 顶端水平杆距楼板、 梁为900mm,步距为不大于1.5m。 ( 1) 脚手架底座上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必须设置纵、 横向扫地杆, 横向水平杆设于纵向杆之下, 纵向水平杆固定在立杆的内侧, 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 ( 2) 纵横向水平杆接长一般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相邻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 不应设在同步、 同跨内, 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 ( 3) 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 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 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 4) 水平杆必须扣接在立杆上, 不得相互扣接
6、。扣件螺帽一定要拧紧, 立杆竖接和水平杆横接一定要采用对接扣件, 保证竖向传力和水平观感。 3.3.3 剪刀撑的设置要求 ( 1)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其宽度为46m,连续布置, 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或立杆上, 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150mm。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 夹角为4560之间。 ( 2) 满堂脚手架应在同一立面处按相应间距连续设置剪刀撑 ( 3) 剪刀撑斜杆的接头采用搭接方式,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0mm,并采用三个旋转部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和搭接中段固定。3.3.4 扣件要求: ( 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主要由直
7、角扣件、 旋转扣件、 对接扣件连接, 直角扣件用于两根呈垂直交叉钢管的连接, 旋转扣件用于两根呈任意角度交叉钢管的连接, 对接扣件用于两根钢管的对接连接, 承载力直接传递到结构板上。( 2) 扣件与钢管的接触面要保证严密, 确保扣件与钢管连接紧固。 ( 3) 扣件和钢管的质量要合格, 满足施工要求, 对发现脆裂、 变形、 滑丝的严禁使用。 3.3.5 安全网安全网采用10cm10cm的安全网, 在支撑体系上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高度为4米。3.4 脚手架的拆除3.4.1 拆除前应报审批准, 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进行拆除。周围设围栏或警戒标识, 划出工作禁区, 禁止非拆卸人员进入, 并设专
8、人看管。拆除时, 班组成员要明确分工, 统一指挥, 操作过程中精力要集中, 不得东张西望和开玩笑, 工具不用时要放入工具袋内。 3.4.2 严格遵守拆除顺序, 拆除顺序应从上而下, 一步一清, 不允许上下同时作业, 本着先搭后拆, 按层次由上而下进行, 脚手架逐层拆除。 3.4.3 拆除脚手架的大横杆、 剪刀撑, 应先拆中间扣, 再拆两头扣, 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钢管, 不得往下乱扔; 拆除的脚手架杆、 模板、 扣件等材料应由专人传递或用绳索吊下, 不得往下投扔, 以免伤人和不必要的损失。3.4.4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换人, 如必须换人时, 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断,
9、如确需中断应将拆除部分处理清楚告一段落, 并检查是否会倒塌, 确认安全后方可停歇。 3.4.5 拆下来的钢管、 模板、 扣件要分类堆放, 进行保养, 检修。 3.5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预防措施: 3.5.1 作业中, 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构架杆件、 整体性构建、 连接紧固件。却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 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 采取相应弥补措施, 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3.5.2 人在架设作业时, 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她人的安全, 避免发生碰撞、 闪失和落物, 严禁在架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3.5.3 每班工人上架工作时, 应现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 在排除和能解决后方可开始作业。在
