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扬好家风践行核心价值观”倡议书 第一篇:“弘扬好家风践行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弘扬好家风践行核心价值观”倡议书 “弘扬好家风践行核心价值观”倡议书 市民朋友们: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共同遵循的行为习惯、思想作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总和,是建立在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良好的家风可以规约家族世代成员的言行,构筑和谐家庭环境,是家庭乃至国家的精神财富。 在xx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社会各界要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
2、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当前,我市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家+文化”、“身边故事、共同铭记”宣传活动,各县(市、区)、各部门纷纷响应。为此,中共xx市委宣传部、中共xx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中共xx市委文明办、共青团xx市委、xx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xx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大型季播文化情感节目xx好家风,这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是传播“家+文化”、“身边故事、共同铭记”两大主题的重要举措。节目以“家”为基础元素,以全媒体传播为手段,解读xx人优秀的家风传承,倡导xx好家风。在节目开播的同时,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
3、秉承中华传统美德。每个家庭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勤、劳、爱、勇”等精神,作为家庭成员的共同人生信条。 第二,培育xx优秀家风。结合xx文化,从历史上xx好家风的经典故事、当代xx好家风的模范事例中,汲取养料,订立亲善文明的家训家规,并落实到家庭行为习惯中,形成良好的家风文化。 第三,营造时代家庭文明。与时俱进,把中华传统家风文化中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准则相融合,争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和谐家庭,共建文明社会生态。 最后,让我们每个家庭,心系家国、重视家教、注重家风、传承美德,为建设“五个xx”添砖加,为我们的共
4、同家园xx更加和谐、文明、幸福,奉献一份力量。 倡议发起单位: 中共xx市委宣传部 中共xx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中共xx市委文明办 共青团xx市委 xx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xx广播电视台 xx年12月28日 第二篇:传承好家风践行价值观弘扬好家风 传递正能量 1、家风概念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里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体现在父辈们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上。家风,亦反映一个家庭或家族行为处事的风格和特点,是其在社会上立足发展之本。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也不是一人一时一事就能建立,必须依靠家庭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人人建设,世代弘扬
5、。 2、家风作用 家风不仅关乎家庭或家族的兴衰,在一定意义上也关乎党风、政风、民风。好家风汇聚的是社会好风气,传递的是正能量。 良好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家庭的德行素养。良好的家风,能成就孩子一生;而这种熏陶,最好从孩提时代就应开始,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良好的家风伴随孩子一生成长。 家风也有好坏之分。近年来,由于扭曲的义利观的作怪,“家风”在有的家庭中发生了“变异”。有人把“升官发财”当成了的家训,以致给后辈埋下了罪恶的种子。个别贪官“一家端”的案例,某些“官二代”、“富二代”、“星二
6、代”的违法犯罪率上升,无不与其家风不端密切相关。 传承好家风,对我们的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精神道德的力量。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树木相连形成森林,森林相叠汇成气候;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 3、良好家风 百善孝为先;明事知礼、诚实守信;重视学习,崇尚知识;勤俭持家、尊重劳动;家庭和睦、合理教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顶天立地体善良,自立自强不忘本;做人要朴实一点,厚道一点,要实在一些。 曾国藩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司马光的家风: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毛泽东的家风: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7、刘少奇的家风:做自立、诚实、孝敬和正直的人。 莫言的家风。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一、选择题 1.“家风”是什么。有人说,“家风”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人说,“家风”是勤劳节俭;有人说,“家风”是做事要坚持不懈;有人说,“家风”是遇到困难不低头;有人说,“家风”是朴实诚恳;有人说,“家风”是要自强自立倡导这样的“家风”,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唯一途径a. b. c. d.2.“家风”,这一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词汇,因央视新春走基层节目而重新跃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重
8、视家风教育有利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创新中培育和谐家庭消除家庭成员的意见和分歧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和最深的梦乡,是我们人生最值得依靠的港湾。某校九年级(1)班正在举办一场“我爱我家”主题班会,特邀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第一篇章:家风传递正能量】 (1)主持人。“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这是“重庆最美十大家庭”之一杨兴明家传承了百年的家训。好的家风世代相传,有何积极影响。(2分) 【第二篇章:勤俭节约好家风】 (2)主持人。习总书记指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
9、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成为我们大家的家风。但有人却不以为然,请看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并完善右边同学的观点。(2分) 【第三篇章:好家风助我成长】 (3)主持人。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你对自己家的家风有哪些希望和要求呢。(2分) 2、家长。家风,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当前这种家族的传统风尚、作风,却不被孩子们重视。 我也“晒一晒”我家的家风:_ 3、英年早逝的焦裕禄几乎没有给子女留下可以称道的“家产”,但是,他却给孩子留下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一次焦裕禄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当即把全家“训”
