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珠江三角洲之后,又一个教会学生认识省内区域的重要案例。教材从西双版纳的特色入手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现了有着别样风情的西双版纳。为学习省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体现了“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核心理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气候。过程与方法: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难点: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独特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1、播放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2、出示世界地图,引出西双版纳。二、合作探究。(1)活动一:游
2、西双版纳。1、请出导游员2、课件展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导游员解说。3、播放热带雨林动、植物图片和视频。4、播放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图片与视频。(2)活动二:探西双版纳。1、展示“景洪市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学生分组探究其气温分布、降水分布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来总结其气候类型。2、展示图片,分析傣族民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三、课堂小结。活动三:赞西双版纳。让学生以“请到我们西双版纳来”为题写一段百字左右的解说词,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她。说说我的设计意图:首先以一曲大家熟悉的民曲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我把全文分成游、探、赞三个活动来进行,请了一名导游员,让其他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到学习中,把严肃的课堂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然后通过能图片和视频的分析解决了本节的重点问题,使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它的自然环境及民俗与气候的关系等。最后通过赞西双版纳这一活动,既是总结,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宣传生态旅游渗透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