10、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 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 直到安全后方可正常作业。4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并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标准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 确保安全生产。工 作 保 证检 查 保 证制定岗位责任执行有关安全施工规程经济保证组织保证项目经理制定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技术质量科消防、 临时用水用电设置、 季节性防爆、 防冻防煤气中毒用品材料设备科购置劳动保护用品机械设备管理易燃爆、 半成品堆放检查综合办公室组织电工自查用电设备、 职工体检、 宿舍检查贯
11、彻落实有关安全施工规程进行全员安全教育施工安监科安全员专检安全值日巡回检查、 安全资料收整理、 施工 财务科安全资金保障奖 惩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5 安全技术保证体系建立以项目部总工程师为主, 施工安监科、 技术质量科各专业人员组成的安全技术保证体系, 负责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作业指导书( 含安全技术措施) , 负责专业技术人员、 特殊作业人员、 专业施工人员、 新入工地人员及其它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 组织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计划和方案。6 高支模满堂脚手架的设计验算板顶标高39.3米; 支撑高度为8.1米、 板厚为120mm; 最大梁截面 350*600
12、作为梁模板支撑满堂架计算对象。选取板厚为120mm楼板作为计算对象。6.1扣件式梁模板安全计算书6.1.1计算依据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4、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6.1.1.1计算参数基本参数混凝土梁高h(mm)600混凝土梁宽b(mm)300混凝土梁计算跨度L(m)3.6模板支架高度H(m)8.1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模板荷载传递方式可调托座次梁悬挑长度a1(mm)0梁两侧楼板情况梁两侧有板梁侧楼板厚度120斜撑(含水平)布置方式普通型梁跨度方向立柱
13、间距la(m)0.8垂直梁跨度方向的梁两侧立柱间距lb(m)0.7水平杆步距h(m)1.5梁侧楼板立杆的纵距la1(m)0.8梁侧楼板立杆的横距lb1(m)0.8立杆自由端高度a(mm)3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数n1梁底支撑小梁根数m4架体底部布置类型底座结构表面要求表面外露材料参数主梁类型圆钢管主梁规格483.0次梁类型矩形木楞次梁规格50100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规格12mm(克隆、 山樟平行方向)钢管规格483荷载参数基础类型混凝土楼板地基土类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N/mm2)/架体底部垫板面积A(m2)0.2是否考虑风荷载否架体搭设省份、 城市陕西(省)延安市(市)地面粗糙度类型
14、/基本风压值Wo(kN/m2)/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0.5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24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1.5施工人员及设备产生荷载标准值Q1k(kN/m2)2.56.1.1.2施工简图 ( 图1) 剖面图1 (图1) 剖面图16.1.2面板验算根据规范规定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 根据施工情况一般楼板面板均搁置在梁侧模板上, 无悬挑端, 故可按简支跨一种情况进行计算, 取b=1m单位面板宽度为计算单元。W=bh2/6=1000122/6=24000mm3, I=bh3/12=1000123/12=144000mm46.1.2.1强度验算由可
15、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91.2G1k+(G2k+G3k)hb+1.4Q1kb=0.9(1.2(0.5+(24+1.5)600/1000)1+1.42.51)=20.214kN/m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91.35G1k+(G2k+G3k)hb+1.40.7Q1kb=0.9(1.35(0.5+(24+1.5)600/1000)1+1.40.72.51)=21.402kN/m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20.214,21.402)=21.402kN/m( 图3) 面板简图( 图4) 面板弯矩图Mmax=0.027kNm=Mmax/W=0.027106/2400
16、0=1.115N/mm2f=31N/mm2满足要求6.1.2.2挠度验算qk=(G1k+(G3k+G2k)h)b=(0.5+(24+1.5)600/1000)1=15.8kN/m( 图5) 简图( 图6) 挠度图=0.012mm=300/(4-1)400)=0.25mm满足要求6.1.3次梁验算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91.2G1k+(G2k+G3k)ha+1.4Q1ka=0.9(1.2(0.5+(24+1.5)600/1000)300/1000/(4-1)+1.42.5300/1000/(4-1)=2.021kN/m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91.35G1k+(G2k+G3