10、了一顿,并补交了戏票钱。在近乎严苛的家风熏陶下,他的子女个个脚踏实地,凭着个人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 大爱仁医胡佩兰98岁还出诊,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在生命最后一刻,她留下的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胡佩兰的高尚医德深深影响着她的儿子胡大一。作为全国知名的心血管专家,他承袭母亲医德,始终对患者用心、用情。 当前社会上,一些“富二代”“炫富”和“官二代”“炫父”的现象时有发生,发人深思。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两个方面即可)(4分) (2)作为有志气的当代中学生,既不“炫富”也不“炫父”,我们应该“炫”什么。(三个方面即可)(6
11、分) 参考答案 答案:(1)意义: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艰苦奋斗。(1分)(3)对父母的希望:示例:勤俭节约不浪费;少争吵多交流等。(1分)。对自己的要求:示例:体谅孝顺父母;乐学苦干等。(1分)(3)学生结合自己家庭实际,概括出正派、健康、积极的家风即可。如:包含“爱国敬业、正直守法、勤劳节俭、敬老孝亲、自信乐观、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好学上进”等因素即可。 10.英年早逝的焦裕禄几乎没有给子女留下可以称道的“家产”,但是,他却给孩子留
12、下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一次焦裕禄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当即把全家“训”了一顿,并补交了戏票钱。在近乎严苛的家风熏陶下,他的子女个个脚踏实地,凭着个人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 大爱仁医胡佩兰98岁还出诊,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在生命最后一刻,她留下的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胡佩兰的高尚医德深深影响着她的儿子胡大一。作为全国知名的心血管专家,他承袭母亲医德,始终对患者用心、用情。 当前社会上,一些“富二代”“炫富”和“官二代”“炫父”的现象时有发生,发人深思。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两个方面即可。(4分) (2)作为有志气的当
13、代中学生,既不“炫富”也不“炫父”,我们应该“炫”什么。(三个方面即可。(6分) 答案:(1)(4分)焦裕禄、胡佩兰的家风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家风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好的家风,会让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熊力,做出正确选择。(或:坏的家风,会对子女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事。新时期,要继续发扬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炫富”与“炫父”是缺乏自立、价值迷失、爱慕虚荣的表现。等等。 (2)(6分)可以炫。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如某一次体育比赛的获奖情况等。在家庭生
14、活中的良好表现,如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学习用品等。在集体生活中的出色表现,如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等。社会生活中的出色表现,如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方面的一些具体行动等。 或:告别依赖、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直面挫折、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对人友善、充满爱心的道德品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公民意识。爱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崇尚公平、追求正义的高尚情怀。胸怀理想、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等等。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4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最高给6分。 第三篇
1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 同学们: 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观,为引导全校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我们在此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诚信意识。待人真诚,在人际交往中抱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遵守大学生诚信守则。杜绝散布谣言,端正学习态度,做到考试不作弊,论文不抄袭。锐意创新,提升素质,尊重科学规律,实
16、事求是,追求真理。 二、追求自由倡导平等,争做守法公民。广大师生应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要自觉维护稳定大局,倡导人人平等,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稳定。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争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共建绿色校园。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大家爱护环境意识。积极参与“校园清洁我先行”主题活动,倡导勤俭节约,节水、节电、节粮。鼓励大家争做绿色校园的守护者。 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看一场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前往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参观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勿忘国耻
17、,发奋向前。 五、于己自立与人为善,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应做到生活自理,自主安排和制定学习计划,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尊重他人,讲文明,懂礼貌,与人和谐相处,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构建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贵在行动。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携手同心,积极行动,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身边的德行和善举,践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个人的价值取向、规范行为准则、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思政3班 2014年4月8日 第四篇:弘扬
18、爱国主义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 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认为爱国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较渺茫的事。最近,我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对爱国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可谓是花果飘零。打开电脑,各种信息如洪水一般冲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信息里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是民族虚无主义。就在这个时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发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所以今天,我想
