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
七彩桥
共几课时
5
课
型
第几课时
4
教
学
目
标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欣赏《送别》
教学难点:说诗词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一致
教学资源
录音机 钢琴
活动单
导 学 案
调整与反思
一、 导入欣赏
1教师放器乐曲《送别
2.学生听音乐朗诵小诗(《送别》的歌词),说诗词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一致
3. 欣赏童声合唱《送别》
二、学唱新歌
1.学生再欣赏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
2. 学唱歌曲
(1)学生读拍节奏
XO XO XO | X.. X X X X | X O O ||
X X X XO | XO X.. X X | X O O ||
(2)合唱练习
学生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再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学生唱合唱部分。
(3)学生为歌曲伴奏
三 拓展:学堂乐歌
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
2.欣赏其他的学堂乐歌
四、总结下课
活动一:
1、学生聆听器乐曲《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2听着音乐朗诵小诗(《送别》的歌词),说说诗词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一致。
3欣赏童声合唱《送别》
活动二:
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
(2) 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
请学生在尝试在歌曲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 。
(3)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活动三:
教师介绍“学堂乐歌”:
在当时,无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或是维新派的人士,对建立新式学堂和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起民众(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也包括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根据现存所掌握的资料的初步分析,具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1)通过不同的角度强烈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这在当时是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主流。
(2)欢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的
(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的题材
(6)结合学校的生活现实主要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审美教育的题材
2.欣赏其他的学堂乐歌
活动四:
总结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