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2008/7/25/11:28来源:现代教育报作者:邓胜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地位和作用不容置疑,语文又因包罗内容之多,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及的,所以我认为应将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对此我进行了德育方向上的尝试。一、把描写祖国河山的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山河秀丽的国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找古代、近代、现代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的优秀作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如诗经中的诗,老子、孟子的言论,庄子的美文,韩非子对政治的见解,语言优美的唐诗宋词,具有民族特色的明清小说;作家鲁迅、老舍、巴金、郭沫若、丁
2、玲、予盾、余秋雨、李敖等的作品,当有学生说外国有圣经时,不能不知道我国有易经。在信仰方面我们在外来教派入内之前,我们有我们的信仰、崇拜、图腾,有土生土长的道教。从而通过具体的例证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文化博大。课文中的阿里山的云雾、乌鸣涧、忆江南、桂林山水、山峡之秋、长河三峡、钱塘江大潮、雨中登泰山等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之情让人共鸣,正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二、了解国情,培养学生优患意识。每个时期的作品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继而因民族危机而出现边塞诗词,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反映出那代青年为国家的前途而努力,为民族未来而奋斗的感人篇章,以鲁迅为
3、代表的作家群对中国社会进行分析,对民众进行宣传,从而使更多人从天朝大国的梦中回到现实,并在他们的指引下从思想上走上了自强之路。三、以时代名篇作引子,进行爱国爱党教育我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应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而自豪。课文中入选了不少歌颂和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党员的文章。我们除了要学习常规内容以外,还应在其中学习其精神:如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想到总理每晚的工作,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而操劳,鞠躬尽瘁。我们从而对他产生了崇敬之情,而他正是数不清的党员的缩影。我们还学了雷锋、刘胡兰、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这些课文都表现出为了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认知实际,激励他们努力向崇高品质的人靠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我结合这次汶川大地震,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次地震让人性得以凸现,地震让民族魂呈现在世人面前,举国之力,动用一切,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以人为本;我对学生说,如果我们不具体践行我们的爱国行动,不爱国,当灾难来时也许是另一个灾难的开始!我们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人格健全,才能在学有所成后,更多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