19、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爱国的理解。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几千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纽带,把所有的炎黄子孙连接在一起,爱国主义又象奔腾不息的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我们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宁愿身死以祭国。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南宋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从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清朝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每每想到这,我就热血沸腾,我们的民族向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五千年来,我们的祖国历经磨难,但是,无数爱国志士,
20、出血海而不折,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仰首青天,锵然唱一声黄钟大吕,秦腔激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爱国,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价值支撑,更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所在。记得2014年感动中国的第一个人物黄旭华,默默无名多年,最后带领他的团队,研制出了我们自己的核潜艇。祖国和人民这样评价他: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在今年的天津爆炸案中惟有英雄,逆火而行,而在他们
21、的身后不只是百姓的安危,上级的命令,我相信,还有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英雄,你们是中国的脊梁。 也许有人会说,爱国,是那些富人、高级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们的事,和我们普通人没有关系,但我要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坚信,没有爱国主义的灵魂,只是一朵浮萍,没有爱国主义的当代大学生,也只能沦为行尸走肉。今天的我们,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和硝烟,但是我们要发展,我们要富强。毋庸置疑,我们肩负着更沉重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一生爱国路,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需要时刻铭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价值准则。 同学们、青年朋友们,青春是美好的,但是如果缺乏使命,青
22、春就会贫血;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加倍珍惜,将会赢得整个人生。让我们的智慧在经济建设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让我们的青春在爱国的旗帜上尽情飞扬。谢谢大家。 第五篇。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治国理政的历史新高度,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战略思想。 一、深刻理解总书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的重大意义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对待文化,社会上总有一些片面认识,以为就是吹拉弹唱、阳
23、春白雪,是花钱的繁荣或热闹。学习总书记讲话,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又有新的收获与撞击。对文化的定位、作用、影响都有了新看法,特别是对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的作用,有了新理解。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兴,则民族强。文化是标志,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等。总书记把文化上升到精神基因,基因承载的是遗传,释放的是性状和作用。文化该如何服务强省,是安徽文化系统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把两对关系阐述到一个新高度。两对关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与中国梦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强
24、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价值理念追求仁爱、正义、大同等理想的实现。总书记指出了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史。中华文化是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基。这就把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了。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既要抓传承弘扬,又要抓挖掘光大。 二、努力探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齐鲁路径”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依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围绕文化强省总目标,做好讲清、挖掘、阐发、宣传文章,彰显文化优势,形成齐鲁影响。在弘扬传承优秀传
25、统文化中固元气、展特色,进而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第一,坚持两个认同,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现阶段在文化建设、文化改革,包括在文化传承、文化弘扬中,需要紧紧围绕老百姓和党委政府这两个认同。百姓认同才有生命力,就会星火燎原、铺天盖地;党委政府认同才有推动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在两个认同的前提下,来统筹谋划。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在重点突破上下功夫。当前需要在项目、融合、公共文化升级上寻求新突破。经济工作项目化,文化工作同样需要项目化。长期以来,文化部门项目意识比较弱,项目数量少、影响小,存在项目编制难、落地难、实施难等现象。我们需要打破固有思维定式
26、和工作方式,强化项目意识,推动文化发展项目化、文化建设工程化。重点在文物、遗产、艺术、文化产业等方面,围绕安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编制项目,建立项目库,形成抓手。通过上下争取,招商引资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编成教材,制成节目,变成博物馆、文化馆的展陈展示,进课堂、进乡村、进社区。使文物、遗产真正做到首先是讲清楚,其次是活起来,进而是传出去。国家今年成立了艺术基金,为我们管理、资助、扶持与引导艺术创作生产提供了新平台、新渠道。融合上,大力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与旅游、与经济、与金融等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嫁接,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贡献率。并与有关部门共同建立推
27、进机制,加大推进力度。我们还要真正开门办文化,走出文化系统自我循环、自我欣赏的圈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释放社会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提升上,去年的农民文化乐园试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试点等,这些都对本省公共文化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考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争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三项试点为抓手,深化试点示范,探索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的规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升级版。第三,坚持特