17、k)ha+1.40.7Q1ka=0.9(1.35(0.5+(24+1.5)600/1000)300/1000/(4-1)+1.40.72.5300/1000/(4-1)=2.14kN/m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2.021,2.14)=2.14kN/m计算简图: ( 图7) 简图6.1.3.1强度验算( 图8) 次梁弯矩图(kNm)Mmax=0.277kNm=Mmax/W=0.277106/(83.3331000)=3.32N/mm2f=15N/mm2满足要求6.1.3.2抗剪验算( 图9) 次梁剪力图(kN)Vmax=1.426kNmax=VmaxS/(Ib)=1.42
18、610362.5103/(416.667104510)=0.428N/mm2=2N/mm2满足要求6.1.3.3挠度验算挠度验算荷载统计, qk=(G1k+(G3k+G2k)h)a=(0.5+(24+1.5)600/1000)300/1000/(4-1)=1.58kN/m( 图10) 变形计算简图( 图11) 次梁变形图(mm)max=0.356mm=1.11000/400=2.75mm满足要求6.1.4主梁验算梁侧楼板的立杆为梁板共用立杆, 立杆与水平钢管扣接属于半刚性节点, 为了便于计算统一按铰节点考虑, 偏于安全。根据实际工况, 梁下增加立杆根数为1, 故可将主梁的验算力学模型简化为1+
19、2-1=2跨梁计算。这样简化符合工况, 且能保证计算的安全。等跨连续梁, 跨度为:2跨距为: (等跨)0.35将荷载统计后, 经过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传递至主梁。A.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91.2G1k+(G2k+G3k)ha+1.4Q1ka=0.9(1.2(0.5+(24+1.5)600/1000)300/(4-1)1000)+1.42.5300/(4-1)1000)=2.021kN/mB.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91.35G1k+(G2k+G3k)ha+1.40.7Q1ka=0.9(1.35(0.5+(24+1.5)600/1000)300/(4-1)1000)+1.4
20、0.72.5300/(4-1)1000)=2.14kN/m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 max(2.021,2.14)=2.14kN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图16) 次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受力简图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为: qk= G1k+(G2k+G3k)ha=(0.5+(24+1.5)600/1000)300/(4-1)1000)=1.58kN/m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图17) 次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根据力学求解计算可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在支座反力: R=2.686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在支座反力: Rk=1.983kN还需考虑主梁自重, 则自重标准值为gk=
21、 65.3/1000=0.065 kN/m自重设计值为: g=0.91.2gk=0.91.265.3/1000=0.071kN/m则主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 图18)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则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 图19)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6.1.4.1抗弯验算( 图12) 主梁弯矩图(kNm)Mmax=0.289kNm=Mmax/W=0.289106/(8.9861000)=32.151N/mm2f=205N/mm2满足要求6.1.4.2抗剪验算( 图13) 主梁剪力图(kN)Vmax= 4.675kNmax=QmaxS/(Ib)=4.6
22、7510006.084103/(21.5661041.210)=10.992N/mm2=120N/mm2满足要求6.1.4.3挠度验算( 图14) 主梁变形图(mm)max=0.019mm=0.71000/(1+1)/400=0.875mm满足要求6.1.4.4支座反力计算因两端支座为扣件, 非两端支座为可调托座, 故应分别计算出两端的最大支座反力和非两端支座的最大支座反力。故经计算得: 两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为: R1=0.722kN非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为: R2=9.351kN6.1.5端支座扣件抗滑移验算按上节计算可知, 两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就是扣件的滑移力R1=0.722kNN=8kN满
