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两基”工作情况汇报发言 XX县区中学“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前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校基本情况及“两基”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县中学是一所寄宿制普通初级中学,始建于1959年9月,其前身为“子科滩小学”,1973年更名为“*县中学”,座落于县城东大街。 1、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为6685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6587平方米,目前开设15个初中教学班。学校现有“逸夫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为1987.20平方米,综合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为1450平方米,学生公寓1栋,建筑面积为2100平方米,建有面积为80
2、0平方米的多功能餐厅一个;其他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为249.8平方米。 2、教师团队结构。 我校共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特设岗位教师5人),职工4人;教师学历情况:具有本科学历的36人,大专学历的10人;教师职称情况:有中高职称的20人,中一职称的8人,中二职称的18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学校拥有专业性强、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3、后勤团队结构。 学生大灶炊事员12人,医务人员2人,保安2人。 4、在校学生情况。 在校学生总数为602人,住校生总人数为233人,其中女生114人,男生119人。开设15个教学班。 5、硬件建设情况 学校有微机室1间,设有微机40
3、台;语音教室1间,设有50个座位;网络教室一间,设有微机30台;远程教育接收系统一套;多媒体阶梯教室一间,设有微机一台;光盘教室一间,设有电视机一台;教师电子备课室一间,设有微机4台;理、化实验室各一间,常规实验器材齐全;图书室、阅览室各一间,现有各类图书9888册,在校学生人均16.42册;荣誉室一间。 二、“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20082009学年度,在校生703人,其中初中生461人,高中生242人;入学率:本学年度新生入学178人。辍学率:本学年辍学1人,辍学率为0.2%,巩固率为99.8%。校舍建筑面积578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8.2平方米;图书9558册,生均图书
4、13.6册。 2009201*学年度,在校生700人;入学率:本学年度入学新生261人。辍学率:本学年辍学0人,辍学率为0%,巩固率为100%。校舍建筑面积578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8.3平方米;图书9678册,生均图书13.8册。 201*201*学年度,在校生602人;入学率:本学年度入学新生269人。辍学率:本学年辍学6人,辍学率为2%,巩固率为98%。校舍建筑面积658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0.9平方米;图书9888册,生均图书16.42册。 (二)师资水平 (1)我校有教职工54人,其中有专任教师46人。(2)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100%。(3)其中本科学历36人,大专学历10
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任教师中高级20人,中级8人,初级18人。(4)校长3人,岗位培训合格3人,合格率100%。 (三)办学条件 (1)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6587平方米,生均10.9平方米,校园校舍面积达标。 (2)图书室藏书9888册,生均16.42册,教学仪器配备达到相应标准,各学科实验能够完成。建有远程教育资源卫星地面接收站,文体卫教学设备齐全。 (四)教育经费 (1)学校做到了对住校生生活费按政策性收费,专款专用无乱收滥支现象。 (2)合理利用资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五)教育质量 (1)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订齐教材,开齐科
6、目,上足课时,合格率为100%。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上学年毕业班毕业183人,毕业率为100%,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体育达标率100%。 三、巩固“两基”工作主要措施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两基”为先。自2007年州“两基”验收,2009年省“两基”复查、验收以来,我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积极开展“两基”巩固工作,提高认识,调整充实“两基”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两基”
7、工作领导小组。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明确“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强化“两基”巩固提高攻坚意识,增强责任感,层层落实职责任务,做到了行为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有力地推动了我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了“两基”工作的效益和质量。 (二)多措并举,切实抓好“保学控辍” “保学控辍”是“两基”巩固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们始终把控辍保学、巩固“两基”成果及提高“两基”水平作为落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落实“科教兴校”战略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长期任务抓紧抓实。通过努力,保证了普及义务教育各项指标的巩固和提高。
8、首先,宣传留人 (1)每学期学校组织各班利用校会、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宣传各项教育法规政策,通过学习、宣传,我校全体学生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力争每位学生都懂得国家的相关教育法规政策。 (2)通过召开各年级家长会,开展以“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使家长们明白“不送孩子读书是违法”的道理,应该自觉的送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3)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会组织以主管教学副校长带队的“控辍保学”领导小组深入各乡镇和有辍学生的家庭进行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和动员活动,力保每一位家长都将子女送返学校。 第二,情感留人 结合每一名
9、学生以及学生家庭情况,对于生活困难,家境贫困的学生,我校一律减免住校生生活费以及校服费用。另外,我校还积极争取社会与爱心人士的捐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就医等问题,确保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就学; 第三,质量留人 利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满足学生开阔视野的好奇和需要。尽最大力量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减少厌学的情绪,进而减少、杜绝学生的流失现象。从而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学
10、生安心愉快地在我校读书学习。 第四,层层落实工作职责。 坚持“保学控辍”工作“两包五到位”即。校长包学校、教师包学生,并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动员工作到位。建立流失生报告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号召全社会都来救助贫困生,保证学生不能因贫困而辍学。由于“保学控辍”措施有力,我校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辍学现象。 (四)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来抓,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促进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自
11、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特别是教育布局调整后,由于生源地分散,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的工作思路不一致,这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问题。2009年,学校撤并后第一学期,我们发现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学校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形势很不乐观。针对这些情况,校领导与全体教师通过分析认为,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现行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为此,必须要尽快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因此,于20XX年初,针对我校现状,校领导通过调研决定
12、借鉴和学习其他兄弟学校优秀、先进的教学方法。XX省*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教学模式比较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教学管理处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努力研究,积极探索,在学习洋思模式的先进教育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开拓出一条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新路子。且取得了较好成效。 (五)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始终把学校安全问题视为重中之重,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强化责任监督,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并针对学生安全、食品安全、食堂管理、宿舍安全等问题召开治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专题会议,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的
13、发生,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教学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有关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薄弱,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三)流动人口子女进校读书,异动随意性大,给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认真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保证辍学学生复学,保证适龄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三)多方筹资,千方百计加大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力争早日实现校园硬化,同时严格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育人环境。 (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学校内部激励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校教育发展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对我校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并请各位领导对我校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