28、色发展,在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结合上下功夫。文化强省的指引,竞相发展的推动,给各地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在新一轮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发展的空间更大,作为更多。一是文化部门主动参与。主要是在积淀的文化中去“找”,提供建设素材。XX省文化积淀深厚,我们就是要善于在这些文化积淀中去寻找,去挖掘,当好建设者。还要保护好全省的世界文化遗产、国保单位、馆藏文物,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去“搜”,提供建设内容。我们有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独特优势。在与部门合作中去“推”,服务建设对象。考
29、虑明年省、市、县三级都要与住建、规划等部门对接合作,就文化如何融入建设、融入建筑深入开展合作,全面提高服务,解决文化被忽略的问题。二是党委政府强力推进。当中主要防止一个忽略、增强一种责任、抓住一批重点。防止一个忽略,就是图快、急于求成,而忽略城市文化建设、文化建筑。增加一种责任,就是城市的文化责任。抓住一批重点,三馆建设是必修课,更要围绕公益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美食文化等,抓好一批街头景观小品、文化街区、文化公园等。第四,坚持夯实基础,在保障发展上下功夫。一是做好“三个纳入”。政府真正把文化工作摆上位置,关键体现在“三个纳入”上,将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等重大专
30、题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纳入财政总体预算,一些牵动性强的项目纳入民生工程,形成硬约束,硬支撑。我们必须争取党委政府更多的支持。二是抓好人才队伍。好的规划、好的目标都需要人来落实、推动。在艺术生产上,不仅要面向文化系统内,还将着眼文化系统外,建立人才库,并建立配套的政策和机制,用人用智;在文化产业上,主要是通过编制项目,推进招商,引人引资,引才引智;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上,重点是着眼本土,充实力量,搞活机制,吸引能人、热心人、志愿者参与当地文化活动。同时,强化基层队伍培训,创新方式,实用管用,形成一支留得住、唱得响、舞得起的“土专家”,真正建立起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相
31、匹配的文化人才支撑。 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给养,价值体系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大
32、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民本”思想之源;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质”,倡导德行天下;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倡导诚信待人像这些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潜移默化的铸造了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然而现如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一种是死守旧有文化墨守成规。继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厚古薄今,更不是以传统文化为本位,而应该做到古为今用、推陈
33、出新。当前,随着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也趋于多样,如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就显得尤为紧迫。特别是面对如今的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冲击,我们的文化安全意识防线显得有些脆弱。我们作为华夏子孙,不应盲目崇拜异国文化,应更加注重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宣传弘扬,树立对中华自有文化的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三、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渊源和基础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累了博大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优秀的历
34、史文化传统。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是我们提升软实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离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和继承发展,所谓提高软实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也是构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华文化仍将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腾飞的重要思想保障。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中华文化讲究“和而不同”,承认差异
35、性、多样性,不排斥矛盾甚至冲突,但最终是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与协调,实现多样统一。在以合作、说服、渗透为主要特征的软实力竞争时代,在国际矛盾日趋尖锐化的今天,这种注重“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更能体现出合作、说服等竞争优势,更容易被别的国家认同和接受,更能发挥独特的协调、平衡和包容的作用。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中华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凝结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 二、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标志。更确切地说,我国文
36、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即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需要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全民阅读文化经典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且要把这件事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我们不仅要发挥文化软实力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的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1、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高扬其普适性价值,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朗的当今,在提升软实力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挖掘继承那些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7、发展要求的优秀的思想资源,也要注意弘扬推介那些具有世界性价值的智慧与精神财富,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创造,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与精神财富。它的仁爱诚信,积极进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以诚为本”“天人合一”等优秀成份和合理因素,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养料。它与时变化思想里面所包含的求真务实精神,它的自强不息思想里面所包含的开拓创新精神,它的“天人合一”思想中所包含的科学发展观念,它的以诚为本思想所包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诚信原则,它的仁者爱人、“以和为贵”思想中所包含的“以人
38、为本”精神,都能在与时代精神的碰撞交融中产生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生命,并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弘扬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弥补西方现代化带来的弊病,解决西方文明面临的困境,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要想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就要坚决清除掉传统文化和头脑里面不合乎时代发展要求与人性本质的东西,顺应潮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2、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所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方面是继承和发扬已有的优秀文化传统;
