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铭”的文学体裁2.借助注释较为准确地翻译文章,积累起文言词汇能力目标:1.通过翻译文章,了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根据上下文猜词、调整语序)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能够明晰层次关系,提升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诵读分析文章初步感知作者的志趣性情及“陋室不陋,君子贵德”的思想2.激发学生对文言文诵读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翻译文章,了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根据上下文猜词、调整语序)教学难点: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能够明晰层次关系,提升概括能力2.通过诵读分析文章初步感知作者的志趣性情及“陋室不陋,君子贵德”的思想教学准备:学案、幻灯
2、、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完成学案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讲授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解题问题:结合学案提示解释题目“陋室铭”的含义1.学生发言2.点拨落实:(1)“陋室”含义:狭小简陋的居室;(2)“铭”文体知识:中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3思考:如果你有一间狭小而简陋的房子,你愿意专门为它写文纪念吗?4.引出问题:(1)作者为何给“陋室”写铭? (2)陋室有什么样的特点? (3)陋室之中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性情与志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诵读、分析这篇文章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划分层次问题:课前预习,完成学案1-2题(划分文章层次、找出中心句)
3、1.学生发言(明确层次:1-3句,引出中心;4-7句介绍陋室;8-9句重申主题。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班齐读文章。(点拨:层次之间略停顿,读出文章的层次)环节三:细读文章、翻译文句、深入理解(一)细读分析第一层任务:(1)翻译文段(2)在文章首句作者为何不直接描绘陋室,而要先写山水?首句对山水的描绘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什么关系?1.学生发言,翻译文句(落实重点词:在、名、灵;点拨方法:组词猜意、调整语序)2.学生发言,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开头以比喻引出文章中心;山、水比喻陋室;仙龙比德)3.理解文意后诵读 (1)全班齐声诵读此层文句(提示断句,语速及重点读出语气的关键词
4、“山”、“仙”、“水”、“龙”、“陋室”、“德馨”); (2)1-2名学生再读(二)细读分析第二层任务:(1)翻译文段(2)作者的陋室之中有什么,无什么?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1.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翻译文段、回答问题2.学生发言翻译文段(直译不引申;点拨:组词猜意、调整语序)3.学生发言回答问题(幻灯片列表总结;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解释“苔痕”、“草色”;“鸿儒”、“白丁”;“素琴”、“丝竹”;“金经”、“案牍”等意象;由“案牍”引出作者的官场遭际,文章写作背景;陋室的特点不陋)4.理解文意后诵读(提示根据意象特点调整语气:舒缓、悠闲、恬淡、洒脱)(三)细读分析第三层任务:(1)翻译文段(2)介绍完陋室,文章似可收尾,而作者又加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意义何在? (3)“孔子云:何陋之有”对全文什么作用?1.学生发言(直译不引申;点拨:组词猜意、调整语序)2学生发言回答问题(点出以先贤类比自喻,说明作者清高品质与高洁志向,不引申)3.学生发言回答问题(引经据典,深化主题)4.理解后诵读(提示:语气,对先贤钦佩欣赏,自得自豪之感;读出反问的语气感)环节四:诵读背诵,深入理解1.听范读录音2.根据幻灯提示(隐括)齐声背诵3.独立背诵文章(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