23、足要求6.1.6可调托座验算非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为即为可调托座受力R2=9.351kNN=30kN满足要求6.1.7立柱验算6.1.7.1长细比验算立杆与水平杆扣接, 按铰支座考虑, 故计算长度l0取步距则长细比为: =h/i=1.61000/(1.5910)=100.629=150满足要求6.1.7.2立柱稳定性验算根据查JGJ162- 附录D得到=0.588梁侧立杆承受的楼板荷载N1=1.2(G1k+(G2k+G3k)h0)+1.4Q1kla1lb1=(1.2(0.5+(24+1.5)120/1000)+1.42.5)1.21.2=11.192kN由第五节知, 梁侧立杆承受荷载为就是端支座
24、的最大反力R1=0.722kN由于梁中间立杆和梁侧立杆受力情况不一样, 故应取大值进行验算NA=max(N1+R1,R2)=11.914kN考虑架体自重荷载得: NB=NA+1.2Hgk=11.914+1.20.065(8.1+(600-120)/1000)=12.586kNf=NB/(A)=12.5861000/(0.588(4.24100)=50.483N/mm2=205N/mm2满足要求6.2扣件式钢管支架楼板模板安全计算书6.2.1计算依据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4、 钢结构设计规范
25、GB50017- 5、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 6.2.2计算参数基本参数楼板厚度h(mm)120楼板边长L(m)43.8楼板边宽B(m)15.6模板支架高度H( m) 8.5主梁布置方向平行于楼板长边立柱纵向间距la(m)0.8立柱横向间距lb(m)1水平杆步距h1(m)1.5立杆自由端高度a(mm)300架体底部布置类型底座次梁间距a(mm)0次梁悬挑长度a1(mm)0主梁悬挑长度b1(mm)0主梁合并根数1结构表面要求表面外露剪刀撑( 含水平) 布置方式普通型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材料参数主梁类型矩形木楞主梁规格8080次梁类型矩形木楞次梁规
26、格50100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规格12mm(克隆、 山樟平行方向)钢管类型483荷载参数基础类型混凝土楼板地基土类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架体底部垫板面积A(m2)0.2是否考虑风荷载否架体搭设省份、 城市陕西(省)延安市(市)地面粗糙度类型/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0.3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24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1.1计算模板及次梁时均布活荷载Q1k(kN/m2)2.5计算模板及次梁时集中活荷载Q2k(kN)2.5计算主梁时均布活荷载Q3k(kN/m2)1.5计算立柱及其它支撑构件时均布活荷载Q4k(kN/m2)1基
27、本风压值Wo(kN/m2)/简图: ( 图1) 平面图( 图2) 纵向剖面图1( 图3) 横向剖面图26.2.3面板验算取b=1m单位面板宽度为计算单元。W=bh2/6=1000122/6=24000mm3I=bh3/12=1000123/12=144000mm46.2.3.1强度验算A.当可变荷载Q1k为均布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91.2G1k+(G2k+G3k)hb+1.4Q1kb=0.9(1.2(0.3+(24+1.1)120/1000)1+1.42.51)=6.727kN/m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91.35G1k+(G2k+G3k)hb+1.40.7Q
28、1kb=0.9(1.35(0.3+(24+1.1)120/1000)1+1.40.72.51)=6.229kN/m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6.727,6.229)=6.727kN/m( 图4) 可变荷载控制的受力简图1B.当可变荷载Q1k为集中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3=0.91.2G1k+(G2k+G3k)hb=0.9(1.2(0.3+(24+1.1)120/1000)1)=3.577kN/mp1=0.91.4Q2k=0.91.42.5=3.15kN( 图5) 可变荷载控制的受力简图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4=0.91.35G1k+(G2k+G3k)h
29、b=0.9(1.35(0.3+(24+1.1)120/1000)1)=4.024kN/mp2=0.91.40.7Q2k=0.91.40.72.5=2.205kN( 图6) 永久荷载控制的受力简图取最不利组合得: Mmax=0.276kNm( 图7) 面板弯矩图=Mmax/W=0.276106/24000=11.52N/mm2f=31N/mm2满足要求6.2.3.2挠度验算qk=(G1k+(G3k+G2k)h)b=(0.3+(24+1.1)120/1000)1=3.312kN/m( 图8)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受力简图( 图9) 挠度图=0.211mm=300/400=0.75mm满足要求6.2
30、.4次梁验算当可变荷载Q1k为均布荷载时: 计算简图: ( 图10) 可变荷载控制的受力简图1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91.2G1k+( G2k+G3k)ha+1.4Q1ka=0.9(1.2(0.3+(24+1.1)120/1000)300/1000+1.42.5300/1000)=2.018kN/m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91.35G1k+( G2k+G3k)ha+1.40.7Q1ka=0.9(1.35(0.3+(24+1.1)120/1000)300/1000+1.40.72.5300/1000)=1.869kN/m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2.0