39、另一方面是创造和催生新的文化精神,体现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品格。因为继承,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充足的文化养料,有厚实的底蕴,有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因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充满新鲜的血液,永远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进取的活力,永远具有生命力创造力,为我们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化,我们要有全局意识,要有世界眼光,来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3、加强文化交流是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沟通的桥梁,也是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
40、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要借鉴国外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启示: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借文化产品同国外民间组织打交道传播中国文化。总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构建良好国际环境、促进世界合作与发展的需要,是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也是我
41、们中华文化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薪火相传,一直延续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旗帜,在地球的东方生生不息永远飘扬。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美称,唯独中国持续不断地传承下来,成为中华儿女屹立
42、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和荣耀。到底是什么原因和魅力让世人向往和尊崇。有人说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有人说是华夏先祖创造的方块字,记录了先人的智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根基;更有人说是正是这独特的文字和文化符号,在财富的物质载体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在不断的创造和创新中传承和发展,让华夏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 既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那么,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如何从传统文化的灵魂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自觉的肩负起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已经成为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4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环境,要把传统文化和传统传统价值观融入到现代文化发展之中,用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精华指导和引领现代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认真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让中华传统价值观彰显魅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活力,成为我们发展和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滋润和统领现代人精神和物质生活的灵魂。 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而在这些智慧和经验中,最实际最管用的就是中华传统价值观。其最基本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道德的建立和
44、“仁义礼智信”的约束。 黄石公素书首章就讲。“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这里讲的道,是一种自然规律,德即是获得,仁即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义则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礼则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这五条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相传桥下三拾履的故事,就是黄老先生经过几次刻意的考验张良后,才慎重地把素书
45、传给了他。后来张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只好将它和自己一起带进棺材。五百余年后,因盗墓贼得到了它,才从而使这本奇书得以在人间流传。黄石公是一位秦时的世外高人,他传给张良的这本书,词语虽然简略,仅一千三百三十字,但含义却很深邃,即使尧、舜、禹、文王、傅说、周公、孔子、老子也无法超过他。从素书的内容看,他把人作为治国理政理家的首要,提出了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都要尊尚这五种德行。老子的道德经,通过对道经和德经的精辟阐述,让道德成为奠基华夏文化的根,成为中华儿女向往的精神高地和终极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总结先人成果的基础上,倡导和提出了“仁义
46、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观。从此,这个价值观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流淌了几千年,也传承和发展了几千年。 仁是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其基本含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本义是爱人、推己及人。意思是由自己的所欲所恶推测他人的所欲所恶,打破人己之间的隔阂、使人己之情相通,进而做到推己及人、爱人如己;通过帮助他人立志成就自己的志向,帮助他人成功实现自己的成功。有这种仁爱之心,人们就可以勇往直前,不畏一切艰难困苦,即所谓“仁者必有勇”、“勇者不惧。”仁人是内不自欺、外不欺人的正直之士,而不是花言巧语、口是心非之徒,“巧言令色,鲜矣仁”。 义是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含
47、义是威仪、适宜、公平、正义等。说文解字中称:“义,己之威仪也。”段氏注曰:“仪者,度也,今威仪字用之;谊者,人所宜也。”可见义的本义是合情、合理、合法。义是人们获取财富和名望的基本价值准则,所谓“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义以仁为标准,合乎仁则为义,否则就是不义;义以仁为目标,目的在于践行仁。仁是内心之安宅,义是所由之正路。仁发端于“恻隐之心”,由“恻隐”而生“羞恶”,产生道德感,这就是义。 礼是人们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秩序与规则。儒家认为礼起着“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作用。礼记曲礼中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是立国的根本,所谓“礼,国之干也”;也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所谓“礼,人之干也。”礼不仅体现为外在的礼仪,更要求人们从内心深处服膺于礼,依礼的要求行事。礼的内在精神为仁,所谓“内仁外礼”、“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礼,就可以“礼达而分定”,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