31、18,1.869)=2.018kN/m当可变荷载Q1k为集中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3=0.91.2G1k+(G2k+G3k)ha=0.9(1.2(0.3+(24+1.1)120/1000)300/1000)=1.073kN/mp1=0.91.4Q2k=0.91.42.5=3.15kN( 图11) 可变荷载控制的受力简图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4=0.91.35G1k+(G2k+G3k)ha=0.9(1.35(0.3+(24+1.1)120/1000)300/1000)=1.207kN/mp2=0.91.40.7Q2k=0.91.40.72.5=2.205kN( 图12) 永久
32、荷载控制的受力简图6.2.4.1强度验算( 图13) 次梁弯矩图Mmax=0.621kNm=Mmax/W=0.621106/(83.333103)=7.455N/mm2f=15N/mm2满足要求6.2.4.2抗剪验算( 图14) 次梁剪力图Vmax=3.15kNmax=VmaxS/(Ib0)=3.15100062.5103/(416.667104510)=0.945N/mm2=2N/mm2满足要求6.2.4.3挠度验算挠度验算荷载统计, qk=(G1k+(G3k+G2k)h)a=(0.3+(24+1.1)120/1000)300/1000=0.994kN/m( 图1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受
33、力简图( 图16) 次梁变形图max=0.154mm=11000/400=2.5mm满足要求6.2.5主梁验算将荷载统计后, 经过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传递至主梁。A.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1.2G1k+(G2k+G3k)ha+1.4Q3ka=0.9(1.2(0.3+(24+1.1)120/1000)300/1000+1.41.5300/1000)=1.64kN/mB.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1.35G1k+(G2k+G3k)ha+1.40.7Q3ka=0.9(1.35(0.3+(24+1.1)120/1000)300/1000+1.40.71.5300/1000)=1.604k
34、N/m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1.64,1.604)=1.64kN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图17) 次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受力简图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为: qk=G1k+(G2k+G3k)ha=(0.3+(24+1.1)120/1000)300/1000=0.994kN/m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图18) 次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根据力学求解计算可得: Rmax=1.874kNRkmax=1.136kN还需考虑主梁自重, 则自重标准值为gk=38.4/1000=0.038kN/m自重设计值为: g=01.2gk=0.91.238.4/1000=0.041kN
35、/m则主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 图19)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则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 图20) 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6.2.5.1抗弯验算( 图21) 主梁弯矩图Mmax=0.509kNm=Mmax/W=0.509106/(85.3331000)=5.962N/mm2f=15N/mm2满足要求6.2.5.2抗剪验算( 图22) 主梁剪力图Vmax=3.499kNmax=QmaxS/(Ib0)=3.499100064103/(341.333104810)=0.82N/mm2=2N/mm2满足要求6.2.5.3挠度验算( 图23) 主梁变形图ma
36、x=0.361mm=0.9103/400=2.25mm满足要求6.2.5.4支座反力计算立柱稳定验算要用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支座反力, 故: Rzmax=6.118kN6.2.6立柱验算6.2.6.1长细比验算立杆与水平杆扣接, 按铰支座考虑, 故计算长度l0取步距则长细比为: =h1/i=1.81000/(1.5910)=113.208=150满足要求6.2.6.2立柱稳定性验算根据查JGJ162- 附录D得到=0.474N1=0.91.2(G1k+(G2k+G3k)h)+1.4Q4klalb +0.91.2Hgk=0.9(1.2(0.3+(24+1.1)120/1000)+1.41)0.91+0.91.28.50.145=5.684kNf=N1/(A)=5.6841000/(0.474(4.24100)=28.286N/mm2=205N/mm2满足要求6.2.7可调托座验算按上节计算可知, 可调托座受力N= Rzmax =6.118 kNN=6.118 kNN=30kN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